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卖过毛绒玩具,淘宝上卖59元,PDD上39元,差别在哪?

【本文来自《天天还在拼价格,本质上拼到最后,只是拼看谁制造的东西质量低劣而已》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我是电商卖家,做过淘宝和PDD,自己进过货,也走过代发。就我个人经验而言,现在淘宝上面的产品质量总体上是好的,原因还是售价已经普遍上去了,有足够的利润,厂家和卖家就愿意卖好点的东西,毕竟,如果质量太差会影响店铺评分并最终影响销量的。

但是这个逻辑放到PDD上面就不行了,因为PDD上面商品排序的权重里,评分甚至没有价格的权重大,只要你价格足够低,你就不用担心没销量。这和淘宝不一样,淘宝上面你就算价格再低,也不一定能有销量的。也就是说,PDD平台给商品权重,主要还是看你价格。这就导致商家不得不以偏离合理价位的低价来卖。

以我自己来举例,我之前卖某款商品,单价5.9元,销量一天也就十来单甚至只有几单,但是一旦按照官方建议降价到3.5元甚至更低,每天销量马上提升到几十单。好处是什么?买家更实惠。坏处是什么?卖家亏本。当然,对于平台来说无所谓,反正你只要交易一单,他就有扣点来赚,平台肯定不会亏的。

但是我也不可能亏本来卖啊,那怎么办?也好办,就以这款商品来说,刚开始每包里面有30颗,后来就只有25颗。但这样我还是亏,因为我给厂家的拿货价还是按30颗来进货的啊,厂家是节省成本了,我这里没节省啊。于是,我只能换个进货价格更低的同类商品啊。那你觉得我进货价低了,商品质量能保证吗?

再举个例。我卖过毛绒玩具。某款某型号,淘宝上面卖59元,PDD上面39,你是不是会买39的?那我告诉你,39的这个绝对没有59的质量好,具体到哪些方面呢?1,59元的尺寸可能是足的,而39元的可能会有10来公分的差距。2,59元的里面填充的是新料,而39元的填充的是回收料。

再举个例,我也卖过袜子。同样标榜纯棉袜子,95%含棉量可以标榜自己是纯棉的,这是合理的;但是PDD上面也可以只用50%含棉量,照样标榜纯棉。前者售价5元1双,后者2元1双。甚至,PDD上面存在大量用塑料纤维冒充棉,其实完全不含一点棉的,照样标榜纯棉,只卖你1元1双。

你就说你们买哪种吧?你觉得你买的这家挺便宜,挺实惠挺划算的,但是这和你的体验有关啊,你的代价是你的体验肯定要打折,只不过很多人分辨不出来而已。你买了几双袜子,挺便宜,觉得自己捡到宝了,结果穿几天就发现臭脚,你只会骂商家,而不会去想,为啥自己不买好点的?

你们可能觉得,商家这么亏心卖货,肯定赚了不少昧良心钱吧?但是,商家有可能到年底一算账,也不赚钱,甚至是亏的。很多商家之所以还在做,无非是能保平而已,能保平,每个月就能有不少的流水在手里,这就足够了,这相当于用工厂的货款来维持自己生活,还不用付利息,其实也挺好的。

所以就拿我现在买东西的体验来说,我要是图便宜,对东西没有什么很高的要求的话,我就买PDD;如果我想要好点的,我就买淘宝。

回到题主的话题吧,PDD有没有存在的价值?有,他能满足很多人对品质不高但价格够低的购买需求。但是PDD现在的问题是,他做得过了,他依靠拼命压榨商家来吸引买家,来维持平台的发展壮大,这对买家和平台都是好事,但是对商家却是坏事。这就导致工厂只能在低端产能上面内卷,工厂赚不到钱,工人拿不到好的收入,消费就上不去,工厂产品就卖不上价,工厂就赚不到钱……于是这么内卷下去,这不就成了死循环了???

相比之下,PDD出现之前的淘宝,其实是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因为他在买家和卖家的利益平衡方面已经做得足够好了。好品质的商品可以卖个好价钱,赚取合适的利润,给买家提供好的体验和服务;好的体验和服务又能在评分系统上面给商家正的反馈,让商家商品排序更高,就有更大的动力去提供更好的品质和服务。买家买到了自己满意的东西,商家也赚到了钱,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