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涨所以经济好”民众被有毒概念误导的20年
“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这一类观点经常被用来描述股市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即股市的涨跌往往反映了经济状况的好坏。然而,这些概念往往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来误导民众。
1.过度简化经济与股市的联系:
从会计学上看,股市反应的是上市公司的所有者权益的交易价格。根据最基础的会计学常识,“资产=所有者权益+负债”,上市公司中的资产至少可以拆分成归属于公司股东的权益资产,公司通过向银行借款或是向市场发行债券获得的需要按时归还并付息的债权资产。
“股市涨所以经济好”等观点至少忽视了3个层次关于经济的表述。其一是“债市”,上市公司的融资活动除了通过股市还至少通过“债市”来运行,向银行借款本质也是向银行借钱形成负债。其二是“非上市公司”,股市涨跌仅能反应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状况和市场情绪对其定价产生的波动。其三是“储蓄”和“消费”,即未进入市场或是进入市场但未用于投资行为的资金。层级上“债市”对应“股市”,股市和债市形成“上市公司”的融资渠道,“上市公司”对应“非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构成“投资”的标的,“储蓄”和“消费”对应“投资”,而储蓄+消费+投资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观察经济的维度。
2.股市与经济的非同步性:
股市的波动并不总是与经济的实际情况同步。股市可能在经济衰退之前就已经开始下跌,或者在经济复苏之前就开始上涨。股市的短期波动往往受到投资者情绪、市场预期、政策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3.股市的局限性和金融市场的局限性:
首先股市中的股权不是平均分配到每个民众头上的,即当股市上涨时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享受到收益的。以美国为例,2022年底美国87.6%的股权为财富10%的中高层及以上富人群体所有。说白了,22年底纳斯达克10292.2点,至24年截稿前的16920.79点,这期间中的87.6%以上的分红、股权价格涨幅(包括公司回购股票造成的涨幅)、股权激励金和拆股上涨(拆股后股票资产总值未变,但是拆股后更低的价格让更多投资者能够上车)都和9成的美国普通民众没有半毛钱关系。
其次本人再来驳斥一下新自由主义下的金融市场。新自由主义要求“小政府”和“少监管”的自由市场,其代表就是超级伟大的至圣先师“哈哈哈”哈耶克。然而16世纪英国伊丽莎白财政大臣格雷欣就提出了“格雷欣现象”(Gresham's Law),即“劣币驱逐良币”。
狭义来说,劣币驱逐良币是指因为信息不对称,物品的估值方(信息缺少的一方)估值一定时,物品的提供方(信息充分的一方)会选择提供实值较低的物品(劣币),致使实值较高的物品(良币)越来越少。广义来说,劣币驱逐良币也可以泛指一般的逆淘汰(即劣胜优汰)现象。
“自由价格机制”要求单纯由贸易的供给和需求所决定、而非由政府所指定的,这使得价格能够成为市场上的信号,协调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并指引资源的生产和分配。然而自由价格机制的形成要求政府减少干预,于是参与者A在市场上提出自己的“伪信号”,通常为提出比真实市场形成的“信号”更低的价格或是更优秀的产品。于是“”自由价格机制”产生的“信号”轻易的被“伪信号”覆盖了,还未来的及验证参与者A的产品或是价格优势的真伪,市场已经将资金分配给了参与者A。减少政府干预不仅给价格形成提供了便利也为“伪信号”的提出者提供了便利,为信息不对等提供了便利。而投资必须先于价格形成(行业成熟)前入局,否则无法分享行业成长阶段的超额收益,导致投资总是优先被“伪信号”引导。于是劣质品用低成本形成高利润淘汰优质品,假项目用低研究周期和低投入淘汰真项目。
于是大A一批批的上市公司前赴后继、大大方方的承认自己财务造假、报表造假,毕竟造假的初期成本项(假人工、假场地、假项目计划、假财务报表)+后果成本项(监管罚款、市场禁入、民事赔偿、有可能的刑事惩罚)远远小于收益。于是大洋彼岸的伊丽莎白·霍姆斯搞了个“一滴血基因测序”PPT骗的华尔街大佬团团转。而贾老板更是A股、港股圈完去美利坚继续圈美股。
结语:如果您看完这篇浅薄的杂谈还坚持“股市涨所以经济好”等结论的话,我相信您需要问自己一句:贾老板、许老板带着股价高歌猛击的时代才是中国经济最好的时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