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地铁偷拍案的死局,大时代背景下男女困境博弈
今天偶然刷到这个视频,曾经轰动一时的成都地铁偷拍案,过去差不多一年了。
到现在,依然没有一个清晰结果。

这个事情,其实过程很简单,无非就是两个女生,误会一个男生偷拍她俩,后来报警证明误会,然后俩女生也道歉了,事情到这一步,按照咱们国家警方处理这类纠纷一贯套路,和点稀泥,这事儿过去了,以后都不要再提了...

但当事人恰恰不想就这么过去。
不行,必须给个交代。必须书面赔礼道歉,还要连续10天。还有那个地铁方面,全程不配合,也给你们一起告了,也必须道歉。
法院一审觉得这个要求有点过了,是朝着把事儿闹大方向去搞,摆明了就是想搞事情嘛,刺头一个,不予支持。还在最后判决结果说了:要谦抑,要理智,要冷静处理纠纷,理解情绪需求,实现人际氛围提升,提高整个社会文明素质。

说白了,法院就差直接说,小伙子你咋得理不饶人呢?屁大点事儿,至于吗?男子汉大丈夫,别跟姑娘家一个见识,差不多得了。
但,为什么这个小伙子就是这么不理智,不冷静,非要得理不饶人,非要往大了闹不可呢?
这就是咱们当下这个社会一个严重困境,男女对立情绪。
这个小小的纠纷,因为在这种社会对立情绪下,被放大了。然后因为当事人锲而不舍,一再发声,所以这个小小的案子,已经脱离其原本意义,而具有了时代代表性。
简单来说,一大帮子觉得男人受了委屈的网友都在观望呢。
观望什么?
实在是过去几年,发生了太多这种让男人,尤其是老实人吃亏的典型男女情绪对立公共事件。把整个社会这种情绪,拉到了一个临界点。
简单回顾一下吧,大家都知道的,去年差不多同一时间川大张薇污蔑偷拍案

张薇这个事儿,比成都地铁更严重,全民讨论范围更广泛,我想没有几个中国人不知道这个事儿。
但是呢,因为当事人是个农民工大叔,具备中国传统中年男人能忍这个优秀传统美德,所以他后来就算了,所以呢热度过去也就算了。
其它类似的,网上爆出来的几个女生误会(污蔑)男生偷拍事件,也是差不多同样时间发生的,杭州师范大学这个,后来也是和解了。

还有和偷拍无关,但也有类似情节,就是女性先入为主,觉得对方在怎么怎么自己的这种事件,比如武大图书馆“性骚扰”事件。

这个事儿更复杂,而且估计对这起成都地铁偷拍事件当事人有很多启发。
一开始男生不知道为何承认给女生造成了困扰,还道歉了,结果被女方发到网上越闹越大,最终男生方面受不了了,男生母亲公开在网上发了皮炎病历,证明自己儿子并不是要猥亵女生,结果蒙受不白之冤,搞到社死...

所以,有这么多类似事件。每一个都曾经引发社会热议。每一次都是相似过程。
我也是百思不得其解,为何在21世纪第3个10年,很多年轻女性忽然得了被迫害妄想症,老是觉得身边男性都是在偷拍她,或者猥亵她,或者视奸她什么的...

反正吧,就是现在很多女性老觉得男性在冒犯她们,以至于她们时时绷着这根线,随时可能炸毛,你偷拍了,你性骚扰我了,你怎么怎么滴我了......
你说是这些女性厌男吧?好像也不完全至于啊。用马前卒的话来说,什么是厌男?什么是男女对立?不存在的,因为不存在女性厌恶某些某些男性,同时对另外一群男性(比如明星爱豆什么的)疯狂追捧......

那你是讨厌男性吗?
所以用著名普信男杨笠的话来说,他那么普通,却又那么自信....

