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岁奶奶突然走红,被封“年轻人的救星”

作者 | 小飚

来源 | 视觉志

长沙一栋普通公寓的顶层上,隐藏着一个秘密花园。一位老奶奶拎着小喷壶,精心照料着这里的花花草草。晨风拂面,月季、紫藤在招手,茄子、辣椒也微笑……

许知远曾说,这位奶奶是武侠小说中的世外高人,躲在自己的孤岛上,练就了绝世武功。如果有江湖中人到这里疗伤,她会给他们熬一碗忘忧水,忘却尘世间的纷扰。

为了这碗“忘忧水”我们找到这位“高人”,并聊了两个小时。面前这位老人白发苍苍,不是明星,没有流量,看上去和邻家奶奶无异。

500

500

      蔡皋奶奶和她的花园。图源:网络   

但是,如果你看了我们的聊天,一定会后悔怎么才认识她啊?她天真又勇敢,娓娓道来又振聋发聩。现实很冷很硬,她用自己的童真、幽默、艺术,让一切变得温暖和柔软起来。

让你觉得在充满内卷、压力和困顿的生活里,有一簇簇的微火被点亮,然后连成一片光,让一地鸡毛变成一地锦,然后觉得生活有一万个值得。

500

500

老奶奶叫蔡皋,今年78岁。在中国原创绘本界,她是拓荒者和国宝级人物。

30年前她摘得布拉迪斯拉发国际插画双年展(BIB)“金苹果奖”, 相当于插画界的奥斯卡。就在今年蔡皋在首届“卓越大师•中国”评选活动中荣获“卓越大师”荣誉称号,在世界儿童文学最高荣誉的国际安徒生奖中入围短名单。

500

500

      图源:网络  

然而这些奖项,都是我们查找资料时得知的,她从来不提。她情愿叫自己“画画的”。

蔡皋最爱她楼顶的园子,她的不少绘本画作取材于此。看到一个菜苗,一朵花开,她都开心。“动人春色不需多。”

她喜欢画那些藤蔓,看着藤蔓把楼房裹起来,觉得它们“很聪明”;

她更爱一棵“心事不欲对人言”的树,当年它被砍得非常矮小,居民晨练时拿它放保温杯。但是十几年过去了,现在这棵树长得最高最直。 

被砍去枝干时,一定很痛,很无奈,它的声音人不懂,但我相信它一定有知觉。树将伤痕放到内心里,心事不欲对人言……

蔡皋用图画和文字记录这一切。其中一部分被收录在《一蔸雨水一蔸禾》里。

《一蔸雨水一蔸禾》曾一度绝版,在一些二手书平台被炒到很高的价格。而就在今年《一蔸雨水一蔸禾》终于再版啦!

500

500

      图源:采访提供  

翻开《一蔸雨水一蔸禾》,就好像翻开了蔡皋奶奶的私人笔记本。

最动人之处,就是书中的图画都是蔡皋的手稿。

蔡皋奶奶说,她平时的笔记本里都不是完全的文字。写字的时候,图画会跑来帮忙;而在画画的时候,文字也会来帮忙。

而这又是一本人生的笔记本:在图文描绘园子里点点生机和雨露的背后,是时间和空间交织的生活的真谛。

500

500

      图源:采访提供  

蔡皋总说:“我的东西都来得比较晚。”的确,现在人们比较熟悉的《一蔸雨水一蔸禾》《桃花源的故事》《花木兰》《孟姜女》《火城1938》等成名作,都是蔡皋奶奶在退休后创作的。

也正因为“晚”,她的很多作品,都是对过去的回眸。

“感觉时间过得太快,就想要留住一些。如果这个时候被什么东西触动了过去,我就迅速把过去的(回忆)拿过来。不是刻意的,生活就让我跟过去有勾连”。

在蔡皋眼里,生活就像农村女性制作的家织布:互为经纬。

横的是当下的世界,竖的是过去和未来。有经有纬,一路来交织。这是对时光的留恋,也是对生活的珍惜,对自己生命状态的在意。


500

与其说楼顶上的是花园,蔡皋奶奶更愿意叫它菜园。“因为种植是我的日常。在乡下的时候每天都要种菜”。

时间回到60年前。20岁的蔡皋下乡当了一名乡村老师,这一当就是七年。当时的乡下的学堂一切都要自给自足。要教学、要种菜,就连上下课打铃,都是老师们手动敲一块铁完成的。

