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分房可是大事,国企领导的权威可不是像现在这个样子

【本文由“大水风”推荐,来自《很多人得益于当年的分房制度,尤其是老年工人及其子女群体是最大的受益者》评论区,标题为大水风添加】

  • 惑幻
  • 这种房型不是没有,而是能有多少,是分给谁的。80年代初我国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不足8平,而当时主要建筑形式每户公摊面积平均在12平左右,筒子楼可能会小些,一般10%,所以人均实际居住面积能有多少呢?

    80年代中后期,我一个长辈亲戚是大型国企领导司机,当年也算是大家口中“有出息的”的人,和领导关系也挺好,三口之间分到的房子是两室一厅,好像45平左右,但这样也已经被他工友所艳羡和非议了。

      我说的是九十年代中期,国企分房可不是领导说了算,有专门推出分房委员会,有相应的打分标准,一般分3次公布,得分高的先挑。当年分房可是大事,国企领导的权威可不是像现在这个样子。进入九十年代后,基本上企业政府已经不管了,有条件的就买或盖,我们地处郊区,那时盖的房子一种是房管部门盖的,一种是某些有地的盖的,不管哪种对企业已经不是免费的了。80年代中后期盖的楼已经是60平以上了,并且部分有暖气了。九十年代盖的基本没有一室一厅的了,只不过那是房屋质量最差的年代。我说的职工住宅就是分给普通职工的,当时我单位的几个头,由政府奖励几套房子。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