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8】他左手江山,右手美人,最后喜提“公爵”……
小时候有首歌,是个声音很低的女声唱的
叫《爱江山更爱美人》
感觉挺有腔调的
后来读书,知道有个国王更干脆
是只爱美人,不爱江山
觉得更有腔调
再后来,渐渐知道
所有的腔调,背后都有故事
【今日由头】
1972年5月28日
温莎公爵去世
1
1972年的5月28日,78岁的爱德华告别了他曾经留恋(或者憎恨的)的人世。
三天后,他的遗体被空运回了英国的牛津郡,在温莎的圣乔治教堂停放两天,接受公众瞻仰。
之后,在一个简单的私人仪式之后,他被安葬在了温莎公园的墓地。
爱德华是有国葬资格的,但是根据他的遗愿,并没有这么做。
事实上,他何止有享受国葬的资格——他原本可以拥有的,是整个帝国。
他叫爱德华,但完整地说,应该是“爱德华八世”。
没错,他曾经是英国的国王。
但是,他现在让世人更熟悉的头衔,却是“温莎公爵”。
而且,人们只要谈论起他,都会附加上一句评价:
爱美人,不爱江山。
温莎公爵
1894年6月23日,爱德华以英国国王长子的身份来到人间。
他的全名是“爱德华·阿尔伯特·克里斯蒂安·乔治·安德鲁·博德·大卫”(Edward AlbertChristian George Andrew Patrick David)——没办法,作为皇室长子,他的责任和压力从名字中就显现了出来:包含了祖父爱德华七世、外祖父(丹麦国王)、父亲的名字以及英格兰(圣乔治)、苏格兰(圣安德鲁)、爱尔兰(圣博德)、威尔士(圣戴维)的守护圣者的名字。
后来的史学家一直希望从爱德华的童年生活去寻找他后来惊世骇俗行为的成因,让他们欣慰的是他们可能确实找到了一些答案:爱德华的父亲乔治五世从小就对爱德华非常严厉,而他的母亲玛丽王后不仅同样威严,而且似乎更喜欢爱德华的弟弟。所以,爱德华从小就在一种“父教严厉但又缺乏母爱”的环境下成长。
爱德华(左二)、弟弟(左一,即后来的乔治六世)、妹妹玛丽公主以及父亲乔治五世在一起。摄于1899年。
毫无疑问,爱德华是被当做皇室继承人来培养的——他在出生时就获封了“爱德华王子殿下”的称号。
他沿着皇室教育的路线,在14岁进入了达特茅斯皇家海军学院就读。作为一个海军一流强国,英国无论是贵族还是皇室成员,一直有送孩子进海军学校的习俗。但从小慑于父威又缺乏母爱的小爱德华,似乎在海军学院里并没有磨砺出坚强的性格。相反,有一次一位军官看见小爱德华在墙角哭泣,在百般追问之后小亲王才说出原因:“在学校经常有学生踢我。”而军官在盘问了爱德华同学之后只得到了一个理由——他们认为等以后毕业进了皇家海军,就可以向别人夸耀:“嘿伙计!我可是踢过国王的屁股的!”
