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一座涸泽而渔的城市

本人并非自媒体,就以最简单的文字说一下。

拿两个典型外资和民企占比很大、没多少央企和没有央企总部的工业城市作对比。

一个东莞,一个苏州。

2023年,东莞GDP11400多亿,苏州24700多亿。

上缴中央税收,东莞1179多亿,苏州1709亿。

往前看,2020年,东莞就上缴中央816亿,上缴省级396亿,总上缴税收1212亿,位列全国第十。其GDP为9650.19亿,上缴税收的占比达12.56%。

作为对经济有些爱好的工科生,东莞的税收数据只能从互联网上获取,2018年,东莞成进入上缴税收前十的城市之列。当年GDP才8000多亿。

作为非直辖市和单列城市,没有央企和央企总部加成,东莞肯定是全中国税收负担最重的城市,没有之一。

这也造成了东莞除了近七年大力开发的主城区松山湖开发区外,其他地区的城市配套基建真不像强二线城市。东莞的基建在中国只能算是弱三线城市标准。叫作新一线或强二线城市,完全是看在它的上缴税收地位上。

由于上缴税利比例过重,导致东莞的后发资金严重缺乏,政府层面对新产业的扶持明显弱于许多工业城市。当中的负作用已经在今年的GDP增长上表露无遗。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