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发展方向的猜想

昨天看到中国科协公布的2024版各领域的科学难题问题,工程技术难题问题。

我认真看了一下,和我工作中与相关领域科研人员沟通的主攻方向差不多,显然也是一些专攻科情领域的朋友高度关注跟踪的领域。但从后台信息来看似乎和读者们想的不一样。

其中直接涉及到新能源汽车的有两个。

1.以电-氢-碳耦合方式协同推进新能源大规模开发与煤电绿色转型

短期来看,A方案,通俗来说就是我之前说过的用绿色电能搭配少量劣质煤与氢,反应出一种绿色燃料。这种燃料能量肯定不如汽油高,但是考虑到混动车的内燃机并不需要追求纯汽油车的高功率峰值,而是一个尽量宽的高热效率区间。这样就减排了80%+的同时,还能把电池做到一个效率最优区间。最终新能源车比的一定是百公里能耗的高低,单纯的比电价便宜是没法全球大卖的。

和朋友的沟通来看,现在这类燃料的价格是一个微利状态,还不具备全面推开的基础。原因也很简单,我们国家的成品油出口价格也就是4块上下,但国内销售油价是8块。也就是油里承担了4块的税费。羊毛出在羊身上,什么时候“绿色燃料”的价格能降到成本与成品油大差不差就可以全面推开了。显然不可能三年内实现,但国内相关领域的实验车每天有几万辆在路上跑,可以期待一下。

B方案,这个就更牛了,直接从空气中捕捉分离需要的元素,直接氢氧碳合成燃料。听上去有那么点喝西北风喝出淀粉饿不死的感觉。这个最大的优势是真正实现了碳元素全部来自于空气中约等于二氧化碳0排放,显然也更难。

这个方向其实在疫情前就已经启动,相关的境外资料搜集保障就更早了。如果不是疫情,我们的氢与绿色燃料成果可能会更早的出现在公众的视野。应该说全球都在往这个方向发力,但从电力来源来看,我们还是有不小的先天优势的。

我们这些年大干快上的西部风电光电等绿色发电设备也有了适合的发挥领域避免了浪费。

-------------------------------------

2.实现氨氢融合燃料零碳大功率内燃机高效燃烧与近零排放控制

这个技术我最早知道是广汽与某家外企在合作研发。为的是解决氢不好储存的问题,所以尝试储存氨,然后直接在车上现场反应制氢使用。这个技术属于变相为直接烧氢的内燃机做技术储备,虽然听上去就不是一时半会能搞明白的事。

基于当代减排技术的发展,我们也得思考一下哪种新能源技术路线更适合往全球推广。怎么组合自己手里的牌也是门学问。

最后想说,技术研发不讲立场,家大业大也不存在“点错科技书”,就是全都要。

相反为什么有的民间很关心很有信心的领域没有上榜,还有一些领域明确要考虑“高端受限”背景下怎么曲线救国,我想有思考能力的读者也不用我来给大家做心理建设。

技术突破是干出来不是吹出来的,也不会因为基于立场的叙事就降低科研难度。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