抗战时期中日军队装备的差距及根源

500

 

最近在读李达将军的传记,看到一份资料引起了无限感慨!

李达将军是共和国开国上将,曾任八路军129师参谋长,第二野战军参谋长,从抗战时期开始就一直在刘邓手下任参谋长。

500

 

1937年10月7日,八路军总部来电让129师上报截止9月份的武器统计。

李达将军将数字统计好并经过师长和政委签字后发给八路军总部,电文内容是:

 

1937年9月底全师人马枪支弹药统计如下:

一、人员9367;马445匹;骡90匹。

二、步枪3412支,马枪724支,自来德式枪(德造毛瑟十响和二十响的自动式驳壳枪)539支,手枪93支,花机枪3挺,重机枪29挺,轻机枪93挺,手机枪72挺;

另有迫击炮6门,刺刀55把。

四、步马枪弹43012发,自来德枪弹2872发,手枪弹6051发,重机枪弹23222发,轻机枪27361发,冲锋枪弹310发;

外有迫击炮弹67发,手榴弹203枚。

500

500

 

这些数字实在是太刺眼了,清晰地反映出了抗战初期八路军实力的弱小!

1、作为八路军三大主力师之一的129师人员不足万人,马匹数量不到500匹。

2、比起人员规模,八路军主要的问题是武器数量严重不足!

129师全部枪支数量只有4965支,平均下来两人才有一把枪。

步兵师主要武器步枪+轻重机枪的数量只有4258支,特别是刺刀只有55把。

3、重武器基本没有!

129师唯一的重武器是6门迫击炮,除此之外没有其它火炮。

即使是轻型支援武器的轻重机枪数量也严重不足,重机枪只有29挺。

4、最严重的问题是弹药数量严重短缺!

129师全部的步枪马枪弹只有4万多发,人均5发子弹都达不到!

至于其它的迫击炮弹、机枪弹、手枪弹同样严重不足。

 

500

看到八路军129师的装备水平,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二战时期中国战场上的一个特殊存在——炮楼。

为什么炮楼只存在中国的战场上,欧洲战场则完全没有?

日本侵略者修建的炮楼基本上都是砖石结构,是无法防御火炮的直接射击。

中国战场之所以存在大量的炮楼,就是因为中国军队特别是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武装装备实在太差了:基本上没有直射火炮,连迫击炮也没有几门,而且弹药极度缺乏。

 

129师这些武器弹药的数字,特别是刺刀、子弹和手榴弹的数字,对于一支军队来说实在是太少太少了!

然而八路军将士们,就是用这些不但数量少,而且是相当落后、简陋的武器,同先进武器武装起来的日本侵华军进行殊死战斗的。

 

 

日本侵略者的装备水平

 

抗日战争是十分艰苦的,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牺牲是十分巨大的,根源是双方军队在武器装备的巨大差距。

 

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时,日本陆军共有17个常设师团。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期间又陆续组建了156个师团,总共173个师团。

日军常设师团通常下辖两个旅团(每旅团两个步兵联队),除此之外还有骑兵、炮兵、工兵、辎重联队各一个,共8个联队。

一般齐装满员的日军常备主力陆军师团兵力往往可达24000—28000人,拥有战马7630匹、步骑枪14900枝、掷弹筒144个、轻机枪288挺、重机枪54挺、山炮16门、野炮36门等武器装备,是具有多兵种配合的有强大战斗力的作战单位。

 

500

 

二战时期日军的装备水平远远不如欧洲战场上德国、苏联和美国军队的装备,但是日本的装备要远远超过中国军队。

首先,日本军队的枪械数量是充足的,不仅是步枪数量,轻重机枪的配置也齐全。

第二,日本军队的火炮数量远远超过中国军队。

侵华战争初期日军一个师团的火炮数量就已经超过了50门,后期火炮的数量更是超过100门。

除了火炮数量多,日军还有中国军队没有的战车部队。虽然日军的轻型坦克是 “豆式战车”,但是对付缺乏火炮的中国军队已经足够了。

第三,日本军队的弹药数量供应有保障,这是比前两项更大的优势。日军的弹药供应能够自给,供应数量远超炮弹还需要进口的中国军队。

第四,日军的后勤补给能力远超中国军队。日军编制中的马匹数量是中国军队的数倍,而且主力部队还配备了汽车。

 中国军队中即使是装备最优良的国民党正规军,其装备水平也远远不如日军!

我们以国民党军队最精锐的“德械师”为例:

由于中国技术和财力的限制,连号称最现代化的德械师在火炮方面与现代化军队的差距都是非常悬殊的。在整编的德械师中,除了教导总队拥有自己独立的直属重炮部队,其他各德械师都没有师属重炮部队,只有1个师属炮兵营而已(在最初的计划中应是1个辖3个营的炮兵团)外加战防炮连和高射炮连各1个。

炮兵营共装备12门75毫米山炮,战防炮连装备4门德制37毫米Pak35战防炮,高射炮连装备6门20毫米高射炮。

除了师属炮兵营外,每个步兵团还有迫击炮连和小炮连各1个,迫击炮连装备6门80毫米迫击炮,小炮连装备6门20毫米索罗通机关炮。

500

 

抗战时期同样编制的中国军队和日本军队的差距在哪里?

