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打游戏能用上国产GPU?
什么时候我们打游戏能用上国产GPU?
开玩笑地说,把国产GPU造出来需要新疆烤串负责烧沙子,兰州拉面负责切芯片,蜜雪冰城负责加小料,沙县小吃负责线下营销。
客观地说,现代社会运行基座的国产替代进程已经从工业时代进入到信息时代,衣帽玩具和钢铁水泥等工业品基本都是“Made In China”,但是信息产业领域,我们还停留在软件应用层面,是站在Windows、C语言这些底层构建上摘果子。
软件能跑动,还是靠硬件。
其中最大的硬伤,就在GPU上——2023年英伟达利润率76.7%,已经被老黄精准刀法收割钱包的中国游戏玩家,有着心在滴血的痛。
毕竟LPL能拿再多的S赛冠军、黑悟空神话画面再精良,驱动这些游戏的没有一款国产的消费级GPU,“北美病夫”LCS再怎么被暴打,人家用的RTX4090显卡1.2W就能拿到,国内市场因为禁售影响,价格一度飙升到2W。
长江存储为代表的企业能够在“内存条”市场上能够率先实现单点突破,是因为读存标准协议基本是统一的,只需要满足这点就可以嵌入当前的生态,但是GPU需要考虑的包括底层操作系统、应用端的接口调用、开发软件的兼容适配等,单凭一家GPU公司打不通全产业链。
后入局的GPU企业难以兼容已经建立的显卡生态,另起炉灶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英伟达一年研发投入接近600亿,宁夏2023年的财税收入不过才353亿。
所以国产GPU想进鹅城,命门是生态、生态还是生态!
饭要一口一口吃,在局长看来,GPU国产化第一步是自研产品能够接入现有生态标准,否则只能拿来当手办,第二步是携手上下游厂商比如做CPU的龙芯、做操作系统的华为打造自己的生态,需要的是开放与合作。
英伟达也被生态卡过脖子
今天统治了整个GPU市场生态的英伟达,三十年前其实也是一个被大厂构造的生态虐的死去活来的小弟弟。
英伟达1993年成立的时候,显卡厂商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各路风投争先恐后砸钱,和几年前中国新能源汽车成立的局面颇为相似,而且当时大哥3Ddfx的voodoo1堪称划时代,让3D游戏画质从“我的世界”像素格子进化到标清480P。
英伟达的第一款显卡NV1就因为难以兼容主流PC机而市场遇冷,消费者买了显卡无法驱动软件,幸亏因为集成声卡的功能被索尼看上,被纳入了索尼的生态体系。
或许就是从此刻起,黄仁勋明白了做显卡就是“跪着要饭”——GPU 虽然重要,但离开主机就什么都不算。必须先并入主流PC厂商的生态,然后才能谈发展——ATI是苹果小弟,而英伟达则投入微软怀抱,RIVA128兼容Windows95标准大获成功,绑定微软系统,1999年出货量达到1000万个,完全变成了微软的形状,并且在1998年将代工交给了台积电。
靠着和微软的合作,靠着微软的庞大生态体系,英伟达才终于混出头——直到和微软穿上一条裤子,N家的GPU从设计、制造到应用的利益共同体才初步形成。
但蜜月期终会结束,2003年微软的XBOX因为英伟达的GPU品控不合格在游戏主机市场被索尼暴揍,双方关系破裂,后续微软DirexctX9的游戏标准和ATI达成合作,英伟达成了局外人,被微软生态狠狠地卡脖子,一度陷入破产危机。
可以说,相比起之前的发展,英伟达的这次翻车更能体现出生态对于GPU厂商的意义。
甚至有时候,生态比技术都重要!
黄仁勋曾经提起过一个“黄氏法则”——6个月显卡性能翻一倍——甚至曾经7个月高出了6个产品。技术发展当然是好的,但如果忽略掉了兼容问题,也是一地鸡毛——在英伟达狂飙突进、七个月推出六款产品的那段时间里,表面上的技术进步固然值得另眼相看,但是在游戏行业,那段时候玩家的态度是:N卡跑游戏性能很差。
说到底,技术、生态、市场......又有哪一个可以忽略呢?
在英伟达起起伏伏的这段时间,国产显卡在干什么呢?
答案是:国产显卡还没出生!
