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考的深度思考:这个社会真需要那么多的本科生吗?

关于高考的深度思考:这个社会真需要那么多的本科生吗?

刚结束的高考,再一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留给我深深的思考。

各个考点的学校大门口,挤满了期盼焦虑的家长。最让人感到五味杂陈的场景,是在学校的大门口,不仅一些考生的母亲身穿旗袍,甚至还有一些考生的父亲也穿着高跟鞋、身穿旗袍,送考生进校、迎接考生回家。这些身穿旗袍的考生父母,他们如此穿着的目的,是祝愿自己的孩子“旗开得胜”。

500

500

今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高达1342万人,根据往年的情况看,本科、专科总的录取率应该不低于80%。

这一切,让我想起了自己1979年参加高考的场景。哪有什么父母送考?自己去考完试回家,校门口就没有一个家长等待,更没有大批量的警察为校园站岗,一切就像是平日的期末考试一样。

因为那时候的大学本科录取率不足3%,能够考上大学本科的学生,总被报纸电视和很多人称之为“天之骄子”,我有幸也是其中一员。但我们学校4个考上本科的同学,却没有一个近视眼,而且个个体质都很好。

最近这三十年来,每当我看到小学生、初中生们那连大人背起来也感到沉重的书包、看到学校里高中生们课桌上一摞摞的书籍,看到校园里大多数孩子都带着眼镜,我总在想,我们的教育怎么了?

500

想当年,我们高中毕业的时候,绝没有今天这些孩子们如释重负、逃离苦海的解脱,反而有一种深深的留恋和不舍,校园里给我们留下了快乐美好的时光。每一年大学假期回家、大学毕业参军后回家探亲,总要设法去母校看看转转。

今天的中国高中,留给学子们普遍的感觉,是一种炼狱的体会。为了那个本来就很宽松的录取率,本需要充足睡眠保证身体发育的他们,却不得不熬到深夜,读书,让他们读坏了身体,读坏了眼睛。

有一天,一个快递站的小哥打电话给我,说我有快递,并且还问我是不是“罗富强观察室”的那个罗富强?我说是的。后来我去拿快递的时候,他就与我聊了起来。原来他是一名硕士生,目前还没有找到正式的工作。这让我感到唏嘘不已,让我想起了很多情况。

一些小学招收老师,甚至要求研究生学历;但其实,至多是专科毕业生足以。

很多社区的工作岗位,本来高中生也能胜任,却要求本科以上学历。

但是,本科生、研究生的能力就一定更强吗?对于社区工作而言,普遍的高学历恰恰不适合,社区工作更需要动手能力更强的相对低学历的人员。

学以致用,才是人才的充分利用。人才的利用,这需要根据岗位所需。

一个国家,每一个年龄段的人才,最合理的组成是金字塔结构。

这个金字塔,就是高中生、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博士后组成。

但我国现在的情况是,年轻一代每一个年龄层级的人才结构,都是非常典型的“两头小中间大”直立怪异结构。也就是高中毕业生很少,博士及博士后很少,本科生最多。

这样的结构是极不稳定的状态,是一个畸形的结构。

学历至上,已经成了我们这个社会的重大弊端,带来的问题是系统性的,已经严重消耗了国家的资源,实际上也危害国家的发展。

比如,我国如今面临的“征兵难”,最大问题是太多的适龄青年体检不合格,不得已不断降低征兵的体检门槛。这是为什么?因为过去的参军体检标准,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说实在太高了。

这说明什么问题呢?有人夸张地说,今天的中国孩子们是“新一代的病夫”。

在学校“中考录取率”、“高考录取率”指标的巨大压力之下,转化成了孩子们巨大的成绩压力和心理压力,损害身体健康,并严重缺乏锻炼的结果。

这些问题持续了几十年,国家教育机构已经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教育改革措施不断,但诸多的“减负”规定,基本无法落实。

这一切的根源,在于我国社会各个系统招录人员中“一刀切”的“唯学历至上”政策,不是根据工作岗位所需,制定招录人员的学历标准。

我们必须注意到,“唯学历至上”的招录政策,是导致教育问题的根本性原因,也是社会保障成本过高的根本性原因。这将带来巨大的人才培养负担、医疗保障负担、用工成本负担。

尤其是在沉重的小学、初中和高中学习压力之下,国民身体素质弱化的后果,不仅是系统性的大问题,对于一个民族的强盛来说,更是致命的问题。

治病,必须从病原入手进行治疗。教育体制的改革,没有用人政策的改革作为基础,就是空中楼阁。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