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互联网舆论关于嫦娥六号和马斯克星舰争议?

在讨论了英伟达黄仁勋以后,终于轮到马斯克了。

中央四台著名节目《今日亚洲》——懂得都懂啊,特别是某文龙某莉——对这次发射,有一个基本评价,标题是第四次试飞成功。

500

但下面还有个小标题,此前3次发射均以失败告终。

500

就在差不多同样时间,我国嫦娥六号实现二度月背软着陆成功,并采回月壤若干。

500

中文互联网舆论,围绕这两起事件,再次展开了新一轮互相撕逼。

撕逼的根源,无非还是赢学。

说白了,根子无非还是在某种自豪感上面。

因为目前嫦娥登月,是人类仅有的太空载人新的突破,月背着陆,这是美帝也没有取得的成就——更不用说互联网还出现了大规模美帝登月阴毛论,直接准备否定美帝把人送上了月亮。

所以,这种强烈自豪感,顺应了最近这些年内宣套路,当然就......可喜可贺,皆大欢喜,但是呢,出来个星舰抢风头,就让这种赢麻了的感觉大打折扣了。

尤其是网上有太多对星舰项目成功表示成功,甚至非常激动的声音。我最熟悉的老朋友,劳马,不止一次在睡前消息里面对星舰项目大唱赞歌,就在春节过后不久,他还在放寒假阶段,对马斯克第3次星舰发射发表评价

500

他强烈建议每一个观众都应该带着全家来观看,因为这可能是一次历史事件。

500

牢马不止一次强调,星舰是目前最有可能带人类去其它星球的交通工具。

500

说实话,作为一个文科人士,我对星舰的作用和意义,之前没有太多关注,主要就是被牢马吸引,才了解了更多相关资料。

那么,对于互联网上,以牢马为首的,这些大肆吹捧马斯克的声音,让那些赢麻了的人士,自然非常不满意。大家随便可以搜搜看,某些“爱国流量”是如何贬低马斯克。

​现在互联网上出现了两种声音,一种以牢马这种,夸赞星舰项目是人类未来突破希望所在,一种就是那些“爱国流量”,依然觉得马斯克是个大忽悠,中国航天才是人类未来希望,嫦娥六号月背采样,才值得大书特书。

500

以B站这个视频为代表,光看标题《嫦娥在月球挖土不闻不问,星舰上天了比他爹中彩票还开心》,你就能知道,这种互联网撕逼有多严重。

500

总而言之,在很多“爱国流量”看来,那些对马斯克大唱赞歌的人,都是1450,都是美国远程养殖,是见不得中国航天取得巨大成就,是为了贬低中国的恨国党故意吹捧星舰。

因此,本来是科技新闻,最终不可避免,还是落脚到了......

这些年,只要有关中美的新闻,都是如此。前两天咱们刚刚讨论的黄仁勋英伟达,不就是这个调调吗?

所以,到底该怎么看待嫦娥月背挖土,和马斯克星舰第四次试飞成功?

其实关键就在于,这是两个不同方向上的航天突破。中国载人航天,到目前为止,依然是国家主导,稳步推进;而马斯克星舰项目,则是彻底商业航天,利润推动,一再冒险。

那么,到底谁代表了正确方向?

回顾整个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以及航天局所有项目,到目前为止,所有发射任务,应该说都是政治性目标都强于经济性目标。

当然,人类历史上美苏太空争霸,本质上也都是政治工程,其用意,除了用最前沿尖端科技来带动整体科研创新,最大目标,还是证明自己代表了人类文明最高水平。因此,初代航天竞争,那绝对不惜成本,不计代价,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前前后后花了多少钱?是60年代的200多亿美元,这个具体数据有不同说法,但要换算到如今,怎么着也得要上万亿美元。

美国登月工程,花费如此巨大代价,却在长期内看不到什么直接收益,当然你可以说,登月工程带动了其它一系列科研突破,就像曼哈顿计划也带来了一系列科技突破一样,就像咱们国家修地铁基本上都是亏本,但却让地皮升值,靠房地产赚了回来。

