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一杯扎啤”的文章《五点说清楚什么是封建社会》评论区的补充内容

原文: 五点说清楚什么是封建社会 评论 527 历史

首先说明这个误区是咋来的:

因为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封建社会”与非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封建社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封建社会”是指地主或领主占有土地并剥削农民或农奴的社会形态,非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封建社会”指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王族和功臣分封领地,是一种国家管理“制度”而不是一种“社会”,属于政治制度范畴。

这两方都用“Feudalism”,但是站的角度和逻辑不同,一方从基层出发,另一方从顶层出发。本来在西方语境这有点问题但不大,因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封建社会也好,非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封建社会”(为了行文方便后者暂且用封建制度)也罢,这两者的存在时间是比较重合的。但在中国出现问题了。中国的封建制度在秦代快结束了,封建社会在战国才刚开始。然后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并研究后认为1840年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前都是封建社会,大量思想研究以《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古代的封建社会》为例都是这么定义的。

社会形态是一定生产力基础上的社会经济与物质基础和上层建筑与社会活动这二者同时构成的社会模式,说得简单点带入这个例子就是:顶层设计者、中层食利者、基层组织者、底层生产者,并以阶级划分形成一个社会这叫社会形态。什么叫政治制度,国王、高级贵族、小贵族、“贱民”;皇帝、官僚、士绅、百姓,这叫政治制度。顶层是叫皇帝还是总统、基层组织是叫贵族还是士族还是士绅可以作为反例认为其社会形态不同么?举个例子非洲很多小国有总统有议会有投票,各位认为他们社会形态先进么?更极端的例子,英国有国王有贵族部分还有封地,日本有天皇,影响某些人对英国和日本的吹捧了么?(笑) 而顶层设计者与中层组织者、基层组织与百姓,并不以阶级划分以为了工作效率与发展划分,大家就明显能感觉到这两套社会形态在设计时候的区别。

展开一下的话,现在学者们对封建社会的认知都在不断变化,中国各个历史时期也有变化。比如吴承明提出过宋明商业商品经济和自然经济比例的变化。再比如明代有藩王,藩王有兵权有封地,那么如果按之前的标准明属于封建制度的在现还是由商品经济脱离了封建社会呢?再比如实行氏族制的大陆商业文明阿拉伯帝国,按说氏族制属于封建制度,但商业立国好像又和农业为基准的封建社会不太相符。这都是这两种话语体系因为角度不同产生的冲突。

而对于中文语境下两者的需不需要再次定义再次区分,我是觉得如果稍微做过功课,是很好区分的。但需不需在外语语境下着重说明倒是挺有必要的,因为西方乃至阿拉伯世界套用西方那一套太快了,在阿拉伯世界有些学者都开始把中国整成应许的“大女主”了(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下观网伍麦叶的熏笼精的文章),还是自己去定义一下比较好。

下面对其的一些“观点”进行反驳

其观点1:不理解你非要给自己国家扣一个封建帽子的初衷,是什么特殊的癖好吗?

无论怎么定义,哪怕换个词秦到民国地主精英对农民百姓的压迫都是客观存在的,人家生态位就是吃你的不吃他饿死么?且正如我上面说的,政治制度属于偏中性的概念,适合不适合政治实体的历史发展与国情而已。让封建这个词是社会形态臭名远扬的是在社会形态上的固化与剥削。一杯扎啤说封建不好听不能给自己民族扣就纯属掩耳盗铃,换个名字能改变本质?我并不明白这种鸵鸟行为有什么好处。

OK,完善思想体系也是件好事吧?至少外宣上有好处。但原文的辩论里甚至没给出自己对于秦到民国这段时间该怎么定义哪怕是制度上,更别说社会形态上了。那么社会形态上是该批判还是弘扬啊,那些批判那些弘扬啊?并没有陈述。

反而其抛出了旧社会不符合封建制度,所以也不是封建社会,辅以马克思不懂中国的作证;旧社会不符合封建制度,所以其就不是封建社会,封建社会的压迫不存在【至少程度轻一点~(笑)】的这种诡异的逻辑链条。

其观点2:没有农奴就不是人身依附,一家一户的男耕女织的小农不是依附经济,记住封建一定是农奴制社会。

我也不知道中国古代没农奴制这个说法啊是怎么来的,是因为徒附不叫农奴么?而且偷换概念贼溜,资本家没和工人签卖身契那工业革命时期的资本家一定没剥削工人吧?重点不应是对农民的剥削么?

其观点3:为了革命才把那段时间称为封建,是政治需要,所以要翻案。

更是搞笑。封建这个词当时平头百姓文盲那么多会为了一个词就被动员起来去拼命?封建是什么都讲不清楚的人都中邪了听到封建俩字就嗷嗷叫的往前冲?本身就是旧社会是有压迫需要被打到,所以才被打到,换个名字有啥区别?标准的倒果为因。

后面其甚至有“虽然对旧社会的定义错了,但不影响革命”这种抽象言论,也许他在其他的位面实现过这种其所谓“定义正确的革命”吧。

且“翻案”首先两部分,一是存在错误,二是对之后的发展有大利好。之前的定义不够客观么?是主流观点否认那一套东西对农业社会曾经起到作用么?只是认为极大的阻碍现代化工业化也就是之后的发展而已。且现在农业的社会的全盘肯定对信息数据时代的发展有任何利好么?

其观点4:马克思是西方的不懂中国,教员不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史的,他会引用一点欧洲人类社会发展史的话语,如果欧洲的错误了,教员也难免引用错误。

咋说呢,他自己在其他回复里也说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且这本身是马克思提出一个概念,中国的同志研究后认为符合这中国国情,然后才认为旧中国属于封建社会,才有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古代的封建社会》和一些列文章。当然我们现在也可以去思辨是不是中国化的时候仍然存在偏差,正如我上面展开里说的,对于封建的认知一直存在变化与发展。那OK找出来啊?列出来啊!这是一句“难免引用错误。”这种摸棱两可的东西能当论据的?上一次这么搞的知名事件还是秦桧召回岳飞的时候用的理由。

难得自己主动发一篇文章,本质上我是认为秦到民国这段事件可以从政治制度的角度在细化的分一下,我自己都喜欢称之为官僚帝制时期,而且正如我上面说的,外宣上对各方的认知会有好处。甚至如果能提出一套更像两相结合更完整说明古代生态的理论我会非常支持,但也必须同时讲社会形态上的好赖和同政治制度的结合方式说清楚。需要新的理论描述体现是为了让我们的认知更清楚,总不能新的体系直接把一半的认知砍没了吧?

就比如和这位一杯扎啤一样,单纯指出不够细化的地方然后没了,除了定义上的问题之外之前被批判的其他地方对么?是完全剥离开不讨论结构只讨论政治制度么?没有就模糊处理,而这种模糊化处理就很像恶意的在给地主精英洗地并且否认新民主主义革命了。虽然他颤颤巍巍的用“虽然对旧社会的定义错了,但不影响革命”这种抽象言论辩解,但革命的目标三座大山之一直接就被否定掉了,确实好像也比西方的全盘否定好一点吧~~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