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可能,中国普通人吃的水平是世界最高了?还有哪国不错?
1. 产生这个疑问是看农业GDP数据,2022年中国人均农业GDP是美国1.4倍。也就是粗略地评估,人均享受的农产品价值比美国高约40%。反对者会说,中国农民数量比美国多得多,农民的人均生产力还不够高。但这说的是人均吃喝的农产品,生产人数先放一边。
2. 还有个事,我经常去住得近的穷亲戚家蹭吃喝。是真穷,房是租的很老旧的楼,车也没有,靠老公打工养两个女儿。厨房是典型的穷人厨房很乱,但吃喝水平相当高,自己做菜成本不高,各种食材做出来和下馆子差不多,所以也常去吃。两小女孩也显得营养充足,还经常买各种高级水果。感觉自己做饭,穷人也能吃得不错。
3. 吃的最差的就是低收入打工人,没时间做饭,就外卖或者苍蝇馆子。我仔细观察,这类馆子明显在升级,不是很难吃,不然也没人来了。主要就是装修一般,格调不行,10多元吃的不算太差。而且打工人不会一直吃低价的,经常改善性聚餐,大吃大喝不算奢侈行为。
4. 还有外卖,最近感觉真太方便了,选择越来越多,要什么吃的都有。低价的也有,也不难吃。网上买各种零食,选择太多了。加上下馆子改善下,要想吃喝享受,不是太困难。会做菜就更简单了,可以玩出花来,买菜也是手机下单很方便。
5. 从人均农业GDP看,比中国高的主要国家就是澳大利亚、马来西亚,还有挪威、冰岛等人少的北欧国家,打点鱼就人均数值就很高了。中国人均农业产出高,肉也不缺了,还有各种做菜手艺,还有方便的外卖,还买外国的水果、牛肉等吃食,下馆子也不贵经常去。监管严格后,食品安全也大幅改善了。真有可能,中国普通人吃喝水平是世界最高了。不知道还有哪国不错,似乎都有严重缺陷,外卖不方便等等。
6. 这事有点反直觉,为啥人多吃喝水平反而高,人均农业资源也不是多强。人多农业需求多,规模生产,2000年以后工业化水平上来,农产品价格反而便宜了,猪肉价格就很低。人多创造性高,各地都在积极发明各种美食。旧社会中国普通人吃得很差,地主应该都不行。很多美食是改开后发明的,美食大爆炸了,烹饪学校一堆人整天琢磨,创新出来就是钱。人多服务好,外卖半小时后就送来了。
我大爷长身体的时候,吃了半个长工给的菜盒子,什么是菜盒子?皮是小麦面掺豆面小米面杂面,里边是野菜馅加些肉碎,烙成的半圆形馅饼,收麦农忙时,劳动强度极大(现在的小年轻估计已经无法理解有多大了),所以主家要给长短工都要吃好吃饱,那天中午吃菜盒子,长工除了窝头随便吃,还有三个菜盒子!这当年可不得了的!因为我太爷爷自己全家除了重体力劳动陪全程的都不吃的,全家只要是后勤老弱都喝稀的啃窝头。有位长工其实也是一位本家我叫二爷爷的,看我大爷可怜,就自己拿的三个里撕了半个给他,结果嘴里有肉味,被我太爷爷闻到了。。。
爷爷打孙子有多狠?高中不读了(当年这个跟现在读博似的),投国军去了,然后被俘虏,变成共军。。。一路过长江后来退役,直到解放后很久了,全国都晃荡遍了的人,还跟我太爷爷很生分。
我家是什么样的地主?中等吧,不能算小地主,不到一千亩地,就这,地主本人除了过节接待客人或者劳动强度过高一年都不吃肉和细粮。
其实地主吃什么,陈忠实的白鹿原就很传神,尤其那个富农家舔碗的习惯,虽然恶心,但真实啊!
那种甜是吃了一口就想吐掉的甜,那种看着优质奶酪做成的和5刀的价格买来的甜食吃了咽不下去扔了觉得浪费的恶心感觉我在美帝待了两三年才克服掉。
而且美帝的蛋糕甜点的甜度基本是和价格成反比,沃尔玛买的比全食的甜,whole foods比专做甜食的法式甜点店的甜……
我家是靠祖上(我爷爷的爷爷那辈儿)专治不孕不育起家的!然后家里购买了不少土地!开始供子女读书!我爷爷的爸爸的兄弟靠读书考取了举人(我们家族唯二的举人),然后成为了地主!大约有900多亩田,N个山头吧。
据我爹说一般收三成的租,如果租牛的话,牛生了小牛犊子,我家占75%,租户占25%,大约一条牛腿的价格!但是这近千亩的土地,年产租粮只有“16万斤谷子”!
而这16万斤谷子大部分都要拿去缴纳我爸爸的哥哥姐姐的学费!自个家所剩无几!虽然不至于吃糠咽菜,但是生活水平的确不咋滴!我爸说:“我虽然是十四少,但是总盼望着过节,过节了就有肉吃了!”!哪儿像现在天天发愁今天买啥菜?吃点儿啥?