因为当时的国内市场根本养不起显卡厂商——其实别说显卡了,连整机电脑品牌都没有,1998年搭配奔腾3处理器的电脑售价接近3W,当时平均月薪才400块,国内市场电脑销量只有50W台,70%都是外国品牌,同期美国国内电脑销量是700W台。
就连风靡一时的小霸王都用的是MOS的6502处理器,2000年前后的国产GPU不是被生态卡脖子,是压根没有生态,随着联想2003年收购IBM,个人电脑逐渐平民化并且在国内铺量,国产才逐渐有了生存空间。
2014年第一款国产显卡JM5400发布,28纳米制程,可以调用多个接口,但因为兼容性问题,依旧无法融入商用PC端生态,简单说没办法打游戏、剪视频和作图,意义是实现政府内部电脑的专用芯片的替代。
一步落后,步步落后,但又急不得。
农村包围城市,先做显卡后做GPU
国产GPU已经落后,要怎样追赶呢?
美国之所以能出英伟达,背后是烧了上百亿美元的投资,倒闭了上千家GPU设计公司,所以我们不可能短时间内复制出另一个英伟达。
GPU是显卡的核心部件,散热、能耗这些部件同样影响着使用体验,同时技术门槛又相对较低,中国企业就优先从这部分入手,所以进入到买英伟达的GPU,自己设计显卡的时代,先上牌桌,才能慢慢摸出王炸。
台湾省电子信息产业起步早,上世纪90年代率先涌现出华硕、技嘉和微星,并称御三家,凭借散热主板、温控和系统调节多年积累的专利优势,让英伟达无法绕开这三家去独吞显卡市场,比如华硕的DirectCU散热和超合金供电等技术,从产品性能上看,非公版显卡的使用体验也优于英伟达自家显卡。
这是双方互利共赢的体系,通过授权给别人,英伟达节省了大笔的不必要的费用,比如散热研发、线下铺货渠道等,在营销方面,御三家所有的显卡推新的时候都会带着英伟达的名字,免费刷存在感。
英伟达自己也重视生态协作,没有选择赢家通吃,而是授权给多家显卡厂商制造。
因为曾经的大哥3Ddfx还在煤山上边的歪脖子树上吊着呢,3Ddfx自己掌控全产业链,D3D随着Windows普及已经成为主流渲染方式,但是3Ddfx依旧自嗨拒绝加入微软生态,后续甚至连对其它显卡厂商的芯片授权都收回,全部自己做,坐拥当时最好的3D技术,但是消费者花高价钱买回来的显卡和市面上的大部分软件都无法兼容,只能当模型供着,结果就是2001年被英伟达收购。
大陆的显卡厂商七彩虹紧随其后,而且最难能可贵是在年轻消费者的品牌认知中,七彩虹的火神系列已经是顶尖显卡梯队。
七彩虹最初连代工厂都不是,只是同德下边的五个贴牌分销商之一,主做中低端显卡,性能极其不稳定,花屏、异响甚至直接主机抽烟,但是架不住便宜,抢占大量市场,连续十五年销量榜首,拥有最广的分销渠道和用户,而且随着经济发展,这批人有钱了。
2011年开始做高端显卡,七彩虹igame九段,从显卡DIY发烧友入手,把“只为1%的高端玩家定制”贴在了自己的脑门上,把显卡做成收藏品,以限量版显卡的饥饿营销来抬升自己的品牌地位,获得DIY显卡群体的喜爱。
高端显卡也可以有性价比,七彩虹很舍得用料,iGame RTX 3080 的5条镀镍回流焊热管贯穿了散热器本体,全重1.4KG,这个重量就很让人放心;不过七彩虹的低端显卡系列因为代工厂都是小厂的原因依旧不稳定,好在拥有全宇宙最好的售后服务,只要没烧成灰,就能做维保。
那时候的情况是,中国拥有顶尖的显卡品牌,但是拿不出可以商用的消费级GPU。
因为不管是御三家还是七彩虹,做的是显卡核心部件GPU全部是英伟达技术,只是在功率散热、能耗控制等调教方面实现追赶,依旧高度依赖英伟达的生态。
GPU的生产端依旧无法独立自主,一旦被断供,别说AI大模型这些涉及国家战略的大方向,赛博朋克2077这类游戏玩着都费劲。