当爱德华达到服役年龄的时候,第一次世界大战正打得如火如荼。爱德华并没有拒绝走上战场,但出于保护皇室继承人的目的,爱德华只是探望性质去了前线,并受到了严格的保护。
穿上戎装的爱德华
在严格的教育和保护下,爱德华王子以一种不可捉摸的姿态慢慢长大。1928年,作为父亲的乔治五世给了爱德华一套独立的住宅,毕竟儿子已经34岁了。
独立居住后的爱德华,立刻展现出了对自由的渴望——主要表现在恋爱上。事实上,早在他成年后,他在这方面就颇具名声了。
成年后的爱德华英俊潇洒,风度翩翩,再加上英国皇储的身份,自然博得万千宠爱。但让人尴尬的是,爱德华的恋爱对象,有不少是风尘女子,而其余的,无论是纺织业大亨的女继承人,还是美国外交官的女儿,大多数都是有夫之妇,其中不少都是比他年龄大的女子——后来的史学家只能再从心理学家的角度指出,这是爱德华从小缺乏母爱,缺少安全感的表现。
眼神忧郁,打扮时髦,风度翩翩,再加上王子身份,爱德华自然走到哪里都会获得万千芳心。但他却拒绝了很多年轻女子的求爱,包括母亲安排的婚事
爱德华王子不仅仅因为总是和有夫之妇幽会而变得声名狼藉,更是因为口无遮拦而频频惹祸。比如他曾称澳大利亚的原住民是“我所见过的生物中最恶心的一种,他们是人类的最低种类,就是猴子”,以及发表过不少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言论。
在这样的情况下,最尴尬和痛苦的,其实是爱德华的父母。
乔治五世曾说过一句话:
“我死后的12个月内,这个孩子便会毁了自己。”
而母亲玛丽王后的话更直白:
“我常常祈祷爱德华不要结婚,不要有小孩,这样就没有什么可以阻止乔治(爱德华弟弟。馒头注)和伊丽莎白的王冠了。”
但是,国王夫妇完全不会想到,他们的长子之后给他们带来的震撼,将远远超出他们想象。
3
1936年11月16日,爱德华八世召见了自己的首相斯坦利·鲍德温。
10个月前,爱德华刚刚从去世的父亲乔治五世那里继承了皇位,他的全称现在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国王、英属海外各自治领的国王和印度皇帝”。
而现在,尊贵的国王和皇帝陛下,告诉他的首相:我要结婚了。
国王爱德华和首相鲍德温
国王已经42岁了,他愿意收起自己放浪不羁的心选择婚姻,应该是一件大好事才是——但是,他选择的结婚对象,却让英国首相震骇不已。
爱德华爱上的女子,叫沃利斯·辛普森。
——沃利斯·辛普森是个美国人,比爱德华小2岁,这不是问题。
——她并没有倾国倾城的容颜,这也不是问题。
——她是一个平民,这个就有点小问题了。
——她在20岁的时候就嫁给了一个美国空军中尉,随后离异——这对英国皇室而言就不是小问题了。
——离异后的她又嫁给了一个叫厄内斯特·辛普森的美国富商(所以她被称为“辛普森夫人”)——这就是让英国皇室很头疼的大问题了。
——她在和爱德华幽会的时候,还和丈夫处于婚姻状态(这也符合英国国王的一贯口味),即便在爱德华宣布要和她结婚的当口,她却还没有和丈夫办离婚手续!
英国皇室,内阁首相,大主教异口同声:我的天哪!
沃利斯不仅有两段婚姻,且当时关于她私生活的传言非常多,让英国皇室大为不满
这是英国皇室、内阁以及大主教代表的宗教力量都绝对无法容忍的事。
但是,爱德华却对沃利斯非常着迷。尽管两人1933年才在一场舞会上经人介绍认识,但他已经到了非她不娶的地步。
沃利斯曾随第一任丈夫到中国呆过一段时间,她最迷恋的是上海和香港。后世有人透露(不排除是恶意):她正是在香港妓院向妓女学习了“房中术”,进而迷住了爱德华。
国王作为一方,英国皇室、内阁和主教作为另一方,双方僵持不下。
皇室和主教认为,沃利斯有一次离异,一次还在婚内,这种情况是英格兰国教会(英格兰的国家宗教)所坚决不允许的。而内阁更是说出了皇室还想说的话:对于这样一个风流成性的女子,没人知道她爱上国王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如果结婚,英联邦成员国不答应,英国民众也不答应!
而爱德华国王的回复简单到一句话就能概括:“我不管,我就要结婚!”
