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一地发倡议禁止学生玩“烟卡”游戏,大家怎么看?

5月20日,甘肃省天水市教育局发出《关于禁止学生玩“烟卡”游戏的倡议书》,详细列举了“烟卡”游戏有形危害和无形危害,提醒家长监管好孩子,不主动向孩子提供“烟卡”,不要让孩子带“烟卡”进校园,学校一旦发现学生带“烟卡”进校或发现学生在校内进行“烟卡”游戏,将立即制止并没收“烟卡”。

倡议书指出,近期,一种名为“烟卡”的游戏在小学生群体中逐渐流行。有些孩子已经沉迷其中,为了获得不同品牌、更高档次的“烟卡”,不惜费尽心思,向吸烟的家人索要、向陌生人恳求,甚至深入垃圾堆寻找、在网上花费购买;有些孩子贪玩成习、屡禁不止,已经延伸到赌博或者变相赌博的方式进行玩耍;有些家长也抱着“我们小的时候也玩过”“玩玩无伤大雅”等态度,或默许,或放任,甚至亲自积攒收集参与其中,催化加剧了这种游戏的快速发展与传播流行。

倡议书表示,“烟卡”游戏表面是一种以虚拟卡片交易为基础的游戏,玩家通过进行卡片收集、博弈交换和出售等操作来提升自己的等级和能力,但其中充斥着赌博、跟风、攀比等不良因子,潜在玩物丧志、沾染恶习、贪玩成瘾等风险隐患,特别是玩“烟卡”游戏成瘾,会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分散学习精力、形成不良价值取向。

倡议书列举了“烟卡”游戏的有形危害:一是影响学习学业。“烟卡”游戏分散学生上课注意力,影响学习专注度。二是影响身体健康。学生三五成群趴在地上玩烟卡,地面上有灰尘和细菌覆盖,易划伤手掌、手臂感染细菌病毒。三是存在安全隐患。学生放学后不按时回家,而是聚集在校外,沉迷“拍烟卡牌”。

“烟卡”游戏的无形危害:一是可能带来对吸烟的暗示。对香烟的过早接触,可能会引发孩子的好奇心,带来吸烟的积极暗示。二是攀比成风。部分孩子对各种香烟品牌的了解甚至超过成年人,“烟卡”不再为娱乐而娱乐,而是对比双方的价格,以“高等级烟卡”为荣。三是根植赌博意识。小学生心智还未成熟,而这种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烟卡”游戏可能会歪曲他们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基于“烟卡”游戏的种种危害,天水市教育局向广大家长发出以下倡议:

一、坚持以身作则。广大家长应提高警惕,充分认识“烟卡”游戏存在的风险隐患,不主动向孩子提供“烟卡”,不在孩子面前吸烟,教育孩子认清“烟卡”游戏成瘾的危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抵制诱惑能力,自觉做到不收集、不攀比、不玩耍。

二、强化源头制止。请家长监管好孩子,不要让孩子带“烟卡”进校园,废旧烟盒应当立即销毁,学校一旦发现学生带“烟卡”进校或发现学生在校内进行“烟卡”游戏,将立即制止并没收“烟卡”,同时进行口头教育,并向家长反馈。

三、注重疏导为主。对于已经进行“烟卡”游戏的孩子,家长要想办法帮助孩子走出沉迷。

四、加强陪伴成长。建议家长合理安排和陪同孩子过好学习之外的每一个时间段,多一些陪伴、多一点交流,带着孩子一起参加有益活动,着力培养积极向上、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500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