GPU无法国产化依旧是核心痛点,因为涉及到的端口和配套实在太多,英伟达生态是伴随微软成为主流操作系统逐步完善的,英伟达的CUDA编程语言仅在美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就持续投入十余年,包括赞助比赛、设立奖学金等方式,才让英伟达生态成为显卡的代名词,我一度悲观的认为在有生之年看不到国产消费级显卡问世。
另起炉灶,搭建自己的技术生态
一家2020年悄悄出生的年轻公司,给被N卡和A卡垄断的显卡市场增添了一些“不稳定因素”。
摩尔线程在2022年出人意料啃下了GPU这个最坚固的山头,相继推出了“苏堤”和“春晓”两款GPU,采用的是自研架构MUSA,显卡MTTS80目前性能和1650相当,理论上可以跑到3060的水平,最近价格也降到了千元以内。
练习时长两年半就推出了基本可以上用的显卡,可以说是速度惊人,IP授权是采用的imagination的专利,可以把研发周期缩短到12——18个月,这家公司在地理位置上是归属英国,2017年被中资私募凯桥以49亿人民币收购,这就是联手布局。
而且这是一款养成系显卡,还是“第一款会自己升级的显卡”,属于边卖边测试,在发布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官方对驱动进行了九次大升级,从只能砍传奇到能够玩《暗黑破坏神》,性能提升了大概两倍,只有获得用户反馈数据才能继续调教升级,这也是英伟达生态极其看重中国市场的原因。
技术突破解决能用,好用还是要匹配接入现有生态,只有先入局活下来,才能谈发展,类似的还有华为升腾910B,这款AI算力芯片性能可以打平A100,华为之前的昇腾910最大的苦恼就是没人用。
不是技术问题不能用,而是因为生态残缺很难用,对齐都困难,BUG多到算力粒子需要华为驻厂工程师在场才能运行,之前的市场已经被英伟达占领了,现在大家伙纷纷主动找到华子,再难调教也要上昇腾910,上下游企业携手就可以形成联动,没有人愿意冒着断供的危险去高价买阉割版的芯片。
最要命的是英伟达能够从臭打游戏的变成现在的算力芯片香饽饽,本质不是自己的技术研发体系多厉害,是因为搭建的CUDA生态,里边上百万开发人员和上万家用户提供的数据反馈让英伟达可以快速迭代,现在白宫的一张A4纸直接把最核心的中国厂商全部切割,没有了下游需求开发人员也纷纷脱离CUDA生态,黄仁勋的心在滴血,“大清的心腹之患就在这朝堂之上”,搅吧闹吧,华为要入关啦。
性能释放有限,匹配度太差,但是未来可期,和龙芯面临的问题类似,简单来说场面的情况是,整个赛场从跑道到观众甚至于教练都是英伟达的生态,会吃很多苦头,比如适配12400F显卡就会出现黑屏问题,对于Windows11的优化也有很多问题。
英特尔之前抱大腿,现在国产厂商是抱团取暖,摩尔线程优先为国产软件更丰富的图形特性支持,并且适配麒麟等国产操作系统;而且针对涌现的云需求,专门做了云桌面产品;为了打开游戏市场,在积极推进DirectX 12适配驱动的开发。
从科研仪器到芯片半导体,历史的节拍有着诸多惊人的相似,比如长春光学精密的电子显微镜一度追平世界,但是上世纪80年代随着国外电镜的低价倾销涌入,客户大量流失,长春光学失去收入,研发断档,市场被抢占,所有的用户数据反馈又被外国厂商拿到更新自身产品,推出更适用中国科研工作者习惯的产品,并且用反点和回扣拿下代理商,绑定成稳固的利益集团,又是用生态把中国产品挤出局。
并且国家那时候没有钱,不像现在半导体大基金能连续拿出6000亿的投资扶持,技术只是孤立的点,要驱动起整个产业链,需要用利益杠杆去撬动。
GPU行业从一片空白,到可以独立设计显卡,到现在摩尔线程自研的GPU春晓和苏堤,国产GPU的生态雏形正在逐步显现。
自研技术不是闭门造车,和国产大飞机C919类似,永远不要自己去做所有的事情,而是要掌握供应链的关键位置和命门,吃掉利润率最高的部分即可,地球很大,要给所有人一口饭吃才行。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