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本海默不是间谍也不是普罗米修斯,而福克斯两者都是

《奥本海默》成了本届奥斯卡大赢家,不过电影里一闪而过的苏联间谍,身上的故事要比这部电影精彩。

500

1945年7月26日,波茨坦会议期间,杜鲁门想给斯大林一个“震惊”,聊天时不无得意的向他透露:美国人已经研发出了一款威力巨大的新型武器。此时的斯大林内心毫无波澜,甚至还有一点想笑,只是淡淡说了一声:知道了。

杜鲁门有些扫兴。他不知道的是,此时斯大林不仅知道,而且远比杜鲁门知道得多,对美国原子弹的进展、原理和数字都门儿清。杜鲁门本是副总统,只是在1945年罗斯福总统突然病逝之后才接任总统。在此之前,他是无权知道国家最高机密的,而此时曼哈顿计划已经开展了三年。他才刚知道详情,斯大林同志则从计划一开始就了如指掌。

500

向苏联人全程泄露曼哈顿计划的间谍,就是在电影《奥本海默》里提了一嘴的克劳斯·福克斯(上图)。《最危险的间谍——多面特工与大国的核竞赛》一书详细描画了他的一生。这本书作者弗兰克·克劳斯本身也是核物理学家。

有趣的是,福克斯是德国公民,是英国公民,从来不是苏联公民,从没在苏联生活过。他是1930年代从纳粹德国逃亡到英国的德国人,获得了英国公民身份。

他是纯正的雅利安人,父亲是保守而富有正义感的教会人士。全家都反对希特勒的纳粹政策,在遭到纳粹学生与盖世太保严酷迫害之后,学习优异的他来到英国留学并申请避难。

《最危险的间谍》一书说他不是共产主义者,只因1930年代在德国只有共产党敢于公开与纳粹作坚决斗争,而社会民主党是向纳粹妥协的。所以福克斯同情共产党人,但他没有加入过共产党。

我觉得说福克斯是苏联间谍也不太对劲,首先,他从来没有接受过苏联间谍机构的培训。他的真实身份以及他全勤投入的工作就是核武器科学。他非常认真地为英国工作,兢兢业业,不仅对原子弹研发贡献巨大,甚至被部分专家称作英国氢弹之父,以至于最后他的落网被看作英国核武器研发的重大损失。

第二,他甚至也不收苏联特工给他的钱。他向苏联传递情报的原因主要是担心世界失去核平衡,以及他同情共产主义世界。他认为苏联是同盟国成员,理当拥有公平核竞争的机会。

第三,他比所有其他间谍都牛掰。别的间谍需要窃取情报,他不需要,因为那些关于原子弹的绝密信息就是他本人研究出来或者参与研究出来的,他只是把自己脑子里的知识告诉了苏联人。

他具体是怎么做的?

看过电影《奥本海默》的都知道,德国人在科学家海森堡的带领下研发核武器,一度遥遥领先。但是希特勒投入的资源不够,而且海森堡决策出错,延宕了开发。英国一度自己组织开发原子弹,并且在核理论研究上卓有成效。美国人的理论研究落后,但是工业实力太强,是基建狂魔,可以投入大量资源从事实验,比如可以同时实验提炼铀的五种不同路线,而英国不能。

英美决定合作参与曼哈顿计划。这两鸡贼哥们,既合作又要互相防范,美国后来更是决心不让美国以外的任何国家获得原子弹技术,因此,英国科学家代表要设法把曼哈顿计划的有效情报传递给英国。

福克斯被选中了。他是一个温和、低调、羞赧的人,善于数学计算,早就受到英国原子弹之父鲁道夫·派尔斯的亲睐,现在被委以重任,派往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深度参与曼哈顿计划。

500

克劳斯·福克斯

派尔斯是从德国逃亡到英国的犹太人,与福克斯同命相怜。比较悲催的是,因为德国人身份,二战爆发后,他俩都被英国政府怀疑。在加入派尔斯团队之前,福克斯甚至被捕,关进敌侨集中营。集中营里大半是坚定的反对纳粹的德国人,一起被押上两艘轮船送往加拿大拘役,结果途中被鱼雷击沉一艘。福克斯在另一艘船上。也正是在英国集中营,他认识了一位德国共产党干部。

福克斯在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经常跟随奥本海默左右。他设法通过自己过去搭上的左翼组织关系,与苏联联系上。他可以借着开车去城里采购食物的机会,在路上把车停在沙漠里,把头脑中的情报写在纸上,再把纸张交给苏联特工。与他接过头的特工包括著名的“索尼娅”,索尼娅的故事太多,可以一直延伸到远东的佐尔格。

