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院士到河南当院长,提出了一项艰巨任务

  王宁利在河南有两个关键身份:重建后的省医学科学院首任院长和河南省立眼科医院院长。

  撰文 | 汪航

  据“河南省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昨日(3月15日)消息,河南省立眼科医院聘任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王宁利为医院院长。

  王宁利是国际知名的眼科专家和眼科领域的学术引领者,曾担任过北京同仁医院院长、党委书记、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主任委员等,被美国《眼科医生》杂志评为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位眼科医师。

  “受聘担任河南省立眼科医院院长,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王宁利在聘任仪式上说,“将充分发挥省医学科学院和眼科团队资源优势,与医院全体职工一道,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带领省人民医院眼科重回全国第一方阵。”

500

  王宁利在聘任仪式上讲话

  图源:河南省人民医院官微

  被河南委以重任

  王宁利现年67岁,青海西宁人,长期致力于全球首位不可逆致盲眼病——青光眼的防治技术研究,是中国首位被世界青光眼联合会授予高级两栖临床科学家奖的中国学者。

  被聘任为河南省立眼科医院院长之前,王宁利就已与河南结缘,被聘为重建后的河南省医学科学院首任院长。

  据河南省卫健委官网,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曾表示,重建省医学科学院,是河南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的重大布局,是以科技创新之力牵引省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里程碑式工程。

  河南官方对此也曾多次表态:“从重建重振省科学院,到谋划重建省医学科学院……打造医学创新高峰,始终是河南省委和省政府的心头要事。”

  在此背景下,重建后的河南省医学科学院被寄予厚望:未来,河南省医学科学院将与中原医学科学城共融共生,与在豫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相辅相成,合力隆起一座有影响的医学科学创新高峰。

  被河南省委以重任,王宁利曾说:“省医学科学院不仅承载了建设‘健康河南’的重要任务,也承载着加快中西部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光荣使命。共襄盛举,与有荣焉。”

500

  王宁利。图源:河南日报

  迄今为止,王宁利从事眼科医教研工作近40年。实际上,他最初参加高考是想成为一名画家,但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失之交臂,最终阴差阳错地进入医学院的大门。而这个“被动”的选择,却成了他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

  1992年,王宁利从中山医科大学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后留校工作,1998年便被破格聘为正教授,之后又在美国加州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及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回国后,他大部分工作都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历任北京同仁医院院长助理、眼科主任、副院长、党委书记、院长与党委副书记。至今仍担任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主任,同时担任首都医科大学眼科学院院长。

  近十年,王宁利在青光眼领域发表论文302篇,排名全球首位。他的学术成就非常广泛:曾主持16项科技部863计划等国家级项目,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主持制定指南、共识、规范36项。

  尤其在青光眼的防治和治疗上,王宁利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中国乃至全球第一,将中国眼科学的技术和标准向全世界输出。他曾创建适合国人的疾病防治体系,使我国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闭青)防治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由他创建的颅眼压力梯度学说则改变了临床实践。

  凭借在眼科学领域的广泛影响力,王宁利当选中国医学科学院首批非院士学部委员。此外,他还是中华眼科分会前任主委,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分会现任会长、国际眼科学院院士、亚太眼科学会前任主席、世界青光眼协会共同创始人与候任主席。

  虽然身兼数职,但王宁利仍坚持扎根临床,是我国完成眼科及青光眼手术最多的专家之一,手术量达到了2万多台。2011年,王宁利被世界青光眼学会联合会授予“杰出高级临床科学家研究贡献奖”。就在不久前,他再次入选“全球前100名最有影响力眼科专家榜”。

  带领医院眼科重回第一方阵

  此次聘任王宁利为河南省立眼科医院院长,河南省提出的要求是:全面建设一流眼病诊疗平台,支撑形成一流学科,把眼病防治、近视防控、防盲治盲的“河南经验”升级为“中国方案”、推广成“国际标准”,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国际眼科医学中心”。

  王宁利也表态称,将带领省人民医院眼科重回全国第一方阵。公开资料显示,河南省立眼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眼科)曾为河南省眼科研究所,于1962年正式成立,是国内最早集眼科临床、教学和研究为一体的专业机构之一。

500

  “医学界”曾实地参观河南省人民医院的院史馆,发现该院眼科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多次引领过国内眼科学发展。

  一百多年前,医院创始人金纯仁就已经带领学生开展眼科手术;上世纪60年代,这家医院的6名眼科医护人员主动感染沙眼,以观察其起病、临床特征、疾病转归和药物疗效,在国内首先应用羊膜移植来治疗重症角膜病,并因成功分离出沙眼病毒“豫61-五株”在国内外名声大噪。

  1976年,该院研究的抗沙眼新药一一酞丁安通过了相关部门鉴定;1978年,“沙眼的实验与防治研究”和“防治沙眼新药一一酞丁安的研究”荣获全国医药卫生科技大会成果奖;从1982年开始,医院连续举办“眼科医师进修班”,将眼科技术推广到各地市,服务更多患者。

  与此同时,河南省人民医院眼科不断发展壮大,并跻身于全国眼科学术界前列。1999年被河南省卫生厅评为“河南省临床医学重点专科”;2002年批准为“河南省眼科网络中心”;2002年成立“河南省眼科中心”……

  2012年3月,河南省眼科研究所正式挂牌成立为河南省立眼科医院,同一年被原卫生部评为“国家重点专科”。目前,河南省立眼科医院院区有2.5万平方米,开放床位184张,年门诊量近45万人次,成为河南省内眼科常见病、疑难重症的权威诊治场所。

  虽是老牌眼科医院,但在复旦版2022年度眼科专科综合排行榜中,河南省立眼科医院并未进入前十名,这和其巅峰期相比存在落差。同时在2022年度分区眼科专科声誉排行榜中,该院仅列华中地区第二位,落后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并且被第三名郑大一附院紧紧追赶。

  从引领国内眼科发展到跌出前十名,究其原因,随着我国眼科领域不断发展,评价眼科的标准不再是临床单一视角,而是覆盖眼科医疗、教学、科研等多个方面,尤其是科研成果转化和论文产出等,基本成为顶级眼科的标配。

  近年来,河南省立眼科医院也意识到了科研的重要性,进一步推动基础研究和临床诊疗紧密结合。2022年,河南省人民医院眼科入选研究型学科,是全国入选的两家眼科之一。

  医院表示,将根据国家研究型医院战略发展需求,定位学科科研发展前沿,聚焦攻克危害人民群众眼健康的常见病和疑难危重症,积极研发和应用高精尖临床诊治新技术,同时强化科技创新,鼓励产学研医检融合和临床转化研究,持续加强高层次人才和梯队建设。

  这一医院发展战略与王宁利的观点不谋而合。他曾在2018年接受“中国网”采访时表示,未来中国的医学领袖人物必须是“双栖人才”,即临床科学家,“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要有一批这样的医生”。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