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如何对待孔子以及其学说呢?

【本文由“水庙渔夫”推荐,来自《疑惑待解:那些辱骂孔子的中国人,究竟在怕什么?》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儒家文化并非孔子一家文化,它所承载的,是自夏、商、周以来一以贯之,薪火相传的中华传统文化;它所支撑起的,是我们中华文明的铮铮脊梁。”

    不好意思,您的这一论断非常武断且不正确,至少我受到的教育不是这么说的。首先,夏商时期尚处文明的开端起始阶段,还不足以产生影响后世数千年的学说理论,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才开始了诸子百家纷纷开宗树派著书立说,也就是说所谓“薪火相传的中华传统文化”应该是那个时代才开始起源的,其次我们都知道,自秦汉以来,儒法之争一直贯穿在几乎所有封建统治的过程中,以致形成所谓“外儒内法”甚至“形儒实法”的规制,在不同的社会时期“孔孟之道”也在扮演完全不同的角色,唯一不变的大概只有衍圣公一家的招牌作用,归根结底,在生产力多年发展缓慢甚至不怎么变化的农业文明时期,“君臣父子”这一套对社会秩序的维护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这也就限制了社会阶层的正常流动,当以大机器生产为标志的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社会财富的产出空前加速,由此开始“孔家店”的规矩就面临巨大挑战,更何况随着新中国的建立特别是改开以来,意味着广大受压迫受剥削的人民群众翻身成为主人,再也不限制你接受教育或者发家致富,只要你的能力够强且把握住机会,社会就能接受你的成功和阶层跃迁,这一点成为对儒家文化最大的否定!其实,我们回过头来看孔子在世时候的社会现实,就能理解孔子提出的理念也有很多根本无法落地实行,比如“克己复礼”之类的,春秋时代的鲁国都无法恢复周朝初年周公吐脯的社会秩序和人文环境,那么一小块地方都施行不了的政治愿景,让后世以来在大了不知多少倍的国土面积上搞“独尊儒术”的社会实践,那不就是以皇帝为代表的封建地主阶级在PUV广大劳动人民吗?所谓“我们中华文明的铮铮脊梁”这个概念,我更信服鲁迅先生给出的定义:“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也就是说,孔子的历史地位虽高,但肯定不是所谓”脊梁“式的人物,这一点我想孔子本人也是能同意的,因为他老人家生前根本就不承认自己的社会地位,其身后各种推高都是一再拉大旗作虎皮,为谋自己或者小团体利益的包藏私心甚至祸心的人士的举动,具体可参照当时历史条件和环境即可。

    那么该如何对待孔子以及其学说呢?不才认为要客观地分析之后进行取舍甚至扬弃,比如“尊师重教”、“有教无类”的部分就应该发扬光大,发展教育总是功德无量的事情,而“克己复礼”这种主张开历史倒车的破旗就不要举了,最后,我们在肯定孔夫子历史地位和贡献的同时,要把衍圣公一家从孔府里请出去,当然孔林里面躺了千百年的孔氏诸辈后人就不要动了,让这些和孔庙一起组成一个旅游景点整体,卖票赚钱同时让全中国和全世界游客知道这是我们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成为我们对外宣传和输出的著名标志也是极好的。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