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打赢北洋军阀,为啥差点输了中原大战?蒋介石废掉了黄埔生

500

NO.2227 - 黄埔军

作者:孤寂寒光 / 编辑:冷小军

投稿,转载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号potereio

1926年蒋介石誓师北伐,三路大军高歌猛进。其中攻入湖南的第四军最强,而第四军中更是要以叶挺独立团战斗力最强悍。到了1927年北伐军就已经饮马长江,到了1928年二次北伐更是击垮直鲁联军逼近北京。

同样是国民革命军,到了1930年中原大战时,情况发生了变化。蒋介石率领的中央军在中原地区与阎锡山、冯玉祥等反蒋联军激战,然而战果与当年北伐完全相反。如果不是张学良大军出关,蒋介石可能就得退回南京。当年10万北伐军就饮马长江,如今中央军扩充到61万人,为啥还差点输了中原大战?这就是蒋介石自己的问题了,412政变之后,他自己废掉了黄埔生,中央军变成跛脚巨人。

500

黄埔学生军的战斗力从东征中就开始体现。第一次东征中,由于滇军和桂军按兵不动,黄埔学生军只能以一军之力与陈炯明的三万大军对抗。但这次东征中国民革命军连战连捷,最终打垮陈炯明的主力解除广州之危。随后,国民革命军又回师平定滇军杨希闵、桂军刘震寰的叛乱,为北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随后,1926年蒋介石带领北伐军兵分三路进军,各军势如破竹很快就打到长江沿线。最见北伐军战斗力之顽强的是汀泗桥之战。这一战中叶挺独立团迂回作战,一举击溃败退下来的北洋军奠定了战斗的胜利。但在此之前,第四军36团、29团等部队敢于近战、夜战与敌人拼刺刀,把北洋军逼到二线阵地。这也才有了叶挺独立团后面的故事。

可见,这一时期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都还是相当有战斗力的。而即便是刚刚经历412政变的北伐军,战斗力仍然不差。比如在龙潭战役中,除了桂军外,黄埔学生军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光是这一战,第五期黄埔生就战死191人。

500

黄埔学生军

然而仅仅两年之后的中原大战,蒋介石的国民革命军战斗力就衰落了。中原大战爆发后,刘峙的第二军团面对战力极差的晋军以及石友三、孙殿英之流毫无胜算,每天伤亡达到5000人之多。如果不是蒋介石把陈继承、顾祝同这些精锐调过来,刘峙就要支撑不住了。这些中央军精锐面对石友三、孙殿英防御的归德毫无办法,最后还是蒋介石策反了刘茂恩才取得进展。

到了冯玉祥的西北军参战后,中央军败得更惨。1930年5月26日西北军利用国民革命军曾经最拿手的迂回战术歼灭了中央军大量有生力量,缴获不少战备物资。傅作义和李生达沿着津浦路进展也很迅速,逼得蒋介石只能炸断黄河铁桥保命。

500

冯玉祥

其实开战前,中央军兵力并不少,拥有60多万。而西北军和晋军总计才45万。而且从装备方面,中央军的火炮、机枪数量是高于晋军和西北军的。飞机这一块更不用说了,中央军完全是压倒性优势。然而此时,中央军却与北伐时判若两人。

说到这里就得看看蒋介石到底怎么北伐成功的。蒋介石的基干就是黄埔前六期的学生。而黄埔生根本就不能叫军官学校毕业生,更像是士官学校毕业生。黄埔军校前六年毕业了七届学生,到了第五期才开始分科。而与此同时,其他各大军校学制普遍是两年,西点军校更是四年。就是国内的保定军校、云南讲武堂其学制也都是两年。

在学苗这一块,黄埔军校也不行。清末开始办的军校都要先从陆军小学学习3-5年,完全具备军事技能和科学技能后,进入陆军学校进修。我们以李宗仁为例,其指挥能力在国军中是数一数二的,不然也打不出台儿庄大捷。我们的朱老总就更不用说了,是正经云南讲武堂毕业的学生。黄埔军校这边,招收的学生大多都没有啥正经军事经历。

500

保定军校

以最杰出的陈赓、蒋先云、贺衷寒为例,只有陈赓参加过湘军并当过士官,其他两个都没当过兵。我们这边的徐向前、林彪更都是“知识分子”出身。关麟征自述中明确表示,自己到了长城抗战时重机枪阵地都不会布置。

黄埔军校能在北伐中打出名声,靠得就是苏联教官带来的政治教育。加仑将军自己就是一个非常注重政治学习的统帅。加仑将军本人在一战中不过是一个小兵,其战争理念也基本停留在一战的堑壕战。但在俄罗斯内战中,加仑将军担任过政委、赤卫队参谋长等职务。所以,黄埔学生军必须配备政委,其学生在学习基本的军事知识外更注重政治学习。

500

加仑

黄埔军的对手北洋军是清末新军扩编而来的部队。与其说他们是为长官而战不如说是为前程而战。这些北洋军中充斥着大量混饭吃的老兵油子。如果让这些部队打仗都得要开拔费。北洋军中的军官都是多年军校学习培养出的职业军官,指挥能力虽强但搏命是不行的。北伐能成功多是依赖黄埔学生的革命精神。

但是到了中原大战时,情况不一样了。蒋介石为了清党,在412政变之后就取缔了政工干部。由于惯性作用,在二次北伐时国民革命军还能有点进取心。但二次北伐结束,奉军退入关内之后,蒋介石手下的黄埔将领们急速腐化堕落。412政变本身清掉的也是最革命的那一批,这里面不仅有我党也有很多国民党先进分子。围绕在蒋介石身边的多为投机分子,他们已经蜕变成为了前程打仗的旧军阀军官。

而此时蒋介石的对手,却是一批取代了北洋军阀的新军阀部队。民国时代新军阀部队的普遍特点就是以乡土感情和连坐法作为纽带。胡萝卜加大棒政策让新军阀部队的组织度高于旧军阀,战斗力也就高一个档次。这里面最典型的就是被称为狼兵的桂军,他们打仗勇猛一方面是广西民风彪悍,另一方面就是部队以乡土作为纽带联系在一起。如果一个士兵成为逃兵或者犯了错误,那可是要连累亲戚和乡党的。

500

广西狼兵

蒋介石的中央军作为买办军队,其军饷主要依靠江浙财阀出资,组织度以军官对下层士兵监视为主。蒋介石靠着黄埔系维系对军队的统治,再加上部队不断吸纳旧军阀士兵,战斗力和纪律性每况愈下。这样的一支部队在遇到桂军、晋军和西北军时,很难有胜算。于是,中央军就需要靠着银元攻势和外交操作打赢中原大战。中央军里的黄埔生军事水平长期停留在北伐时期的阵地战和密集冲锋战术。

真正继承黄埔精神的反倒是1927年被清出来的我党部队。这些部队在南昌起义后一直执行部队配备政委的制度并不断本土化。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建制仍然打不散。加入我党的黄埔学生不断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最终成为指挥百万大军的帅才。反观蒋介石的黄埔弟子们,为了前程勾心斗角,为了军权转进如风。

500

陈诚

胡宗南、陈诚、刘峙这些人靠着黄埔军校学来的连排长技术,指挥几十万大军作战,一个个沦为了笑柄。而能打仗的王耀武、陈明仁等人又不能重用,只能靠着杜聿明到处救火。蒋介石幻想依靠美式先进装备和黄埔系利益关系维持的政权被彻底扫进历史。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