贵为地主家的孩子,穿的总要好点儿吧?哥哥穿过的衣服缝缝补补弟弟总要穿的!所以我爹“十四少”没少诟病他还是地主家儿子的衣着的,总是穿带补丁的衣服!但也比当时一户人家只有一条裤子的窘状要好上很多!
要说地主家啥最舍得投入,我感觉我们家,读书投入最多!我最大的姑妈读了女子大学、我的各个伯伯都读了高中,全靠那16万斤谷子才能支撑下去!
而我们家呢?解放初期,我爷爷被枪毙,我的某个伯母被人侵害自杀……到现在我爷爷的尸骸也没找到……
我倒不是说我们家族可怜啥的!
回到“没被镇压”的说法,连我家这种小地主斗被镇压,甚至被宣传为XX刘文彩!
当年的地主阶层,没被镇压的应该是极少数吧!
这是比较平和的地方,而我爷爷那边,永州,和广西相邻,那对地主的做法就各有不同了。
第一个,我爷爷家,我曾祖父是跑船的,在外面没的,我曾祖母在1949年买的地和山(毕竟没出过村子,对政治局势没了解,不过那座山做南朝北和坐东朝西靠山面水的位置都是老奶奶叔伯爷爷们的家族坟地),这块很自然的就被没收,然后按人头分地,但是我爷爷家还是受一些影响,不过这个类别划分并没划到影响政审的范畴;第二个,前妻老家邵阳县那边,她家祖上是当地大族,境遇比我爷爷家要差一点,不过他们家大伯一系是跟党走的,她妈妈小姨一系也是跟党走的;第三个,爸妈单位同事叔叔家,他们家是我爷爷更南边的南边的南边的某县,那边武斗比较残酷。
按我从长沙到衡阳到邵阳到永州的一路观察下来,其实还是和生产环境相关,地多水多产出多的地方,总体来说,除掉那些飞扬跋扈欺男霸女的,其他日常积累的矛盾没有那么深,基本都是没收土地,但是一起参与重新分配,那些生产资源不足的地方,那日积月累的矛盾就很无解了,要知道现在村里为了起房子多一皮砖宽少一皮砖宽的地都能起好多矛盾,更别说以前多一捧谷子少一捧谷子的事了,而我党对于地主的处理,除了左倾错误时期,但凡在毛主席负责下的时候,都没有见地主就杀这做法
而白人饭的含油量,嘿嘿嘿,沙拉酱的油脂占比一般都是50%,高的70%,就算是特型低油脂型沙拉酱的油脂含量也有25%(其他部分,嘿嘿,胆固醇含量更高的部分了,都是人类基因嗜好的),而一碗蔬菜沙拉那几勺子沙拉酱拌进去,至少80%都吃下肚了吧,光这些油脂就够我家一家三口的2荤一素炒菜用油了,然后面包上再抹两刀黄油,用这片面包吸饱放了几块奶油进去熬出来的浓汤的油脂,全下肚了,更不说他们各种甜得齁死人的甜品了,嘿嘿,他们盐确实放的不多,不过油脂和糖是真的全下肚了
话说:这些舔碗的行为,是不是这些富人故意做出来的呢?
毕竟,高调的炫富,肯定会引起旁人的仇视,而在那个年代,官府可没有能力24小时X365天保护地主和富农的安全,再说官府对这些地主和富农的财产,也是虎视眈眈,时刻觊觎着,这些人不低调点,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当地主和富农的财产以及势力,还有效力和底蕴,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如家族中培养的嫡子,中举出仕了,这就是实现阶层跨越了),能养得起家丁和打手之后,就晋升成豪强,作恶毫无顾忌、不讲吃相的就是恶霸,讲究一点的、灾年救济邻里的就变成了士绅。
所以,楼主你所说有一千亩土地的地主,正是一种不上不下的尴尬状态,往上,他养不起家丁打手,往下他再怎么苦,但终究衣食无忧,能请得起长工给他种地,也能供养得起子弟读书,不至于被上层看轻。
但是,这依然改变不了他们是剥削阶级中的一分子。
如果是知道这内情还要洗白地主,那是坏。
如果不知道这内情在洗白地主,那就多研究一下历史,不要人云亦云!!
我还记得七几年,大舅母在我家吃饭,母亲表示饭菜不好,大舅母说:这不比地主家吃得好啊,地主也吃不着白面馒头啊。
小麦磨面后,要往外筛糠,筛的糠多了,面就白,地主也舍不得多筛,吃的是黑面馒头,或者是玉米面饼子
唯独这个房子,明明是世界最强的基建能力,最强的建材生产能力,普通老百姓却住着容积率3.0,车位配比严重不足,只有70年产权,租售比高达1:700的房子。这个可不是人口密度的问题,东京/洛杉矶/伦敦的人口密度都高,一户建或者连排或者独栋才是主流。太影响幸福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