与此同时,参加曼哈顿计划的其他英国科学家也在努力把情报传给英国政府。有趣的是,同样主题的报告,写给英国政府的都不如福克斯写给苏联政府的报告详细准确。福克斯的报告有大量的公式计算。当然本书作者这么写,可能也是为了贬低苏联人在开发原子弹上的成就。

福克斯回到英国后,在哈韦尔原子能研究所领导核武器开发。他非常投入这个集体,与同事相处融洽,在被逮捕前还在努力设法解决同事之间出现的三角恋情感问题。只不过,他同时对苏联也是真心的。

英国特工说,作为间谍,福克斯的行动特别不专业。但是另一方面他又太不像间谍了。他没有组织,没有党员身份,学术极其专业。虽然几次露出了破绽,但是都躲过了英国特工的侦察。

后来他怎么败露了呢?一是因为德国军队节节败退,柏林的电报密码被盟军破获,盟军破译电报时候知道了二战爆发前盖世太保曾经发电报警告英国,有一个与共产主义有联系的科学家来到英国。盖世太保本意是给英国施压,希望把福克斯遣送回德国,没想到若干年后意外帮助英国人发现了间谍的蛛丝马迹。

更直接的原因是苏联电报员叛变和苏联大使馆犯错,苏联人把本该使用一次就作废的一次性密码本使用了两次,给英国人提供了破译密码的机会。

之后美英情报机关破案的过程不详细说了,这其中还牵扯到英国和美国互相扯皮、摔锅、争功。美国情报头子埃德加·胡佛是个野心家,要给自己树立威信,希望破获福克斯案成为自己的功劳和抓手,进一步打击美国左翼势力。

英国方面似乎更遵守法律流程。福克斯本来可以免罪,只要他拒绝承认间谍行为,法庭就不能给他定罪,但是他可能考虑到自己的妹妹受到了威胁,以及被特工“欺骗”,以为承认罪行之后还能继续从事科研工作,于是签字承认了自己的间谍行为。

英国的法官给了他最高的刑期14年。这本书说当时还有其他的科学家间谍,因为没有认罪,最终没有判刑,还获得了很好的待遇。如果福克斯不认罪,很有可能成为英国核武器的大功臣,甚至进入名人堂。

我不禁联想到,高科技领域的间谍行为,就像运动员兴奋剂,被检验出来就是兴奋剂,检验不出来就是高科技。

福克斯落网导致一系列风波,最著名的就是美国科学家罗森堡夫妇之死。他们俩因为不肯指认、出卖别人最终被判死刑。美国政府对于出卖者一般会减刑。这本书说,由此可以看出美国政府的(卑鄙)作风。

福克斯出狱后,被苏联政府设法安排去了东德,受到英雄般的欢迎。但是紧接着东德的情报部门找他谈话,他承认在被英国政府审讯的时候,交代出了自己的联系人。不过本书说他是在知道联系人已经被捕并认罪的情况下才交代,而拒绝指认其他任何人。即便如此,他还是失去了英雄待遇,在一所东德大学里安度晚年。

500

在东德安度晚年的福克斯

福克斯几乎就是一位自干五,不需要组织任命,不需要威逼利诱,自己就决定做了,因为有理想。有人说电影《奥本海默》弱化了美国政府对科学家的系统性迫害,只把矛头指向那个迫害奥本海默的官僚斯特劳斯(饰演者正是刚刚在奥斯卡颁奖礼上无视华裔颁奖人的小罗伯特·唐尼)。

500

事实是,当时的科学家和知识分子系统性的左倾,同情苏联,支持社会主义,比如著名的剑桥五杰,因此美国政府系统性地怀疑科学家。情报局长胡佛特别想借着福克斯案把奥本海默们都拉下马。本书八卦了一下胡佛,说他是同性恋。但是这个同性恋一点也不白左,特别喜欢打击左翼。

奥本海默不是间谍,也不是普罗米修斯。福克斯更像普罗米修斯,打破了美国对原子火焰的垄断,帮助英、苏获得了原子弹。不过华裔就要自己想办法了,是钱学森、邓稼先、朱光亚们为中国取来火种。

都说科学没有祖国,但科学家有祖国。我觉得,正因为科学家有祖国,才导致科学没有祖国。祝福当下的中美科学家们,很多故事要到很多年以后才会被世人知道~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