500

500

    蔡皋年轻时照片。图源:网络   

溪水旁边岩壁的上方更有一个人的学校。岩壁下面就是菜园。春种秋收,有时候老师也会带着孩子们一起种菜,收获时候让孩子们把菜带回家。孩子们也会把家里的好吃的带给老师。

这是教学,也是生活,全都是融为一体的。

在很多人眼里“上山下乡”那段最艰苦的时光。蔡皋却也过得乐趣无限。

虽然在那个革命的年代,大家都不曾讲起,但在蔡皋眼里,这里的一切都是有故事、有历史的。

这所学堂,前身其实是一座唐代的古寺——开历寺。高高的大殿,周边有木楼梯可以走上去,上去之后就是老师们的宿舍。

相传,黄巢起义时候,这古寺的大殿里躲着不少老百姓,军队在搜查时,竟然发现殿里的大佛在流泪。出于对神明的敬畏,军队撤退了。

一说,众人躲进了大佛的肚子里,呼出了水汽在内部凝结成水滴,然后从大佛了眼睛里流下来。这种说法,说服了很多人,但还不足以说服蔡皋。

在蔡皋心里,这方土地是神奇而有灵性的。

在寺院中间,有一棵千年古柏,因为太过高龄,只有树顶的新绿,才能让人知道,它也是有生命力的。

同学老师们每天去教室、回校舍,都要路过这棵古树。逢年过节村民们经常来这里拜一拜。

突然有一天,古柏轰然倒掉。幸运的是,当时正值暑假,老师孩子都不在校,古柏没有伤害一个人;更神奇的是,古柏没有倒向大殿,也没有倒向偏殿,而是正正好地倒在空地上,没有破坏一处庙宇。

直到七年后离开学校,蔡皋才有机会看到了开历寺的全貌图。那起伏的丘陵,状如莲花的花瓣一般层层叠叠,而开历寺就是花蕊。

500

500

图源:网络  

在这样神奇的地方工作生活,怎么会苦呢?

而让蔡皋觉得更甜的,就是和孩子们的相处。

她爱孩子,更有一颗童心。

“看着那一双双充满期待的眼睛时,你怎么可能不柔软”。蔡皋教数学语文英语,也教音乐画画。

画画课,她从来不会让孩子闷在教室里,她带孩子们做风筝,编织草叶,让他们去大自然里观察。

去画一棵草、去画画一棵树、去画一个太阳一朵花,不管什么都行。

500

500

蔡皋奶奶的画。图源:采访提供   

孩子们都拎着一张纸高兴得晃着脑袋地奔出去了,回来后交回一幅幅画。蔡皋都给它们贴到墙上。

后来有一位学生成为了一名专业水彩画画家,他说爱上画画,就是因为蔡老师,因为蔡老师把他的“作品”贴在了墙上。

除了听话好学的孩子,当然也有调皮的。蔡皋说,她是一样的爱。这世间最和谐的就是孩子,他们没有分别心。而成人可能要努力一辈子, 还做不到没有分别心。

500

500

    《一蔸雨水一蔸禾》内页手稿。  图源:采访提供   

时间过去60多年了,蔡皋到现在还能清晰地记得,班里成绩最顽皮孩子的一次作文写作。

作文的题目是:有意义的劳动。刚开始写,这个孩子就苦恼地召唤蔡皋:“我写不下去了!” 蔡皋拿过他的作文在班机里朗读起来:“太阳出来了。太阳很晒。晒到很痛。”全班同学都笑了。蔡皋却夸他,写得很好,很准确。虽然语言简单,但是让她很有感触,大家顶着大太阳劳动的时候,太阳真是对会把人晒到发痛的啊。

500

500

      图源:采访提供 

对这个孩子,蔡皋总是给他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因为在家访中,她得知孩子没有妈妈,爸爸是一位赤脚医生,经常在外面工作,不能好好照顾他。

很多年之后,蔡皋离开乡村小学,去县里中学教书。有一天,一个高高大大的年轻人急吼吼地找到她。在年轻人的脸上,蔡皋隐约看到了当年那个小男孩的影子。

他辗转很多地方才找到蔡皋,就为了见她一面。因为他马上就要入伍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了。

上战场之前,他一定要见到蔡老师。男生没有漂亮的语言,他只是说,老师你当年没少给我操心,你关心过我。

时间又过去了四十多年,这位同学再也没有来看过蔡皋。蔡皋说,希望他是因为找不到我了吧。


500

所有过往皆为积累。

那些农村生活的画面,那些田野,那些农夫,那些农妇和织布机,那些田间地头玩耍的孩子……都是七年里蔡皋最熟悉不过的记忆。

在多年以后成了蔡皋画,“它们全部都在我的肚子里,从来都不用找资料,说画就可以画。”

