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为何至今都不敢挖?核磁扫描后,发现另有隐情

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各个诸侯国都想要称王称霸,为了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各国都进行了军事改革,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取得的成就最大。 

秦国的实力越来越强大,最终灭掉了东方六国,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灭掉六国以后,秦始皇嬴政认为自己的功劳非常大,如果自己依然叫做秦王,那么就和以前的国王就没有什么区别。

因此秦始皇决定从三皇五帝中各取一个字,结合成皇帝,这样就可以说明自己的功劳超过三皇盖过武帝。

500

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一,秦始皇建立了皇帝制度,就是全国所有的权力都收归皇帝所有。皇帝也拥有很多特权,比如可以自称为朕,黄色成为了皇帝的专属颜色,皇帝颁布的政令被称为诏等。

秦始皇统治末期,为了追求长生不老,多次派童男童女出海去寻找灵丹妙药,换来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在中国古代一直有一种观念,即“事死如事生”,也就是说,活着的时候是什么生活,死了以后也要享受这种生活,因此秦始皇在活的时候就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修自己的陵墓,这个陵墓就是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非常大,根据历史研究发现,秦始皇为了让更多的人来给自己修陵墓,几乎动用了全国的人力,大约有72万人。这座陵墓之所以选择在了骊山,是因为骊山北面有水,并且沿着山脉源源不断地流向远方,寓意着统治能够绵绵流长。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封建皇帝嬴政(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的陵墓,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以东3.5千米处的骊山北麓。

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为奇特的帝王陵墓之一,如今已经成为世界级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宝贵财富。

但是,秦始皇陵为何至今都不敢挖呢?是因为技术上的困难,还是因为文化上的顾虑,或者是因为墓中隐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呢?

秦始皇陵的发掘史可以追溯到秦始皇死后不久,当时就有盗墓贼试图侵入陵墓,但都没有成功。

500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陵的修建工作前后持续了39年,从秦始皇即位为秦王的当年开始(公元前247年)。

直到秦二世即位一年多后,由于战乱的缘故才草草完工,时在公元前208年冬。

外观则是一座高约76米的土丘,周围有两重围墙,内外各有一座门,门上有铜铸的鹰、犀、虎等动物形象,十分壮观。

到了近代,当时有许多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对秦始皇陵进行了调查和研究,但都没有进行实质性的发掘。

500

其中最有名的是1936年,当时的国民政府曾经派遣考古学家李济和李炳南等人对秦始皇陵进行了勘察。

他们在陵墓周围发现了大小形状不同、内涵各具特色的陪葬坑、陪葬墓,出土了包括秦代铜器、陶器、玉器、武器等珍贵文物。

但是,由于当时的政治和军事形势不稳定,以及技术和资金的限制,他们没有对秦始皇陵本体进行发掘,只是制定了一份保护和发掘的计划,但没有得到实施。

直到近现代,当时有许多国内外的专家和学者对秦始皇陵进行了探测和扫描,但都没有进行实质性的发掘。

500

1974年陕西省临潼县农民在秦始皇陵园东侧1公里处打井时,发现了秦代兵马俑残片及铜镞、弩机。

经过考古部门的发掘和研究,发现了三个兵马俑坑,出土了8000多件陶制的兵马俑和铜车马等文物,震惊了世界,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核磁成像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现象,通过磁场和射频波,获取物体内部结构和组成的信息的技术。

核磁成像的优点是,可以在不破坏物体的情况下,获得高分辨率和高对比度的图像,适用于对各种材料和物质的探测和分析。

500

2002年,德国考古学家和物理学家联合对秦始皇陵进行了核磁共振成像(MRI)扫描,试图揭开秦始皇陵的神秘面纱。

他们对秦始皇陵的土丘和周围的区域进行了扫描,发现了一些令人惊讶的结果。

发现了秦始皇陵的内部结构,秦始皇陵的土丘下,有一个巨大的地下宫殿,占地约2.13平方公里,高约30米,呈方形布局。

500

中间有一个正方形的墓室,边长约50米,高约10米,是秦始皇的安息之所。

墓室的四周,有四个辅助的墓室,分别位于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角落,各自有一个通道与墓室相连,可能是用来存放陪葬品或者供奉祭祀的地方。

