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女子诚恳询问江西女子的地位与处境?

【本文来自《要警惕“江西农村彩礼涨到50万”的炒作》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坐标四川盆地,结婚不要彩礼。我结婚就没有彩礼,将来我女儿结婚我也不会要彩礼。我给老妈讲江西彩礼,我妈就说:“vacal,这是卖女儿吧。”是的,江西人的高彩礼,我们这儿是当奇葩看的。我妈还和她的朋友们八卦,大家都说江西人封建。儿女是结亲,要那么高的、明显超出常规的彩礼,女儿嫁过去会被怎么对待?

——————

被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编辑提出来,那我索性再多问两句。当时看评论,说江西女子结婚后就真属于夫家了,连过节回娘家都受到限制。因此想问一下各地的习俗?比如女子有没有财产继承权?女子挣钱能力?当地经济结构和女子就业情况?女子的历史地位?

我先抛砖引玉。坐标四川盆地。四川女子的历史地位,好像自古以来就挺高,比如说武则天虽然不是四川出生的,但在四川广元生活长大。中国唯一的女武侯秦良玉是重庆忠县人。奢香夫人四川永宁人。西晋女将军李秀,四川三台县人。呃,四川女子武德挺充沛的。

四川不太重男轻女,可能与四川的经济结构有关,四川盆地风调雨顺,紫壤,产量高,因此,吃饱饭就大力发展副业,比如纺织、采茶、养殖、果树等这些副业对细心的妇女很友好,四川女人能挣钱。在城里头,更不用说了,各个纺织厂女工是主力。改开后,大量四川人外出打工,打工妹就很出名,四川打工妹在电子厂干几年就能回老家盖房子,这样女子地位更高了。

我家的情况,我80后,我父母50后,工厂工人。40年前,过春节就是一年一家,比如说今年春节在爸爸老家过,明年春节就在妈妈老家过。父母每月的工资,会拿出一部分,分别给奶奶、姥姥寄去(在我出生之前,爷爷和姥爷就去世了),直到两位老辈子去世。没有祭祖习俗,清明扫墓,磕头是按年龄顺序排队磕的,从老到小,不分男女。偶尔插个队也没关系。遗产继承方面,也没有起纷争。姥爷家在大山里,大家商议,老家由大姨继承,姥姥和未成年的幺舅由大姨抚养,其他人分点纪念品,每个月寄给大姨一些财物作为姥姥的赡养费。因为其他孩子都走出了大山,在花花世界安了家。感谢共产党,女孩们都不用被溺死,反而还读了书。大舅在另一座大山当卫生院医生,大舅妈是该卫生院院长。二姨在另一个镇上当卫生院院长,二舅在煤矿当工人,我妈是老三,在工厂当工人,幺舅未成年,由大姨抚养。爷爷奶奶在成都,分到了财主的一处房子住,爷爷去世后,房子、奶奶和未成年幺姑都是最小的两个儿子负责。大姑是老师,二姑是医生,我爸、二爸在外地当工人,每月给奶奶寄些钱物。

呃,因为我家太穷了?所以没有财产纠纷?也不能这么说,但是,四川女子是有财产继承权的,我同事90后,老家农村,嫁给城里人,但她户口未迁出,老家她还是有地,由她父母耕种。她娃儿的户口也跟她,毕竟现在农村户口吃香啊。

婚后,基本有条件的小两口都是单过,一直到生娃儿,需要父母帮带,才会三世同堂。奶奶带和外婆带,一半一半吧。婚后,一般是老婆管钱。家务活是一半一半,比如我父母,就是我妈煮饭炒菜,我爸洗碗拖地。帮我姐带大外甥时,我爸还洗尿片子。我妈宫寒痛经,尽量不碰冷水。

我父母也曾打过架,但是,可能是我爸身材矮小吧,我看到的是我妈挺占上风。工厂里也有男人真对女人下重手的,工厂保卫处和妇联撸袖子上了,并在厂的露天电影院开大会批评,印象深刻,怀念三观正国企工厂,可惜在90年代末大改革中破产了。

***

我第一次的三观震碎,是20年前我读大学,在北方读的,有个中原室友实习单位是父母介绍的,毕业答辩回到学校,她提到实习单位就哭,说不想再去。室友们安慰她,我当时说:“不想去就不去呗,换一家公司实习。”她和她的老乡对我摇头,说我不懂。再后来毕业我回到了四川,就接到她家人的电话,问我知不知道她哪里?我打电话询问她老乡,她老乡说,她为了和家人决裂,与男人私奔了。我无法理解。她老乡说,如果她不跟男人私奔,那她就必须听家人的话,家人让她在哪儿上班就在哪儿上班,让跟谁结婚就跟谁结婚。我真的无法理解,我说有《婚姻法》,她老乡说,她们那地儿宗族权力很大。vocal!中原那地儿被日本犁了被刮民党犁了还能有宗族余孽?我大后方四川都没那么封建。后来这位私奔的女同学和私奔男离婚了,独自去上海打拼,之后怎样就不清楚了。我现在依然在想,都21世纪了,为什么还有女子依然“子为父纲,妻为夫纲”?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