不过,爱德华还是提出了一个妥协的方案:
允许他和沃利斯结婚,但她在婚后不拥有王后头衔,他们未来的孩子也不继承王位。
这个方案被通报给了英联邦各自治领政府:新西兰表示要考虑,爱尔兰表示无所谓,澳大利亚、加拿大和南非三国政府明确表示反对。而爱德华此时又开了嘴炮:“澳大利亚才多少人口?没人关心他们的观点。”
但是,这个意见最终被英国内阁否定了。
作为回应,英国首相鲍德温给国王开出了三个选择:
第一,你放弃迎娶沃利斯。
第二,你迎娶沃利斯,但英国内阁总辞职。
第三,你退位,随便你干嘛。
当时大家都认为,爱德华会在第一和第二个选择中认真考虑一下,但爱德华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第三种——他在给沃利斯的信中写到:“放心,我绝不会放弃!”
1936年12月10日,爱德华八世在三位兄弟约克公爵、格洛斯特公爵和肯特公爵的见证下在贝尔维德城堡签署了15份给各个自治领的退位文件。
爱德华八世签署的文件
12月11日,他以“爱德华王子”的名义,向大英帝国的子民们进行了一次广播:
“终于我可以发表一些心里想说的话了..我从来就不愿意隐藏任何事情, 但直到现在, 在宪法允许下,终于可以说出心里的话了……
……
我发现无论我有多么愿意履行国王的责任,在得不到我所爱的女人的帮助和支持之下去承担如此沉重的责任是不可能的事。”
("I have found itimpossible to carry the heavy burden of responsibility and to discharge myduties as king as I would wish to do without the help and support of the womanI love.")
爱德华把自己的王位交给了弟弟乔治六世。
而弟弟给了哥哥创造了一个新的封号:“温莎公爵”。
于是,“爱德华八世”成了“温莎公爵”。
他成了英国历史上第一个自动退位的国王。
从当上国王到退位,一共只有325天。
4
故事并没有结束。
1937年6月,爱德华终于如愿,在法国与沃利斯举行了一场低调的私人婚礼。
这场婚礼只有很少的人参加——作为爱德华的娘家人,英国皇室没有一人前来。
但温莎公爵和自己的“温莎公爵夫人”似乎并不在意这些。对于温莎公爵而言,他得到了自己用“退位”换来的回报——心爱的女人,和自由。
婚礼时的温莎公爵夫妇
但事实很快证明,从爱德华退位到沃利斯的身份,一切都没有外界想的那么简单。
美国联邦调查局曾在胡佛局长(没错,又是他)的亲自牵头下,调查和记录了一份长达227页的秘密档案。档案显示,温莎公爵夫妇一直和德国纳粹有各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而英国的情报系统也早就侦测到了这一点。
调查最初是英国情报部门在沃利斯身上发起的——作为国王未来要选择的妻子,他们当然要尽心尽责。
而调查的结果让他们大吃一惊。
沃利斯一直是纳粹政权的支持者!不仅在理念上,沃利斯在行动上也表现了出来。英国情报人员经过侦测后发现,在伦敦期间,沃利斯一直和德国驻英国大使往来密切,密切到那位大使每天都要给沃利斯送17朵粉红色的康乃馨——这一切还是发生在沃利斯与爱德华热恋期间。
那位德国驻英大使后来成了德国的外交部长,他就是希特勒著名的亲信:里宾特洛甫。
里宾特洛甫
这个问题就变得非常严重了:当时欧洲战云密布,谁都知道英国和德国已经处于开战边缘,而如果英国的国王娶了一个明显亲纳粹的女子为妻,后果会怎样?
