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雷、飞机场,谁在给女性身体取代词?

500

最近,网络上关于胸部称呼的讨论引起了广泛关注。

起因是网友们发现,许多博主在谈论胸部时,采用了“雷”这个词来代替“胸”,大胸部则称为“大雷”。

这类代称主要是为了避免平台封视频或屏蔽关键词,但用物化词代替敏感词的却引发了关于身体部位表达的深入思考。

500

用物化词替代敏感词,已成为习惯?

“取代称”的现象并不新鲜。

最近,又有相关的争议出现。

有网友发现:为了避免平台屏蔽关键词,很多博主用“雷”来称呼“胸”。

部分人对此接受良好,觉得有意思、无伤大雅,开始模仿这一称呼,还使用了“大雷”“小雷”之类的衍生词。

有的人用这些代称作为调侃,开意味模糊的玩笑。

500

但也有很多女性认为,这种用物化词替代敏感词的现象,令人感到不舒服、被冒犯。

因为“地雷”原本就是带有嘲讽意味的称呼,带有点评女性身材的意味。

用它作为胸部的代称,显然是非常不恰当的。

500

事实上,这种不恰当的物化代称,在日常语言里可以说是屡见不鲜。

胸部的代称就是重灾区。

人们会用“飞机场”“一马平川”来描述小胸,用“事业线”“大波”代指大胸,甚至还有人使用更不礼貌的称呼。

但这些代称因为被使用得过于频繁,已经令很多人习以为常了。

500

500

此外,生孩子被称为“卸货”,不再生孩子叫“封肚”,发生性关系被称为“写作业”“做饭”“炒菜”等。

500

这些代称看似幽默风趣,甚至被很多人视为无伤大雅的调侃。

可它们令不了解这些“隐藏含义”的人一头雾水,令了解含义的人感到尴尬、不适、被冒犯。

500

为什么要给正常的身体部位和行为取代称?

500

替代词更暧昧?

躲避平台的敏感词机制,是取代称的直接原因。

当然,平台设置敏感词的本意是要规避不良内容、保护未成年用户,而不是屏蔽正常词语。

敏感词的存在是必要的,但过于严格的敏感词过滤可能会妨碍正常的知识传播和交流,导致信息的不完整或误解。

为了躲避敏感词,部分网友反而发明出一些更不尊重、不合适的词汇的情况,这实际上违背了敏感词设置的本意。

对于平台而言,还需要更好的平衡自由表达与内容监管的尺度,进行更精细化的内容过滤。

500

在心理层面上,人们对身体部位的称呼也存在一定的羞耻感。

尤其是在公共场合,人们往往不愿意直言身体部位,会对此感到尴尬、不自在。

代称的使用,既能满足语言表达的需要,又能维护心理上的舒适区。

500

代称给人的不适感,源于其潜在的不尊重、物化、性别歧视和对个体尊严的无视。

用个人特征或者物品代称人体部位,忽视了个体的情感和尊严。

许多代称都含有贬低或嘲笑的意味,相当不友好。

500

很多时候,代称其实比本意带有更多色情意味。

用代称开意味模糊的玩笑,在大多数人看来都是一种相当冒犯、令人反感的行为。

很多女孩子在少女时期都遭遇过被取代称的不愉快经历。

这会令其产生自我认同的困惑和负面心理,导致羞耻或不自信,进而影响其对自我价值的认同感。

500

对于被取代称,男性和女性的态度也不尽相同,这种差异源于何处?

500

女性更不适?

为什么男性不太介意使用代称和物化词,而女性却对此感到不适呢?

最主要的原因,是大部分被作为代称的物化词,都是在物化女性

将女性的身体和外貌视为物品、消费品的现象,在社会中普遍存在。

500

尤其是在营销和广告等领域,女性经常被用作性吸引力的代表,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这种对女性的物化往往会使得女性被贴上标签、被评估和被评价,削弱了她们的人格和人权。

500

一些男性可能认为物化词是无害的,只是一种调侃性称呼、文化现象或者其实是在对女性表达赞美。

他们可能并未意识到这种语言对女性的负面影响,只是出于习惯和娱乐使用这些代称。

500

但在女性看来,这些词则更多的是在表达贬低或侮辱。

比如用“飞机场”来形容小胸女性,不仅侮辱了女性的身体特征,还传达出一种负面的审美观念,暗示女性的价值与胸部大小挂钩。

被称为“飞机场”的女性可能会感到自卑和羞耻,而那些被夸有“事业线”的女性,虽然表面上看是赞美,但实际上仍是将女性身体物化为满足男性审美的工具。

500

还有把“生孩子”称为“卸货”。

表面上看,这是一种轻松幽默的说法,实际上却忽视了女性在孕育生命过程中的艰辛和伟大。

将女性的生育功能简化为机械的“卸货”过程,剥夺了这一过程的尊严和神圣性

500

此外,物化词的含义不同,也会导致男性和女性在心理上对其接受程度的差异。

男性常常被描绘成坚强、勇敢和竞争力强的形象,而女性则被塑造为柔弱、依赖和美丽的形象。

因此,在心理上,男性可能更倾向于接受物化,因为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能力。

而女性则会认为物化词有歧视意味,限制、甚至是抹杀了其个体发展的可能性和多样性。

500

除了身体上的物化,在日常语言中,还存在不少有意无意的歧视性用语。

我们一定都或多或少的听到过这些说法:“又是个女司机”“女孩子理科不好很正常”“女领导嘛,总是情绪化一点”“女人干的活儿”……

500

尽管性别也许并不是必要信息,但人们会习惯称之为“女大使”“女法官”“老板娘”,因为这些职业传统上多由男性担任。

包括在俗语中,也有诸如“头发长,见识短”“婆婆妈妈”“妇孺皆知”“女主内,男主外”等熟悉、却又有明显的不舒适感的内容。

在2020年发布的联合国性别包容性语言指南中,这一系列用语都被联合国归为“性别歧视性语言”。

500

语言学家爱德华·萨丕尔和本杰明·沃尔夫曾提出:“你使用的语言决定了你的思维方式,或至少影响到了你的思维方式。”

语言在塑造文化和社会态度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对于促进性别平等的意义是举足轻重的。

因此,我们在交流时应当更加坦诚和尊重,避免使用物化和贬低的语言,努力营造一个尊重和包容的交流环境。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