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基层减负”看“人民监察”的必要性

最近“基层减负”的呼声比较高,原因是社会上很多地方普遍反映,基层工作的负担越来越重,工作越来越流于形式主义化。

上个月,总书记就亲自调研“基层减负”时指出,党中央明确要求为基层减负,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要精兵简政,继续把这项工作抓下去。

500

为什么我们的行政治理过程中,会出现“基层减负”的客观要求呢?根本原因是:基层干部和基层行政单位,承担了太多他们无法承担、也不应该去承担的责任

基层地方和职能单位的运作方式,在我们国家的各个基层,基本都是千篇一律:新官上任,或者旧官遇到了(上级交代、或者群众反映的)新问题,一般的工作方法,就是在调研和“民主集中”之后,确定好相应的行政目标,制订出相应的行政计划和任务,然后,为了表示重视,为这个新的任务搞一个专项工作办公室,而专项工作的推动,一般就是靠基层工作“老三样”:开会、文件、视察。

比如:我们接到一个新任务,叫做“植树问题”,于是就搞个“植树办公室”,搞个“植树计划”,然后下通知,让下一级派人来开会,建“工作群”,发一堆关于“植树”的文件和表格给下级,让下级每天填写上交,然后每个星期派人去下级单位“巡视”,每次下去,都通知下级接待;然后下级单位再对他们的下级单位“如法炮制”,通知他们的下下级单位开会,建“工作群”,然后再发一大堆的文件和表格给自己的下下级单位,让他们天天填写上交,然后每个星期去下下级单位“巡视”,并通知下下级单位接待……如此无穷。

这还仅仅是基层行政单位日常的冰山一角,此外,还有“计生”、“卫生”、“水利”、“环保”、“防洪”、“招商”、“弘扬传统文化”……等等数不清的大专项任务,每个大专项任务下面,还有小专项任务,每一项,都是“重要任务”。

当上面那些“任务”层层压下来,远远超出了原来功能部门可承载的范围,下面不堪重负,最后只能以形式主义去应对。

所以,绝对不能说基层单位的行政事务是无意义的,而是考察和监察基层单位工作的根本方式,出现了问题。

基层单位,包括基层领导和工作人员,承担了太多他们无法承担、也不应该去承担的责任。

归根到底,基层行政工作本身的意义,就是“一切为了人民”,各项行政工作有没有做好,必然“以人民是否满意”作为重要依据,甚至是唯一的考察依据。

500

从这个思路出发,我们可以依靠“群众路线”,考虑在基层实行“人民监察”制度的可行性,从而对基层干部进行可操作性的、量化的考察,实现真正的“简政”。

同时,有效地考察出基层单位的工作是否做到位,基层行政工作是不是称职?监察是否有懒政、惰政、不作为、或有没有渎职?

具体办法就是:把基层的“行政成绩”、“廉洁度”作为两大主要考察内容,对基层实行“(年度)群众满意度评分”,让基层的全体群众,根据满意度去公平打分和投票,对基层单位各项工作,给出可量化的“满意度”评估,并以此作为对基层单位成绩与不足的唯一考察依据。

比如,某基层单位的“(年度)群众满意度评分”,如果行政成绩和廉洁度的满意度,不足60%,也就是“不合格”,那么这一届的基层领导班子,就需要认真检讨了,如果第二年的“(年度)群众满意度评分”,满意度还是不足60%,那么上级和监察单位就该重点关注,并进行调查研究了。

也就说,这将打破对基层考察和监察“一切唯上”的官僚主义痼疾,打破“大包大揽”的旧式工作思维,让群众的意见参与进来,而且把群众的满意,成为判断基层工作成绩的唯一依据。这不仅可以让基层大幅减少“文山会海”,大幅减少基层对各级单位官僚主义式“迎来接送”而疲于应付,也可以让上级单位集中精力去关注真正重大的、真正紧迫事项,而不再承接太多其它枝节性的任务、不再负担本来就不该去承担的责任。

500

是时候,该我们重新拾起“群众路线”这个重大法宝了。

(the End)

站务

  • 观网评论4月爆款文章↓

    4月初,美国财长耶伦访华,一时间“中国产能过剩论”被炒作起来,观察者网专栏作者陈经从“三个美国女人”的独特角度,阐释了中国产能包括新能源产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还对美国政......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