重武器数量的差距,中国军队的火炮数量远远不如日军,掷弹筒、轻重机枪的数量也不如日军。

弹药的补充能力,日军的炮弹能够自给,而当时中国军队的炮弹需要进口,因此弹药补充能力远逊于日军。

后勤水平,日军拥有的马匹数量远超中国军队,而且还装备了汽车,后勤运输水平远超中国军队。

 

 

中国军队武器装备落后的根源

 

中国军队的武器之所以会如此落后,根源在于中国的军事工业极度落后。

在旧中国,名义上虽然建立了江南机器制造局、东三省兵工厂、汉阳兵工厂等一些兵工厂,但这些兵工厂生产的枪炮性能差,而且数量少,无法满足军队的需求。

 

500

我们以东北军事工业为例,看看解放前中国军事工业的实力。

东北军事工业产生于清代末期。1896年清政府筹办奉天机器局生产军械弹药,这是沈阳近代兵器生产的开端。

1916年至1922年,东北军阀张作霖为扩充奉军实力,先后在沈阳创办奉天军械厂、奉天陆军被服厂、东三省兵工厂、辽宁迫击炮厂,成立东三省航空处,修建东塔机场,竭力发展军工生产。

到1928年,东三省兵工厂已成为一座制造枪、炮、弹药的综合性军火工厂:工厂规模之大,设备之精良,产品之先进,堪称全国军火工厂之冠。

 

东三省兵工厂在鼎盛时期,有工人1.8万余人,职员1070人,卫兵稽查1300余人。1922年5月韩麟春任东三省兵工厂督办后,仿造79步枪另加防尘盖,以保证性能并适合中国北方的情况。东三省兵工厂曾试制成能连续打10发子弹的自动步枪,还统一了65枪弹,通用于步、机枪。

但是东三省兵工厂生产用的原材料大部分依靠进口,铜、锌主要来自日本,火药一部分自制,一部分进口。

500

 

东三省兵工厂是旧中国规模较大的兵工厂,但即使是这样的兵工厂,其生产规模仍然十分有限。

1、中国兵工厂不具备设计能力,生产的武器以仿制为主。

东三省兵工厂生产的步枪、轻机枪和重机枪全部都是仿制产品。

 

2、枪械产量低

东三省兵工厂仿制的79式步枪,初期的月产量只有400支,后期才提升至4000支。从1924年到1931年,即使按最高月产量计算八年的总产量也只有38.4万支,即使是供应东北军也是不够的。

产量更少的是机枪:八年时间轻机枪的产量只有400挺,重机枪的产量只有100挺。八年时间的产量只相当于日本一个师团的装备规模。

 

3、火炮的产量更低

东三省在1924年到1931年这八年时间里共生产了895门火炮。

口径100毫米以上的大口径火炮数量仅有44门,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兵工厂技术水平的落后。

东三省兵工厂生产数量最多的火炮是37毫米平射炮,75毫米野战炮和山炮,其中37毫米平射炮还占了近一半的份额。

500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攫取沈阳的全部军事工业,把东三省兵工厂改名为“奉天造兵所”。

 

东三省兵工厂是旧中国兵器工业的典型代表:

第一,没有设计研发能力,只有仿制能力。

第二,原料依赖进口,兵器生产数量少。

第三,重武器产量严重不足,特别是火炮产量严重不足。

 

500

从清政府时期的1861年一直到1949年,中国兵器工业全部的步枪产量是277万至,轻机枪产量是13.9万挺,重机枪产量是4.4万挺。

从1861年到1949年,中国兵器工业各式火炮的产量是8250门,迫击炮产量是58915门。

 

在二战时期,英联邦、美国、苏联一共生产了超过100万门火炮,仅仅是苏联在正式开战前就生产装备了超过11万火炮,为了和德军作战苏军又在战争中赶工了51万门火炮。

这就是中国和西方列强在军事工业上的巨大差距,也是中国近代苦难的根源。

 

旧中国的兵器工业实在太落后了,旧中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太差了,这是抗日战争如此辛苦的根源,是中国军民巨大牺牲的根源。

为什么新中国成立之后立即着手开始工业化?

只有提高了自身生产力,才有抵御侵略的物质基础,才能减少军民的牺牲。

幸运的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经过几十年持续不断地努力,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制造业规模最大的国家,我们不仅有能力保证国防安全,而且普遍提高了全体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

 

 

参考资料:

1、《揭秘抗战时期侵华日军师团编制,中国步兵师与日本师团差距几何》,中国军网。

2、《李达参谋长》

3、《沈阳军事工业志》

4、《中国近代兵器工业》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