所以,后世有一个观点认为:当初英国内阁必须逼爱德华退位。
而且问题还不仅在此,因为爱德华本人也对纳粹的理念非常支持。
爱德华曾经说过:“希特勒是正确而合乎逻辑的德国人,如果他被推翻,将是整个世界的悲剧。他是个非常伟大的人。”而1936年3月,当德国撕毁《洛迦诺公约》进军莱茵河军事区的时候,当时还是国王的爱德华曾要求首相鲍德温不要干涉。
1937年10月,温莎公爵夫妇不顾多方面的反对,访问了德国,并去了希特勒的私人庄园,与希特勒进行了长达一个小时的“私密谈话”——在那个时候,欧洲已经成了一个火药桶,就差希特勒来点燃了。
温莎公爵夫妇拜见希特勒。其实历史上英国皇室一直和德国皇室关系密切,且英国皇室本姓里有”柯堡”——那是德国人的姓氏,这在欧洲皇室普遍有联姻的情况下并不罕见。但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人普遍仇恨德国人,所以正是爱德华的父亲乔治五世,在1917年将英国皇室的姓改为“温莎”,取自英国最古老的王宫之一。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在法国的温莎公爵夫妇似乎和纳粹的接触有增无减,英国更得到相关情报:此前温莎公爵在法国期间,曾向德国传递了一系列关于法国军事防备的机密情报。
此时的英国首相,已经换成了铁腕无情的丘吉尔。丘吉尔在一开始倒是和温莎公爵无话不谈,但后来随着收到情报的增多,渐渐发现自己在做一件危险的事。
于是,丘吉尔在1940年8月毫不留情地开出一纸调令:
请温莎公爵携夫人去加勒比海上的巴哈马群岛担任殖民地总督。
在法国享受舒适生活的温莎公爵夫妇怎么会想去远在万里的荒岛呢?他们想尽各种方法拖延行程,直到一个消息传来:丘吉尔准备动用手段除去他们两人的性命。
仓皇之中,温莎公爵夫妇连忙打包行李,踏上旅程。
莎公爵夫妇外出旅行,随行要带几十个行李箱,绝大部份都是LV和Goyard的箱包。
事实证明,丘吉尔就算胆大包天,也不敢派人谋杀皇室宗亲。但他确实从英国情报部门得到了消息:
希特勒一直在派人接触温莎公爵,准备在登陆英伦三岛后帮助他复位,让英国和德国从此走到一起。
爱德华检阅纳粹党卫队
5
1945年,二战结束了,温莎公爵夫妇得以重新回到了法国。
期间,他们还被派去百慕大群岛当了一年总督,最终还是回到了有人间烟火的地方。但是,人虽然回来了,公爵与英国皇室的亲情却已跌入冰点。
1946年,温莎公爵似乎等来了一个期盼已久的机会:他那52岁的弟弟乔治六世——也就是在位的英国国王——因为长期吸烟,被查出得了肺癌,生命似乎要立刻走到尽头。
爱德华的弟弟乔治六世。他有严重的口吃。2010年的奥斯卡获奖电影《国王的演讲》就是以他克服口吃的故事拍摄。
在退位后的9年时间里,温莎公爵虽然爱美人,但也并非不爱江山。
他其实曾不止一次地透露出对国王宝座的回忆和留恋。温莎公爵夫人沃利斯对英国王后宝座的向往,可能比他丈夫渴望回归的念头更甚。
如果乔治六世去世,他当时那年仅20岁的女儿伊丽莎白二世无论资历和根基都还太浅,无法承担起“英国女王”的头衔,那么最有竞争力的,就是曾经做过国王的温莎公爵。
在那段时间里,温莎公爵夫妇在不同场合,对不同人都透露过回归英国的渴望和信心。
但是,温莎公爵的弟弟乔治六世似乎不答应——他顽强地又活了整整六年。
六年之后,已经26岁的伊丽莎白已经根基牢固,温莎公爵已经失去了机会。
伊丽莎白二世不仅仅是站稳了脚跟,更是从此开启了“超长待机”模式
1952年乔治六世的葬礼,温莎公爵是独自一人回国参加的。因为他的弟妹,也就是乔治六世的妻子伊丽莎白王后一直痛恨这个大伯哥,认为他在国家最需要他的时候一跑了之,把重担丢给了弟弟,导致他压力大增,最后生病早亡。