500

墓室的上方,有一个穹顶,上面镶嵌了珍珠和宝石,模拟了天空的星辰。墓室的下方,有一个水池,里面流淌着水银,模拟了地下的河流。

墓室的内部,有一个棺椁,里面埋葬着秦始皇的遗体,周围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和奇珍异宝。

秦始皇陵里的机关是秦始皇陵的一大特色,也是秦始皇陵的一大难题。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陵里有水银河、流沙层、连环翻板、机关连弩、诅咒、伏火等六大机关,以防止盗墓者的侵入。

这些机关的存在,不仅增加了秦始皇陵的神秘感,也增加了秦始皇陵的危险性。

500

如果不小心触发了这些机关,可能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对秦始皇陵的发掘,必须要有足够的技术和谨慎。

水银河是秦始皇陵里最有名的机关之一,也是最难以解决的机关之一。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陵里有“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象,下具地理”。

也就是说,秦始皇陵里用水银模拟了天上的星辰和地下的河流,构成了一个微缩的宇宙。

作用是为了保护秦始皇的灵魂,也是为了展示秦始皇的权威和荣耀。

这个机关的难点是,水银是一种有毒的金属,如果不加防护,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伤害。

而且,水银的流动和压力,可能会影响土层的稳定性,导致陵墓的坍塌。因此,对水银河的探测和处理,需要有高超的技术和设备。

500

流沙层是秦始皇陵里最危险的机关之一,也是最难以发现的机关之一。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陵里有“以鱼鳞之法,施于上,下穿泥为流沙,盗贼至,无不陷溺”。

也就是说,秦始皇陵里用鱼鳞状的砖瓦铺设了地面,下面埋设了流沙,一旦有人踏入,就会陷入无法自拔的泥沼。

这个机关的作用是为了阻止盗墓者的进入,也是为了保持陵墓的密封和干燥。

破解的难点是,流沙层很难被探测到,而且一旦触发,就会造成人员的伤亡和文物的损毁。

因此,对流沙层的发现和清除,需要有精密的仪器和方法。

500

连环翻板是秦始皇陵里用石板铺设了通道,中间设置了机关,一旦有人走过,就会触发翻板,从而遭到刀剑或毒箭的攻击。

这个机关的作用是为了杀死盗墓者,也是为了保护陵墓的安全。

连环翻板的设计和布置,可能非常巧妙隐蔽,而且有多重变化,很难预测和避免,因此,对连环翻板的识别和解除,需要有智慧和勇气。

500

机关连弩是秦始皇陵里安装的自动发射的弩机,一旦有人靠近,就会射出黄金制成的箭矢。

其触发和射程,可能非常迅速,而且可能有多方向,很难躲避和抵挡。

500

伏火是秦始皇陵里埋设的膏油为燃料的火器,一旦有人接近,就会引发火灾,无法扑灭。

因为膏油的储存和点燃,可能非常隐秘,而且可能有持久的效果,很难熄灭和控制。

因此,对伏火的预防和扑救,需要有技巧和勇气。

500

秦始皇陵墓和埃及金字塔一样,秦始皇的陵墓也对擅自闯入者下了致命的诅咒。

虽然这些诅咒在物理上并不直接有效,但在扫墓者的心理上却有相当大的影响。但在盗墓贼的心理上却有相当大的影响。

综上所述,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于想要长生不老,想要在死后也享受荣华富贵,因此修建了大型的陵墓。

但是由于考古技术不先进,人们无法保存文物的完整,因此秦始皇陵到目前为止一直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掘研究。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