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马克思经济学中生产关系流通领域的特殊商品

摘要:劳动力和货币作为一类特殊的商品,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社会大生产中作为商品生产流通的中介和剩余价值的根源,分别参与了商品流通循环和资本流通循环,货币同时具有价值保存的作用。马克思认为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形式的发展,本质上代表着一种社会关系[1];本文认为货币和劳动力则是强生产关系属性商品,货币存储价值本质是存储劳动力价值。

[关键词 ] 马克思 ;生产关系;劳动力,货币

500

一,劳动力与生产关系的关联

  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循环中发现了劳动力这个特殊商品。马克思定义劳动力概念为“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2]。马克思将社会大生产分为“人与自然关系的劳动关系”即生产力过程,和“人与人关系的社会过程”即生产关系过程[3]。生产力过程是物质生产要素与劳动力无形要素整合参与到生产,流通和再生产过程。生产关系是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体现生产资料占有体系[3]。

 

生产力过程 W-G-W是一个自然界生产资料循环发展的动态流程,生产关系体系不应该是静态的,也是配合生产力发展的循环动态流程,所以才会发生生产关系变动导致的社会体制的变动。而劳动力商品就是生产关系流通中的主要商品,也就是剩余价值产生的根源。劳动力商品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特殊商品,在生产关系中产生和流通。马克思已经论证了对劳动力商品的剥削才能产生了剩余价值,对劳动力商品要素的占有是剥削的主要根源。

 

二,马克思对货币在生产关系中的作用的分析

马克思通过商品价值的分析,发现了货币是体现一般等价形式的特殊商品,从而揭示了货币的起源。马克思认为 ,作为资本主义社会财富的表现形式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与生俱来的 ,即本身的自然形态 ,但其价值形态只有通过迂回道路、在和别种商品的交换中才能获得 ,也就是商品的交换价值。由此 ,通过简 单价值形式 →扩大的价值形式 →一般的价值形式 →货币形式的历史发展过程 ,马克思论证了货币的产生[4]。所以作为特殊商品的货币具备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交换”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社会关系分析中“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流程中的重要一环。所以我们也可以认为商品的交换价值其根源来自生产关系范畴。从这个角度来分析货币的真正起源来自生产关系。货币的交换价值需要依附一个特殊商品来体现它的使用价值。所以进入社会再生产循环流程的商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交换价值根本的起源来自生产关系。货币是一种交换价值远远大于使用价值的特殊商品。社会大生产中商品的价值是由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相加而成的,这种相加不是简单的算术相加,而且物理学中力学的矢量相加,会发生数量和流通方向变化的矢量相加,以及随着时间动态变化。

马克思分析货币转换为资本的过程中 分析商品流程发现两个流程即  W -- G -- W 的商品-- 货币-- 商品 的流程过程,还发现 G -- W -- G 货币-- 商品 -- 货币 的流通流程。发现劳动力这个特殊商品,帮助货币转换为资本。劳动力商品是在 G --W--G 这个流程中帮助货币转换为资本[5]。所以 G -- W --G 流程是生产关系的流通,劳动力和货币是生产关系循流通中特殊商品,货币还起到交换中介作用的。可见,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联系起来考察,或作为再生产过程来考察,它不仅产生商品,还产生剩余价值

 

500

三,对货币双重属性的再分析:

  马克思对货币起源的分析还不彻底,在马克思的货币与经济周期思想研究中,已经认识到在支付手段职能上,货币是一种信用关系,特别要区分金属货币和信用货币两种货币形式[6]。但是没有认识到信用就是一种社会生产关系形态。生产关系中交换具有对商品价值的核心作用。按照上面的分析路径,我们可以初步确定 货币与社会生产关系的联系。这一联系脉络就是“社会生产关系”产生“信用关系”,“信用关系”产生“信用货币”,”信用货币“借助一种特殊商品关联到金属货币形态。现代商业和金融行业中信用货币取代实物货币的趋势已经迅速推广,更加证明货币可以没有实物商品形式同样起到交换作用,也验证了货币的真正起源来自社会生产关系。

所以货币的双重性,即商品流通的中介性质属于商品属性,储存价值的属性属于生产关系属性,也就是说货币的储存价值的本质是保存生产关系。在 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生产关系流通环节中劳动力是这个流通的商品。G-W-G的循环是生产关系的本质是生产关系的循环。

500

如上图所示,货币作为交换和分配中介角色,是生产和消费两个环节的中介层。从消费者角度来看,消费者消耗自己的生产要素M(例如,食物等生活必需品)加上自己的劳动力要素L通过劳动过程生产出产品P;产品进入交换环节才能转换为商品W,从而换回等价货币G,再用货币交换到自己所需要的生活所需商品W,该商品同时包含了其生产者所提供的生产要素资源和劳动力要素资源。这就是 W -G-W的流程过程。物质生产要素与劳动力要素的合成是类似物理学力的合成原理,是矢量的相加,而不是算术相加。所以合成的产品就要数量和流通方向的天然属性。产品流入生产关系流通的交换或者分配环节才能转化为商品,从而换取等价的货币。G-W-G流程则是 货币购买商品,该商品由物资资料要素和劳动力要素合成。

资本家通过货币购买等价的包括生产要素资源和劳动力要素资源的商品,再卖出该商品交换回等价的货币。这就是 G-W-G流程过程。通过对商品中劳动力要素资源的低买高卖,形成了对劳动者生产商品价值的剥削,从而获得货币数量上的增长和积累。这就是剩余价值的剥削过程。所以货币这类特殊商品上积累的价值其本质就是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积累。

 

综述,货币和劳动力是生产关系商品

   本文通过对劳动力和货币这两种特殊商品的分析,可以确定了这两个特殊商品的特殊之处在它们是两种强生产关系类别的商品。生产关系环节也是动态流通的。在生产关系流通中的商品就劳动力和货币这两种特殊商品。货币保存价值的功能其本质就是存储劳动力价值。从而丰富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对生产关系流通的动态分析构架,为丰富马克思主义货币论提供了一个全新构架和基础。

 参 ꢀ考 ꢀ文 ꢀ献

[ 1 ] 张彤玉 ,冯 菲 论马克思、凯恩斯对货币数量论的批判 《当代经济研究 》2009年第 8期

[ 2 ] 资本论 :第 1卷 [M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1975.

[3] 伍柏麟等:新编政治经济学 [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

[4] 张彤玉 ,冯 菲 论马克思、凯恩斯对货币数量论的批判 《当代经济研究 》2009年第 8期

[5] 资本论 :第 1卷 [M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1975.

[6] 李秀辉 韦 森: 重温马克思的货币、信用与经济周期理论 山东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