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现象差异说

不论是现实或虚拟的网上,感觉人们的认知差异很大,风马牛不相及或鸡同鸭讲,其实这都是认知的现象差异,真实的认知差异很小,因为人们的感知能力和判断能力差异很小,在基本相同的环境下,认知怎么可能会有很大差异?

所谓认知现象差异,就是指呈现在人们眼前的认知差异,不包括他独处时的、摆脱了各种纠葛的、底色的认知,呈现在人们眼前的认知都是经过自觉不自觉地选择后的认知,只有极少数人所呈现出来的认知现象就是他真实的认知,这种人都是圣人,一不怕死,二不图名利。社会上说的两头真就是这个意思。

那么人们的认知有没有差异?肯定有。但那是指高端认知层次上的认知,古今一些伟大及狂妄人物的认知可能超越历史及现实,和历史及当世普遍的认知格格不入,形成认知差异现象,但这些都不可能在当世形成价值观,正确的认知也需要沉淀几百年上千年才被社会认可,形成价值观,不正确的认知自然会被历史淘汰,即使有些狂妄人物的认知在当时借助强权风靡一时,但当强权覆灭,这种认知不但遭到人们抛弃,也遭到人们及历史批判。

战国韩非的一些观点,两宋理学的一些观点,法西斯主义都是如此。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法虽被人们有些误解而遭到批判,但从逻辑上说批判也是正确的,因为它会导致事实上也已经导致突破人性底线。

正确的认知都不会突破人性底线或会产生新的人性底线,形成价值观,如仁爱、诚信、自由、平等、民主、义勇、和平、礼仪、文明等,你看看全世界民族、环境、历史差异很大的国家的《宪法》有关价值观方面的内容差异很小,这就是明证。同样的明证是没有哪个国家把韩非的一些观点,理学的一些观点,法西斯主义写进《宪法》。这些也都说明人们的认知尤其是底线认知差异是很小的。

那既然人们的认知差异很小,可为什么在呈现出来的认知现象上却差异极大?那是因为利。

利很复杂,钱、权、名、势都是利,因为都可以兑换成生存、延续、发展、享乐需要的物质。按道理讲生存、延续、发展、享乐都是人需要的,只要在合理范围内都是正当的,怕就怕超出合理范围,一超出合理范围就是淫,淫为万恶之源。对人来说由正当需要到超出合理范围很容易,动而见淫,所以人们对利总是讳言,不大谈利,多谈义,其实利在其中。

利有显性、隐性之分,像钱、权、名、势都是显性的,是直接的利,谁占有这些谁就有利,一看而知;而像环境、安全等都是隐性的,其实还是利,可能是更大的利。

那人们在呈现认知现象的时候,显性的利不用说,是他的首选,咋样有利咋样说,而且完全是自觉的以利为先;关于隐性的利,他可能自觉也可能不自觉地以利为先,比如从众,他的认知往人多势众的方面靠拢,热闹、愉快,没有孤立感,一不留意还有可能露一鼻子,成网红;比如向强势一方靠拢,不仅热闹、愉快,安全是最重要的。

但不论受显性和隐性的利支配的认知现象,它仅是现象,一旦抛开利的干扰就会呈现出真实的认知,真实的认知大家都是基本相同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就是。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