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部分人民币白银化的可行性

信用货币当然是趋势和方向,但是将中国少量流通人民币白银化以此增加人民币的信用和吸引力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首先中国的白银产量大约2.5万吨,约占全球总产能的85%以上,而且中国的白银主要是金属冶炼产业的副产品,产能难以调节,如果不好好利用起来,实在可惜,目前金银价差已经扩大到八十倍,中国古代的金银价差大约十倍。中国的白银占了全球产量85%,却由于无限制的流入市场而持续贬值,实在可惜,如果将其货币化将一举两得,一个是国家可以收储从而大举抬高白银价格,而由于中国拥有全球绝大部分白银产能,收益中国最大化。二是白银货币化后,能有效抬升人民币价值和信用,增加货币吸引力。两者互相促进完美互补。

建议将白银替换目前的一元硬币和5毛铜币,一元硬币每个重6.05克。目前国际银价是7.42元/克,那么如果做成目前一元银币重量的银币大约值45元,定价我们这样来,银币只标克数不标价格,赋予市场货币流通的地位,价值按市场白银价格自由换算,区别于少量发行用于收藏的熊猫币。一元银币全国发行存量大概250亿枚左右,而货币化白银后,中国2.5万吨年产能换算就有185亿,如果加上存量白银,发行量更多,数量上是足够的。还可以发行3克的,1.5克的。这将大大提高人民币的吸引力同时也提升白银的价格。这在中国面对金融战的当下,不失为一个不错的尝试。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