因为温莎公爵是丈夫的亲哥哥,所以伊丽莎白王后无法阻止他参加葬礼,但是她坚决不允许温莎公爵夫人沃利斯出现在葬礼上。
1953年,温莎公爵的母亲玛丽王后过世,依旧是他一个人出席的葬礼,他的妻子依然不被皇室承认。同一年,他的侄女伊丽莎白二世加冕,这一次,连他自己也没被受邀参加加冕典礼,只能收看电视直播——这件事,伊丽莎白王后终于能做主了。
进入晚年的温莎公爵夫妇,只能在法国自己的圈子里,过着近乎隐居的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温莎公爵在穿衣打扮上一直引领当时男士时尚的风潮。他对男士时尚界的著名贡献至少有两个:格纹外套和“温莎结”。皮尔·卡丹曾评价:“二十世纪在男性时尚领域内,只有一位真正的大人物,那就是温莎公爵。”
6
1972年5月28日,温莎公爵走到了他生命的最后一天。
他得的是喉癌,一切已无力回天。在他去世之前的10天,他的亲妹妹以及侄女伊丽莎白二世终于来探望了他。当时已经病入膏肓的温莎公爵居然颤颤巍巍站了起来,向自己的侄女鞠躬致礼——这是英国皇室和他的第一次和解。
但是,这份与亲情有关的和解,却不包括没有血缘关系的温莎公爵夫人沃利斯。
温莎公爵的葬礼,作为遗孀的沃利斯当然参加了,但英国皇室成员与她只有非常冷淡的寒暄,她自己一个人来,葬礼结束后自己一个人去机场,没有人送行或陪伴。
在温莎公爵的葬礼上,伊丽莎白二世走在前,沃利斯走在后
沃利斯之后也过着近乎隐居的生活,她一直活到了1986年。但据她身边看护的人回忆,在最后的五年,她的生活质量非常糟糕,甚至已不能说话。因为怕她情绪激动,医生也严格控制探访她的客人人数,这更显得她似乎晚景凄凉。
1986年,沃利斯去世,享年90岁。
让她唯一感到欣慰的是,在她在世时,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答应她,去世后可以入葬英国皇室墓地,与温莎公爵合葬。
但是,由于伊丽莎白二世母亲的生前再三关照,沃利斯的墓碑上的头衔只是刻着:
“温莎公爵夫人”。
【馒头说】
人们总是憧憬那种石破天惊,冲破一切束缚的爱情。
所以,温莎公爵一直承担着大家对追求爱情勇气的最大向往——你看,江山都可以不要!
只是,当你更多地了解温莎公爵夫妇的故事之后,可能会有或多或少的失望。
而且,我在正文中还没有写到的有:
沃利斯在即将与爱德华结婚前,还在给前夫写信,表示不想嫁给“无趣的英国人”,包括还表达思念之情。
而爱德华其实一直有放弃王位甚至自杀的念头,很多人后来推测,娶妻只是一个导火索。而且,据沃利斯在婚后透露,其实“两人都有过后悔的念头”。
哎呀呀,童话里到底都是骗人的呢。
但问题是,我们想象中的那种不顾一切的爱情,真的能长久存在吗?
爱情应该是有多种因素构成的,“冲冠一怒为红颜”,“不爱江山爱美人”,这只是爱情中“激情”的这一部分,而爱情应该还包括“关爱”,“承诺”,“依恋”,以及我个人觉得很重要的一点:“烟火气”。
我是不相信有什么不食人间烟火的爱情的。
爱德华和沃利斯,因为一方的身份特殊,所以感情备受关注。但你剖开看,也不过是一段正常普通的爱情:有爱慕,有依赖,有虚荣,有缠绵,有后悔,有不甘……
以这两个人的性格,如果他们在晚年分道扬镳,其实也是不意外的——我相信当初不看好他们能白头到老的人肯定比另一阵营的人要多很多。
但最终他们没有。
分与不分,我觉得其实都是爱情。
生活需要童话,但毕竟,别照着童话生活。
或许,温莎公爵夫妇不是你想象中爱情的样子。
那你想象中的爱情,是什么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