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 1 不信人民讲不好人民故事 12.4万
- 2 内蒙婚内强奸案会反转吗 8.2万
- 3 在加拿大打拼更幸福? 7万
- 4 苦电鸡久矣的路人 9.6万
- 5 美国插了印度精准一刀 12.4万
- 6 退休后适合到云南居住吗 4.3万
- 7 按实际工资缴纳社保 2.4万
- 8 印度经济最大的问题 4万
- 9 VT-4A1现身试验场 11.5万
- 10 美年轻人越来越喜欢中国 9.2万
站务
-
请你来预测,2025年这些期待是否会发生?
岁月匆匆,又是一年。这一年,我们看到过巴以战场上无家可归的孩子,见证过巴黎奥运会赛场上的拼搏,也迎来了新中国的第75个生日……这一年,我们讨论经济、讨论房价股市,在现实的磨...... -
风闻“投资者保护”:守护你的财富,共筑理性投资路
在投资的浪潮中,每一次波动都暗藏机遇与挑战。你是否曾因信息不对称而迷茫?是否遭遇过投资陷阱,让辛苦积攒的财富受损?又或者有过慧眼识珠、收获满满回报的成功经历?无论你的经历如......
最近更新的专栏
风闻最热
-
1女子带4孩坐高铁被要求补3张票,列车员称... 评论 279 赞 2
-
2“中国衰落之日,就是中日决战之时” 评论 276 赞 66
-
3特朗普为何深夜喊话中国:“大豆滞销,帮帮... 评论 155 赞 103
-
4经济学家称中国人并不精于消费,你是否认同... 评论 118 赞 4
-
5每天花30块假装上班,在职场邪修里活成了... 评论 66 赞 11
-
6广州申办足球世界杯,这事靠谱么? 评论 58 赞 2
-
7往日无怨今日无仇的一些东欧国家为什么对中... 评论 53 赞 6
-
8社保的石头 韩国已经摸过了 评论 48 赞 42
有没有可能,中国普通人吃的水平是世界最高了?还有哪国不错?
回复4条
秋收?一年两收?哈哈哈,你可真现代。北方两熟有小麦加荞麦的,但不多见,北方真正两熟,是玉米大推广后,小麦套玉米才有两熟。实际上解放前很少搞两熟的,不止积温问题,还有是地力不够,我们村子绝大多数情况一熟,地力特别肥才会多种一次荞麦,那就象你炒股中了两个涨停板一样。解放前,北方离淮河近的偏南方地区才能稻麦两熟,我不知道南方怎么解决两熟三熟的地力问题,北方是没什么好法子的,或许仅是因为积温高,导致生物活动物量高就行了?
拮据肯定不拮据,已经比其他人家好太多了,我太奶奶和下面媳妇们,不仅一天有一顿猪油炒咸菜,一个月还能吃三五次猪油渣!让老婆孩子天天细粮油肉,你想翻天啊?来,跟我念:大缸腌咸菜,不吝多加盐;养猪为攒粪,挣钱是枉然。孩子偷吃一块肉,直接烟袋锅子脑袋开他瓢,因为这娃太好享受已经废了,不用养了。
好家伙,一烟袋打出个赤红赤红的共产党来。
身为地主,是有社会关系要维持的,就那几万斤粮食,除了家里几十口人,够各种打点维持不?
万物皆有税-民国时期的税收状况
http://beijing.chinatax.gov.cn/bjswj/c104470/202001/53cf806c8908403da2e2d7227c9db727.shtml
据1923年出版的《中国年鉴一一财政·租税》
一书的统计,北洋政府时期各省主要杂捐大概有几百种之多。1933年出版的许达生的《苛捐杂税问题》,列举的南京政府时期各省苛捐杂税的数目更为繁多可笑,比如广东省就有“粪尿捐”、“新婚捐”,还有针对猪征收的杂捐:母猪产仔时征收猪苗捐,养大后有肉猪捐,从他县运来的猪还要交生猪捐,可谓从猪一出生到最后的猪肉都免不了捐。军阀杨森在主持四川政务时,连农民进城挑粪也要抽税,西南联大刘师亮特作一对联:“自古未闻粪有税,而今只有屁无捐”,对其作了辛辣地讽刺,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民国苛捐杂税名目之繁杂。
这些繁琐的杂捐,虽然由地方政府强制征收,与税收并无区别,但并未通过国家正式的立法而取得正规税收的合法地位,本质上是不合法的。南京国民政府1934年在南京召开全国第二次财政会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废除苛捐杂税和减轻田赋附加。会议后,各地采取了一些废除苛捐杂税的措施。截至全面抗战前夕,江苏、浙江、安徽、河北、河南、山东等省市废除部分苛捐杂税,综计7000余种。全面抗战开始后,政府正税损失,一些地方又开始巧立名日征收苛捐杂税。1948年4月,杭州《东南日报》发表了文章
《中华万税》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的苛捐杂税种类繁多,数不胜数,有田赋捐、自卫队经费税、牲畜捐、契纸捐、屠宰捐、庙捐、随赋加征留粮税、店铺捐、学谷捐、验契附加、人力捐、盐税、当税、契税、营业税、商业牌照税、特种营业执照税、地丁附加、印花税、牲畜税、屠宰税等。由于物价飞涨、钱钞混乱,多以粮为捐,并将田赋收归中央,开始实行“三征”政策,即“征实”、“征购”、“征借”。并且一直到抗战胜利,国民政府仍然没有善待农民,继续搞“三征”,将人民的血汗粮用于内战。繁重的赋税加重了国民的负担,人民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