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界绝顶天才-伽罗瓦,16岁开始学数学,21岁去世
原创者:骨头龙
数学界天才人物之一,伽罗瓦,短短21年的人生是一个传奇。1811年12月25日,伽罗瓦(Évariste Galois) 出生在法国巴黎一个高知分子家庭,当时的妈妈认为法国的小学教育太差,从而12岁之前伽罗瓦没有上学,一切教育都是由他妈妈负责。从12岁开始伽罗瓦进入路易皇家中学,每一门成绩都非常优秀。在16岁的时候伽罗瓦开始正式学习数学,这一年伽罗瓦上高一,正好是初等数学,当时的教材不讲推理方法,只教你技巧,伽罗瓦认为这样的教科书根本不值一看。于是16岁的伽罗瓦下了一个重大的决定,他决定不跟随教科书,他选择了自学。
在一年的时间里,伽罗瓦自学了法国著名数学家勒让德尔的《几何原理》、末拉克朗日的《解析函数论》、《函数演算讲义》,以及接触了著名数学家高斯、雅可比等人的著作。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并没有老师教他,连他的高知父母对于这些深奥的数学也不是很懂,可就是全靠自学,伽罗瓦不止将这些深奥的数学著作研究通透,还在法国专业性极强的数学杂志《数学年鉴》上发表数学文章,这是《数学年鉴》自创刊最年轻的文章发表者。
伽罗瓦在数学领域是个天才,而十七八岁正好是叛逆期,伽罗瓦认为学校的数学老师教学潦草,只讲技巧不讲推论方法,从而拒绝去听课,结果被他数学老师大骂神经病。这个数学老师认为高中生只要懂技巧,会做题就可以,理论太繁琐,不值得现在的高中生去探究。所以这位数学老师将其留级。当然,尽管被数学老师以粗暴的方式对待,可是却没有让伽罗瓦对数学的热情消失。
从迷上数学之后,他对方程的求根公式充满了兴趣,比如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是曾经我们课堂上的必备。基本上对于现在的学生而言,不算特别难!可在十六世纪的数学世界里,这已经能算世界级的超级难题了。而高次方程的根式解则更是难上加难。当时的世界有很多数学家终其一生都在尝试,比如数学分析的开拓者拉格朗日研究了一生,也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最后拉格朗日在笔记中写到:高次方程的根式解,是不可能被解决的天方夜谭。
但是到了伽罗瓦手上,这个“不可能被解决的天方夜谭”被解决掉了,这一年伽罗瓦才只有21岁。从而这套高次方程的根式解被后人命名为:伽罗瓦理论。可惜的就是,如此天才一般的人,生命终结在了21岁,他一出生便表现出了极强的天才性,但总结他短暂的一生,我们只能用“倒霉”来形容!
18岁时伽罗瓦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论文,提交给法国科学院,当时法国科学院负责审稿的是著名的柯西,柯西在研究学术上有着很高的成就,但面对伽罗瓦只有6页纸的论文,他显得非常不屑一顾,因为大多数的论文当时十几页几十页,从而把伽罗瓦重要的论文给弄丢了。伽罗瓦毫不气馁,第二年再次将自己研究的数学成果寄给科学院,这次的审稿人是傅里叶,可惜傅里叶没过多久就去世了,他的论文再次成为了垃圾桶的废纸。
伽罗瓦放弃了吗?并没有。第三次伽罗瓦把自己的论文寄给了科学院,这次科学院的审稿者是另一位教授泊松。泊松成功拿到了伽罗瓦的论文,他也没有嫌弃这份论文只有6页,也认真读了论文,但这位教授不是主教数学的,数学学术水平非常有限,那至于完全没有看懂伽罗瓦提出的高次方程的根式解理论。看着非常复杂高次方程的根式解理论,这位教授最后下了一个结论,伽罗瓦的论文不靠谱!20岁的伽罗瓦只能用悲催来形容自己,这一年科学院的大奖落到了数学家阿贝尔手中。伽罗瓦21岁,这一年由于法国动荡,伽罗瓦因为支持共和,从而被逮捕,但是在监狱中,伽罗瓦仍然顽强地进行数学研究。
但是这场监狱之旅,却让其人生画上了句号,在监狱中伽罗瓦认识了一个女孩,他陷入了人生中唯一的一场爱情。但是,这名女孩已经有了未婚夫,并且她的未婚夫还是一名军人,当这名女孩的未婚夫发现了他们的关系后,提出了决斗,伽罗瓦为了爱情答应了这场决斗。在决斗的前夜,伽罗瓦还不忘将所有数学成果狂笔疾书记录下来,并时不时在一旁写下“我没有时间”。或许他已经预料到了这场决斗自己会输,但他依旧坚持为自己的爱情而战斗。决斗的结果不出他自己所料,伽罗瓦不幸身亡,生命从此定格在21岁。
在他去世以后,他的朋友遵照伽罗瓦的遗愿,把他的数学论文寄给卡尔·雅可比,但是都石沉大海,没有任何的回应。一直到1843年,伽罗瓦去世之后的第10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数学家刘维尔翻到了伽罗瓦的计算手稿,经过严密的验证与推算,才发现伽罗瓦从一开始就对。他总结了伽罗瓦的论文,肯定了伽罗瓦结果之正确、独创与深邃,并在1846年将它发表。一经发表,震惊四座!、伽罗瓦的才华终于被发现,他的贡献终于有人知道了。他的英年早逝成为了数学史上的一大遗憾,他解开了三百年无数数学家探究的高次方程的根式解却失败了的足足推动了数学界几百年的发展。
原文资料来源:https://www.sohu.com/a/352665826_184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