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专门比较过中美的中学教材,发现我们的政治教材真是“良心卖家”

上周末参加了《东方学刊》组织的一个工作坊,具体内容留待回头正式报道。

这次主要是请浙江师大的蒋晖老师讲非洲文学,非常有启发。几位学者的研讨听下来,感觉西方国家搞文化霸权,驯化操纵别国文学确实是有一套的,既有体系,又有微操:让全球南方文学精神上疏离于本土,受制于西方出版资本,西方NGO和奖项控制文学写作,南方文学的发展反而强化英语世界文学等等。

这套东西我们不要太熟悉,不就是遥遥领先的远程养殖技术,这些“殖人”,用蒋晖老师的话说,叫“南方中之北人”。

我讲了几点感想:

一、南方文学的问题,其实不局限于文学。中国的几乎所有人文社科都存在类似问题,都存在“南方中之北人”。我们不仅要解决南方中之北人问题,去年底的答案年终秀演讲中,我提到了一个概念,“北方中之南方”,即当下北方国家中已经出现庞大而受压迫的“南方”人口和地区。我们的文学、文科,也要打进去,为他们发声,塑造出全球文学和学术的“北方中之南人”,加入全球南方人民的大合唱。

二、南方国家文化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西方资本的操纵。我研究政治制度有一个观点:资本主义与其他性质的社会有一个区别,就是间接统治。无论是原始军事民主、古代封建贵族、集权君主,还是我们今天的人民民主,都是把谁统治谁的问题摆在明面上讲,所以也都要讲政治责任的。

我曾经专门比较过中美的中学教材,发现我们的政治教材真是“良心卖家”,上来就告诉学生,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但是资本主义不同,通过代议制、司法独立等制度,国家的“所有者”躲在幕后进行间接统治。所以它是断断不敢讲谁统治谁的问题,而是大讲自由、法治、程序正义等,用充满思辨的漂亮话进行温柔雅致的洗脑。

这种间接统治特性决定了今天的很多事情:

1,因为间接统治,所以资本需要营造高级文化来打造文化领导权。因而资本所支持的精英文化、高雅文化和流行文化都比较强,包括国际奢侈品牌、文艺审美标准和繁琐精致诘屈聱牙的人文社科理论都属此列,本质上都是文化PUA。而中国在这方面确实不足。既能简单粗暴,又足够复杂精致,学术界拿得出来的主要就马克思,文艺领域就更少。人民的文艺和人民的学术,以后要在这个方面加力。

2,因为资本的间接统治特性,所以对外也擅长使用间接手段做事,身段灵活。出版资本、NGO、各种奖项,表面都不是西方国家在操作,但是资本集团知道自己的利益所在,会带着主观能动性、传教士心态、帝国心态来做事。而我们这种体制,正因为是直接的统治,官僚体系习惯于直接做事,结果:

1)拘泥于正式手段,身段僵硬,在国际上过于“君子”,体制也不鼓励玩“江湖手段”,往往不在乎你杀敌多少,只在乎你拔刀姿势标不标准。见过一些真正有信仰有开拓精神的干部,往往会喟叹不能对刀笔之吏。

2)西方式的资本集团知道统治权关系自己身家利益,而非资本国家的官僚化却会产生国家利益与我何干的思想,中国的官员、知识分子群体产生不少西化派、恨国党,与此有一定关系。列宁极其痛恨官僚化,多次讲到封建文化和资本主义文化对会共产主义的公务员产生“同化”。可以说,在社会主义国家,革命理想、政党使命和官僚化、同化之间的张力是一个长期问题,需要有效的人民监督和不断的自我革命来调控。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