那其实潜台词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如果这个男人不是那么普通,而是非常有钱,英俊又潇洒,那当然就可以自信了啊。
那意思是很多男性配不上她们嘛。
所以呢,我觉得是,大概现在很多小仙女吧(不是贬义词),可能是因为各种原因,比如从小家里太宠,然后又一群集美天天上小红薯互相商业互吹,给她们营造出了一种,自己是小公主的,也不能说是错觉吧......反正就是成长过程中,一直是这种氛围,以至于现在很多年轻女性,尤其是00后们,过高估计了自己,就觉得普信男统统配不上自己了,那还在自己身边瞎晃悠?看着就烦,于是就在这种心态下,出现了这么多争议事件吧。
你看,到现在为止,俩女性当事人根本就不能认同着是诬陷,她们始终认为自己怀疑具有一定合理性。

她还觉得男性当事人被网上厌女症情绪裹挟了

她们愿意为自己的误会道歉,但始终觉得自己有正当防卫权利。
说白了,这个观念已经没法转变了。
还有很多彩礼事件。前不久四川大凉山那个.......等等等等吧,其实都是因为现在咱们国家年轻女性,确实处于某个比较优越位置,长期培养出了这种优越感,以至于让很多女性觉得,男人(尤其是普信男)就该天生让着自己,就该捧着自己,就该怎么怎么样......

我觉得,这是当下男女对立社会情绪的一个主要时代背景。
但是,问题来了。
这么多男女对立,最终大多数都是男性吃亏。一再吃亏。吃亏多了,男性这方面情绪也累积到了一个临界点了啊。
所以,才会让这次成都地铁偷拍案,成为了风口浪尖。不仅仅是当事人坚决刚到底,始终不接受对方道歉,就是要闹到底。还有很多观望的男网友们,也在看着呢。
因此,这个小小的案件,已经具有某种时代风向标意义了。对整个社会影响力,恐怕不会亚于当年南京扶不扶案件。
大家都在看着呢,你法院到底准备怎么判?
显然,法院很为难。非常为难。
一方面,咱们国家公检法领域一直秉持和稀泥传统,突然遇到这种较真的人,很为难。完全没经验。
另一方面,优待女性,确实是当下社会背景下,某种政治正确。
为什么这么说呢?很简单一个道理,生育率低下。
生育率已经这么低了。生育那是真的要靠年轻女性啊。你不优待年轻女性不行。
有人可能不理解。这么给你说吧,美国现在出生率能维持住,主要就是靠优待各种单亲母亲政策。你生一个娃,可以有各种福利,你要是多生了娃,那更加没得说,各种租房、购物、奶粉抚养什么的福利,保证你能过上体面生活,所以现在很多美国女性,尤其是很多黑人女性,完全就把生孩子当成了一种,谋生技能吧,如果她不生,绝对是徘徊在贫困线以下,但凡她生娃了,就可以过上体面生活,换了你,也肯定会生娃继续生娃。
美国已然是这个样子了。
咱们国家生育率就更不用说了。以后很可能要走美国这条路。别不信,等着看好了。
所以优待女性,确实是当下政治正确。当然,是不能明说的政治正确。但你看各种涉及男女纠纷的案件,肯定是偏袒女性,这没得说。为什么要偏袒?其实归根到底都是生育率。
因此,法院必须和稀泥,因为判女性败诉不太可能,但是这个小伙能给你一直搞下去。而且你二审再判败诉,人家有可能继续给你闹大。继续闹下去,最后有可能( )就成了一个笑话,括号里面内容大家自己填。
所以只能调解,前后调解5次,这次足足调解了13个小时。直接调解到半夜了。

法院还是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啊。
调解这么久,其实就是你不接受,那就继续调解,就这么磨下去,磨到你受不了为止。
反正不可能真的判男方胜诉。
这是一场时代困局。
要怎么解开这场时代困局?我反正很悲观,暂时没看到有什么办法。
除非...大规模引进东南亚女性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