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发“端午节快乐”怎么了吧!
作者 | 李沫霖 · 平台 | 法科奥夫
有好多朋友因为发“端午节快乐”被杠了,说是“端午节只能发安康”。
大家都知道,“安康”这个词是中老年斗图表情包里的高频词汇,一向代表了中老年人在微信群中与世无争的岁月静好。
而在杠精的眼里:端午节是个神圣的、庄重的、悲壮的、严肃的祭祀节日,所以说“快乐”不合适,就适合中老年式岁月静好。
咱也不知道杠精家里是不是每年还宰杀三牲祭祀上古之神中华神龙。
但是如果按照杠精的逻辑,他们大多数人连过端午节的资格都不配有。
首先,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不能一概而论,就认为是“纪念屈原”的节日。
事实上,根据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及《端午节的历史教育》论文考证。
端午节早在屈原投江千年以前,划龙舟、祭祀等习俗就已经存在于吴越水乡一带。
简单来说,就是:
端午节早在屈原死之前就有了,而屈原搞不好只是碰巧死在了那一天而已。
当然会有杠精继续抬杠,说什么“那也许正是屈原的投江才让端午节有了悲壮的色彩”云云。
好的,那么我们来讨论第二项:端午节到底是不是来纪念屈原的?
很遗憾,如果你去问历史学家,没有一个人会给出你确切的答案。
因为端午节纪念屈原一说,只是源自口口相传。
只是依据两本考据并不严谨的古籍(其中一本还是神话志怪小说= =)。
而在不同地域的民俗传说中,还有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伍子胥、曹娥、介子推。
言简意赅的说,端午节并不一定是用来纪念屈原的。
你们真就是抱着纪念屈原的心,屈原也不一定领情。
大家都知道,竞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传统纪念项目。
每年,在相传屈原投江的汨罗江上都会举行国际龙舟节——
如果真是按照“纪念屈原”的逻辑,屈原在遥远的异次元一定会黑人问号脸。
因为放到现代这就是“坟头蹦迪”啊。
如果坟头蹦迪都可以视作传统节庆的一部分,我们说句“端午节快乐”又有什么大不了呢?
再其次,端午节起源于吴越一带。
当年吴越一带过端午节的都是些什么人呢?
《左传》哀公七年说:仲雍在吴,“断发文身,裸以为饰。”
也就是说,要想过正宗的端午节,你起码得是个正宗的吴越人。
最好是光着膀子纹个身,这样警察叔叔一定会在拘留所里为你预备香甜软糯的粽子。
关于吴越一带,其实从地域上来讲就是“两浙”,分为浙东和浙西。
包括上海、苏州、常州、杭州、绍兴等“14州”。
真要是按照传统纪念屈原,一般也是人家两浙一带的事儿。
当然,屈原是楚国人,而我李沫霖在战国时期是齐国人,虽说历史上有过摩擦。
但在屈原生活的战国末期我们曾齐楚联盟,携手对抗大秦,所以我们是有资格过端午节的。
所以按照杠精的逻辑,你们这些浓眉大眼历史上搞不好是秦国奸细的人,也配纪念我们的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没收了,老老实实回单位加班去。
其实,大多数传统节庆假日流传至今。
大多都是国家找个由头让我们这些社畜休息一下,玩一玩(顺便通过鼓励旅游增长消费)。
无论是竞赛龙舟,让人们回归自然于江水中嬉戏,还是包粽子,品尝香甜美食。
都是美好的,快乐的。
即便是为了纪念哪位伟人,他也不会愿意自己的纪念日大家都闷闷不乐、臊眉耷眼的。
对“端午节”心怀敬重的人,也没必要非要用一句“端午节必须要说安康”来绑架其他人。
正如我们传统节假日中最有悲剧色彩的“清明节”,也有“踏青节”之称,尽管是祭祀祖先的节日,但也鼓励人们走出家门,在仲春与暮春之交,去感受自然的生机勃勃,去看岸上百花开,河中鱼儿游。
所以,端午节无论是说“安康”还是“快乐”都可以。
因为“纪念”是用来纪和念的,不是用来发展形式主义与道德绑架的。
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祝所有高考的孩子们都能考出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