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小散还能买基金吗?

500

能不能买我们没答案,但可以为你提供些思路

经历了过去两年的整体大跌之后,2024年,小散还能买基金吗?对这个问题,笔者不敢出给答案,但可以为你提供一些思路供决策参考。

2023年,A股几大指数集体震荡下跌,上证指数、深成指、创业板指和科创50指数的年度涨跌幅分别为-3.7%、-13.54%、-19.41%和-11.24%。而且,这还是2022年大幅下跌之后的延续。刚刚过去的2024年前两个月,市场更是不平静,出现了大幅波动,其中在2月5日,上证指数一度跌至2635点,深成指跌至7683点,创业板指跌至1482点,均创出近五年以来新低。

当下,“市场还能投资吗?”“基金还能买吗?”成为投资者十分关心的问题。不过,正如巴菲特所言:“还没有人在这方面取得成功——通过预测市场本身的走势来赚很多钱。”但洞察基金净值变化背后的原因及分析历史数据和走势,仍可为投资者带来有益的思考。

为何小散买基金亏多赚少?

Wind资讯统计显示,2023年期间,全市场成立于2023年1月1日之前的主动权益类基金90%负收益。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数、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全年收益率为-11.68%、-13.52%。如果统计2021年2月18日至2024年2月5日这一期间,代表主动权益基金整体表现的Wind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区间跌幅达44.86%,基民资产遭遇大幅缩水。

500

数据来源:Wind,截至时间:2024年2月5日

另据中基协数据,截至2023年12月底,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27.6万亿元,环比增长0.53%,其中股票基金最新规模为2.83万亿元,环比增长2.07%,混合基金最新规模为3.95万亿元,环比下降1.69%。结合过去2年类似数据,可知近三年基民赎回力度不大,多数人在“硬扛”亏损。

为何小散买基金亏多赚少?主要原因可以解释为金融行为学中的羊群效应,即在金融市场中,投资者倾向于跟随大多数人的行为,而不是根据自己的独立判断来进行交易决策,当大多数人采取某种行动时,其他人往往会紧随其后,形成一个巨大的市场动量,这种市场行为往往导致了价格的过度波动或者错误的定价。

这一效应十分明显地表现在2021年初前后的基金市场。据晨星中国统计,2020年是新基金超级大年,仅2020年下半年合计募集资金就超过2万亿元,超2019年全年的1.24万亿元和2018年的8957亿元,而2021年更是前2个月就超过8000亿元,创历年最快纪录。越来越多基民积极申购基金带动更多的资金涌入,巨额资金涌入后,因公募基金持仓下限设置,基金经理主动或被动不断买入持仓股,导致基金净值非理性上涨,净值上涨后再引发基民申购及新基金火爆发行,由此不断循环,将持仓股股价和基金净值快递抬升到非理性的高位,直到泡沫被戳破的一刻。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但基民普遍性受损却是实实在在的,为避免受到羊群效应的影响和招致损失,投资者需要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正确的市场分析能力。或者至少做到不盲从,根据自己的判断来作出决策。

从数据看目前市场的位置

投资中有句名言:“买在无人问津处,卖在人声鼎沸时。”虽然未必每次都适用,但的确是经过多次牛熊轮动总结出的经验。当然,最难判断的是,到底什么时候是市场的“无人问津”时刻。

首先,从市场指数涨跌来看,2024年之前A股已经历2022和2023两年熊市,迎来变盘的概率似乎在增大:

500

另从新基金发行情况看,据Wind统计,按照基金成立日统计,截至2023年12月31日,2023年全年合计成立了1272只新基金,合计发行份额11541.50亿份,平均发行份额9.07亿份。从发行基金数量来看,是近3年最低;从发行份额来看,是近5年最低;从平均发行份额来看,是自1999年公募启动以来历史最低。而且,因募资困难,为降低成立门槛,新发基金中有404只新基金采取了“发起式基金”方式,因为发起式基金的成立门槛为1000万元,而一般基金成立门槛为2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债券型基金合计发行8198.63亿份,占到了总份额的71.06%,而主要投资股市的混合型基金合计发行份额1535.48亿份,占全年新成立基金总份额的13.31%;股票型基金合计发行份额1426.35亿份,占12.36%。

混合型和股票型基金的平均发行份额均创历史新低,基金大年常见的百亿爆款未出现,2023年仅有36只主动权益基金的募资额超过10亿元,足见2023年权益基金发行困难。

从历史规律看,权益基金的发行与市场行情似乎密切相关:市场上涨处于高位时,基金发行火爆;市场低迷处于底部时,基金发行惨淡。

500

数据来源:Wind

当然,展望市场走势,过往的数据只能作为一种参考,但如果敢于在基金发行惨淡之时逆市买入,或许能有一个相对不错的结果。对于A股后市,国投瑞银基金经理、基金投资部副总监綦缚鹏在近期的策略沟通会上称:

“只要经济没有出现崩溃式恶化,当前时点从悲观的逻辑去看A股市场可能会犯方向性的错误。当然流动性和信仰带来的股价波动难以评估,低估还可以继续低估,就像前两年高估了继续高估一样。目前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公司估值开始进入到低估状态,这些公司不仅估值低,同时也努力地在既定道路上稳步前进。”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

近年来,监管层一直致力于规范公募基金行业,力图改变“基金公司赚钱基民亏钱”的现状,2022年4月,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坚持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2023年7月,公募行业降费改革启动,管理费与托管费降至1.2%、0.2%以下。今年2月19,证监会称将加快权益类产品注册节奏,进一步丰富宽基指数基金产品及对应期权产品供给,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协同,推动引入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

丰富宽基指数基金产品,言下之意是让基民有更多的被动型基金可供选择。那么,作为非金融从业专业人员或不具备长时间研究投资的普通人,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

首先,如果看好后市,认为目前市场整体处于低位,将来会趋势性向上,但又没有特别偏好的行业,可以选择此次证监会提到的宽基指数基金产品,如上证50ETF、沪深300ETF、 中证500ETF、创业板指ETF等。这些指数基金配置的个股较为分散,行业分别也呈现差异化,优点是相对稳健,可保持近似相关指数的涨跌幅。

其次,如果看好某一个行业,认为某个行业或板块会走出比市场整体更好的行情,则可以选择相关行业指数基金,如新能源ETF、芯片ETF、银行ETF等。行业指数基金主要配置行业内的龙头和新锐个股,与行业的兴衰深度关联。

以上指数类基金又称被动型基金,相对常见的主动型基金的优势是管理费较低、基金持仓股可控,截至2024年2月21日,目前公募基金市场中,被动指数基金平均管理费率为0.49%,平均托管费率为0.1%,不到降费后主动基金1.2%、0.2%的一半。

此外,如果投资者对某一个基金经理的风格较为欣赏或信任,则可以选择这位基金经理发行或在管的主动型基金。特点是持仓配置主要由基金经理个人决定,基金经理个人的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基金净值的涨跌。

总体而言,通过基金投资是普通人参与资本市场投资的较好方式,当然,即便不具备十分专业的知识和充足的精力去了解市场,但掌握基金基本知识是对自己投资一种负责任的表现。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