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一步海阔天空与以直报怨
“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是我们老百姓经常说,也会用来教育孩子时常说的话。
这种基于宽厚人品的思维方式,让我们在生活中可以避免很多麻烦,甚至交到不错的朋友。
再者,中国人最怕麻烦,所以这种基于东方哲学的处事方式,在社会中占据着主流的地位。诸如邻里出现矛盾,警察叔叔来了,都会说一句:“舌头哪有不碰牙的,大家退一步海阔天空,不就没问题啦!”
确实,予人方便自己方便,很多时候好像还真是非常有“智慧”的处事方式。换句话说就是:你做不到完美,我也做不到,所以大家将就一下。
这种看似圆融通达的处事方式,很多时候确实可以让大家都感到舒服,都行事方便。看似是一件好事。
但凡事无绝对,这种通过忍耐和介于包容与自私结合的含混状态,也让很多事矛盾升级,而得不到有效的处理与解决!
举三个例子。第一个,就是网络上大家广泛讨论的“熊孩子”问题,在这些年很多的热搜中层出不穷。
比如,楼上楼下邻居之间,因为楼上的小孩缺少家长的有效教育与管束,经常性的制造出跑动等巨大噪音,而遭到楼下的不满与投诉。此时,楼上家长的溺爱与无底线的维护,甚至反呛楼下“事多”,“不够包容”!而导致矛盾不断升级!最终大打出手,或者导致楼下在物业和社区的调节式处理方式下,始终无法实际解决问题,被长期打扰睡眠神经衰弱后,最后采取了极端手段,甚至酿成惨剧!
比如,带着孩子的家庭在外就餐,孩子毫无管束,任意在餐厅内喧哗打闹制造各种噪音。有些没有教养的,还会去别的客人那边乱动他人东西,挑衅他人。而他们的家长连歉意都没有,还觉得自己的孩子很可爱!这时遇到多数有涵养的客人,便忍让下来不做计较。遇到自尊心强有脾气的人,便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矛盾!
第二个例子,个别老人乘坐公共交通车辆时,强行要求让座并口出恶言的问题,也是新闻中时常出现的热点。让很多有身份有涵养的老人看了都会不舒服,最后大家得出结论: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
第三个问题,业主与物业之间的矛盾。很奇怪的,很多时候,矛盾并不是出于违规业主和物业之间,而是出现在投诉违规的业主与物业之间!
比如,业主投诉其他违规住户,乱改门窗,私占绿地改为自家花园等等问题。物业只是调节,其实多是息事宁人。对于违规行为并没有按照物业合同的相关规定真正处理,导致被侵害实际合理权益的业主无奈哑忍。还有些业主因物业的不作为,而拒交物业费,致使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升级。导致有正义感的业主蒙受更大的损失!
这三个例子,共同点都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矛盾时,一方有明显的过错,而且自己意识不到或者意识到了也不愿改正,用借口和蛮横的态度应对!有些是利用孩子年龄小当作理由,而不检讨自己的言传身教问题;有些是利用年龄倚老卖老蛮不讲理;有些则是拉帮结伙一起触犯规则,利用人多寻求法不责众的效果!
而很不幸的是,在实际生活中,这类事件往往不了了之。做错的,最终没有惩罚;做对的,反而被人指摘事多。
这种不公平不合理甚至令人愤慨的事情,之所以频频发生,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规定的执行者不作为。以含混的态度面对,不敢较真,不去处理到底!
这种是非不分的处理方式,不但助长了犯错违规者的嚣张,也熄灭了有原则伸张正义者的热情。长此以往,社会风气可想而知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最可能的两种事件走向:一,百姓分不清宽容与麻木的界限,因为他们根本没有真正意义上获得过受尊重受保护的权益,又何谈宽容!二,在很多不公与伤害的压力下,以错易错,以暴制暴的事件频发,很多时候让规则与法律成为一纸空文!最后大家都是受害者!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相关的法律法规也一直在不断完善与健全。百姓法律意识的逐渐提高,知法懂法用法的场景出现与坚持,都需要我们执法者公道的处理态度和“较真”的精神,依法积极处置,才能给百姓对法律以信心!全民懂法用法的习惯与良好氛围才能建立起来,让所有人受益!
同时,忍无可忍的极端反击,和以暴制暴的私刑,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和消除。因为,如果我们执法者坚守岗位职责,严肃严格执法,便不会有受害者因极端忍耐后,身心遍体鳞伤不堪重压而采取极端手段的心理基础了!
回到本文的开头。“退一步海阔天空!”这句经典箴言并没有错,错的是使用的对象!
大家要知道,我们的文化鼻祖孔子也有一句箴言,来自《论语》,叫作:“以德报德,以直报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