蔡皋的绘本《桃花源的故事》就有这些图景。

你看图上的这个小茅亭,就是当年蔡皋每天上课时要经过的。

500

500

      图源:《桃花源的故事》   

绘本原文里有一句“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蔡皋就画一个男人挑了个扁担。

因为当年蔡皋的丈夫是用一条扁担,在乡下和城里往返,女儿睡一头,另一头放她的奶粉尿布衣服……

蔡皋说,她没有桃花源,她的桃花源,是逼出来的桃花源。是审美拯救了她,看到绿颜色,看到太阳初升,看到朝霞,就把一切不好的都忘了。

蔡皋说,有什么雨水就养育了什么样的苗。这就是她的外婆常说的:一蔸雨水一蔸禾!

家庭的教育成为她的底气。虽然她经历过很多“黑色”,但在蔡皋看来,黑色也不是坏的颜色,所有的色彩是相互成全的。

“蒲松龄《聊斋》的基色不就是黑色吗?他的作品,不就是携风带雨的么?幽暗的角落里,有他的朋友,有最底层的感受。大量的黑色,衬托了他作品里像珠玉一样宝贵的晶莹的色彩。”

蔡皋荣获BIB“金苹果”奖的绘本《宝儿》(原名《荒园狐精》)就改编自聊斋的故事。

故事说的是,父亲不在家,母亲被狐精缠住,孩子想出办法来,把狐精捉到了。

蔡皋在绘本里运用了大量的黑色。

狐狸去找酒喝,宝儿尾随其后,两边大块黑的颜色,给人一种压迫感。

500

500

      图源:《宝儿》   

但是宝儿大红的衣服,高举的橘黄色灯火,和宝儿蓝宝石一样的眼睛,压住了所有的黑暗。

500

500

      图源:《宝儿》   

就像蔡皋在《宝儿》的创作后记中写的:

关于黑色,我感受太多……一切的好、一切的美,都是从黑土地中生长出来的一段精神……一切的冲动和亮丽都从那儿奔走出来。

一如蔡皋的经历。

因为爷爷做过县令,出国留学过;父亲在西南联大读书时因满腔爱国之心,做过美国飞虎队翻译。到了特殊年代,蔡皋全家都受到波及。

但是家人们都没有因此绝望。

500

500

      图源:一席。中间的小朋友就是蔡皋   

生活最困难的时候,母亲每周去乡下辛苦工作,工作之后还不忘了给孩子们带回一个手帕包裹。

里面有几粒黄豆,几粒蚕豆,或者几片红薯片。这些都成为蔡皋儿时最美味的加餐。在那样的日子里,她依然能够得到快乐。享受母亲的温暖。生活很艰难了,母亲带回的豆子,就显得格外的香甜。

蔡皋的父亲也经历了那个“黑色”的年代,他自己虽然遇到很多不公平的事情,但是一直心境很好。但凡有一点点好吃的,就会唱歌,他还是足球和乒乓球高手。 

父亲80岁时候,蔡皋曾问他,一生中最难忘的一刻。父亲的记忆里没有那些悲伤的事,他想起了一场普通的足球赛,说:“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腾空而起,脚这么一勾,球就进了!”

500

500

      图源:网络。蔡皋和父亲   

蔡皋忘不了父亲讲这句话时的神情,真的幸福极了。这就是最朴素的、最具体的,对日常的热爱,看似平常,却给人从困顿中走出的力量。

采访到这里,蔡皋奶奶用湖南话又说了一遍:“一蔸雨水一蔸禾!”。她太爱这句话了。

“你可以是一棵松树,也可以是一颗狗尾巴草。你接到多少雨露,拥有多少条件,就用这些去扎根你的生活,努力成为你自己的样子。”

不要纠结小草为什么不和大树一样高,最重要的是人和草木一样,都有一股韧性。

纠结太伤人了。蔡皋奶奶对现在年轻人纠结与内耗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好比两个磨盘空磨,是会消耗自己,损耗自己的内力的。你要找到自己的麦子和黄豆,这样才能磨出香甜面粉和豆浆啊。”

500

500

      图源:网络   

当我们问到,我们的麦子和黄豆在哪的时候,蔡皋奶奶却不肯说。

因为这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你去找啊”。

“一切苦难都会过去,一切都会变成亲切的回忆”。

“树荫下一卷诗章,一瓶美酒,一点干粮,有你伴我欢歌,荒原都是天堂”。

寻找你生活里的点滴趣事和微光,也许那就是你的麦子和黄豆,终有一日会成为我们自己的面粉和豆浆。

500

点击「视觉志」阅读原文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