但即使如此,任何看不到长期收益的项目,注定会被逐渐冷却。

因此当我们试图回答,为什么60年代美国能够登月,却在21世纪不能登月这个问题的时候,就必须要考虑这个经济成本和所能取得多少效益。

500

当年登月有巨大政治意义,如今冷战早就结束了,美帝虽然有钱,却也没法一直这么花。

尤其是美帝这种国度,军工复合体可以把钱浪费在几百美元一个马克杯上面,但要想说服国会大钱继续登月,确实有一定难度。

所以,NASA选择培育马斯克这些新势力,把太空项目,从国家层面,变成商业层面。首要就是得盈利,可持续下去。

那咱们国家,到目前为止,航天项目是不是依然属于国家意志?是不是依然属于央企承担全部任务?是不是每一次发射,依然是全民关注,甚至领导人都要亲自关心,所以是不是依然属于政治性目标高于经济性目标呢?

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基于这个前提,你自然能明白,中国航天必须要求稳,哪怕一次发射失败都不可接受。

中国航天如此之稳,以至于中国航天每次发射,都相当于NBA总决赛的垃圾时间,根本没有悬念,所有去看的观众,无非是去现场朝圣。

但也正因为这种稳定,也就基本没有了超出预期的任何可能。也可以说,正是因为中国航天不允许有意外,也就不可能有超出预期可能。

那么,至少从宣传层面来看,嫦娥六号的新闻效益,应该是不如星舰试飞那么具有轰动效应。

你想啊?一个是十拿九稳,一个是充满悬念;一个是按部就班,一个是随时可能爆炸;一个是因为保密原因某些画面必须处理,一个是全程直播,摄像头给你安装在舰体直接看突破黑障,你觉得哪个更有吸引力?

所以,并不是中国人不关心嫦娥六号,而是它的话题讨论度,确实不如星舰第4次试飞那么有意义啊。

即使月背着陆,确实实现了美帝都没有做到的突破。但说白了,这依然不是从0到1的那种突破。

而星舰成功,以及按照这种趋势,也许未来商业航天,就被马斯克先拔头筹,他是事实上500年后的哥伦布。

500

对此,中国航天内部也说了,要正视差距。

500

因为马斯克的成功,中国航天也在试图培育民营航天力量,比如天兵科技和蓝箭科技,但所有这些新势力,比起马斯克的星舰来说,都还差距甚远。甚至根本就看不到对方尾翼。

500

所以,正如英伟达芯片那样,美帝在航天领域,是不是又要再次拉大和咱们的差距了?

要不要正视这些问题?

2023年,星舰已经垄断了人类所有火箭发射90%以上市场,这是不争事实吧?

如果马斯克星舰果然在3-5年就实现所有既定目标,真的把廉价航天搞成了。未来真的可以廉价去往月球或者火星建立基地了。

那就证明了,美帝再一次走对了。

而咱们目前这种举国体制,国家层面搞航天的道路,就会败在经济效益太差,就像60年代NASA放弃的那条道路一样。

至于为什么这么多年,只有中国还坚持了举国体制搞航天这条路?无非是因为过去20年中国经济起飞,给了咱们花钱的底气。

2020年中国航天预算132亿美元,仅次于美国,连续多年位列全球第二。

500

但如果经济高速增长阶段过去,以后还能不能每年花这么多钱支持这么搞航天?

每年100多亿美元,近千亿人民币,以后是不是能一直这么花下去?

如果看不到经济效益,看不到盈利可能的话?

到那个时候,还能继续赢下去吗?

当然,我不是说中国航天就一定会如此,但要看到风险,也要看到别人的成功经验。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把航天搞成赢学,对马斯克的成功一再讽刺。

最后,用马斯克传记一段话来结束吧:文明就是这样衰落的,因为他们放弃了冒险。

500

而咱们这样的环境,能够容许马斯克那样的冒险吗?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