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西回应“事小” 赤水河酒下架兹事体大

2月19日晚,风波中的梅西在微博发布视频,对此前中国香港缺席事件再次进行了回应,称“真的因伤无法比赛”,这一回应也引发了网友在评论区激烈辩论。

500

在19日的视频回应后,网友在视频的评论区进行了激烈辩论,部分网友对于视频说法并不买账,认为时隔十多天后才再次回应,是为了挽回中国市场,并认为部分账号存在“洗地”的嫌疑,也有部分网友认为运动员伤病并不少见,可以理解。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虽然梅西登场门事件后,梅西代言的各大品牌都保持沉默,但赤水河酒已经悄悄暂时将产品从京东平台下架,微博也清理一空。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是足球迷,但不是梅西迷,我更喜欢罗纳尔多,巴西的那个。有的网友对再次道歉(其实是情况说明)的梅西,仍选择不原谅,这是他的自由。

然而,赤水河酒已经悄悄暂时将产品从京东平台下架,微博也清理一空,这是一个必须要做出的抉择么?这一举动是否合乎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是否应该允许每个人拥有不同的选择权、观点和意见,而不是简单地通过封杀某个品牌或产品来解决问题?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个多元、开放和包容的经济体系,同样也是一个社会运转体系。它允许不同的声音和选择存在,并通过竞争和消费者的选择来决定市场的走向。这种体系下,企业和代言人之间的关系应当是建立在平等、互利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之上的。一旦代言人出现问题,企业当然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就应该无条件地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放弃整个市场。

赤水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下架相关产品未必是自愿的,相关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涌进赤水河酒的社交账号,喊话品牌方希望与梅西解约。或许正是迫于这种压力,赤水河最终下架了产品。

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产品下架并不总是最佳选择。首先,这可能会给消费者带来困惑和不满。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除了考虑品牌形象和代言人等因素的影响外,更会看重商品本身的质量和性价比外。在以上因素的价值排序中,有多少用户是冲着梅西的名字去买酒的?还是更因为喜欢赤水河的酒而下单?如果仅仅因为代言人的问题就下架产品,那么,这部分消费者的权益如何得到保障?换言之,买赤水河酒的人都是球迷么?会不会有相当比例的用户不是球迷,不关心足球,不知道梅西是谁。现在,他们买不到赤水河酒的相关产品了,这公平么?

同时,这也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企业在代言人身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资源,一旦代言人出现问题,企业选择下架产品,那么之前的所有营销和生产投入都可能化为泡影。

受影响的绝不只是赤水河和消费者。在市场经济中,每一环都紧密相扣,如同精密的齿轮系统,商品的流通和交易循环是其活力源泉。一旦某一环节因故中断,就可能打破原有的市场平衡,产生一系列深远且复杂的经济和社会影响。

从供应链角度看,赤水河相关商品下架意味着销售渠道的暂时封闭,直接影响生产企业的销售收入和现金流,进而造成销售量下滑,库存积压,对厂家形成资金链压力,甚至威胁到相关工人的就业稳定性和收入水平。如果风波继续,产品始终无法上架,说不定就要有无辜的工人为此失业了。

在市场竞争维度上,商品下架使企业丧失了一段时间内的市场份额,竞争对手可能会趁机抢占市场空白,重塑行业格局。而企业在重新上架并恢复市场信心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付出额外的营销成本,更面临市场地位重构的挑战,这无疑加大了企业经营风险。

再者,从消费者选择权的角度分析,商品下架使得部分消费者短期内无法购买心仪的赤水河相关产品,可能转向替代品,从而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对企业长期发展带来潜在影响。

据报道,2022 年 2 月,贵州遵义市习水县政府与贵州中楚酒业(赤水河酒生产厂家)签约,中楚酒业将从该公司投资 50 亿元建设 "万吨酱香酒技改扩建项目"。该项目预计占地面积 600 多公顷,年产传统昆沙酱香酒 12000 吨。按照规划,未来还要在全国建立四大项目,五年白酒业务收入超过 200 亿元。可是,这一风波如果没完没了,相关扩建项目能继续么?生产出来的酒如果都堆在仓库里吃灰,企业能挺多久?

此外,商品下架还可能触发市场经济中的“蝴蝶效应”,即一个微小变化能引起整个系统的连锁反应。赤水河相关产品下架,其他与其合作的相关企业和上下游产业也可能受到波及,原料供应商、批发商、零售商,等等,资金被挤占,货品不能卖,没有收入,这其中,有相当部分是中小微企业或者个体户,他们更经受不起这样的折腾。

可见,赤水河相关商品下架并非简单的商业行为,它触及市场经济体系的多个层面,包括但不限于供求关系、市场竞争、消费者权益以及产业链协同等关键要素,可谓牵一发动全身。

市场经济的核心在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自由竞争。在一个正常的、开放的市场环境中,企业与代言人只是合作关系,不是捆绑关系,代言人引发争议,而且孰是孰非尚未完全定性的争议,企业不应该为此付出产品全面下架的代价。

同样,鼓励多元化与包容性,在纷繁复杂的舆论环境中,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应当得到充分表达。这意味着消费者有权基于全面的信息做出判断,企业也有权在确保符合法律和道德规范的前提下自主决定,是否要和代言人继续合作,是否要下架相关产品。

很明显,面对梅西风波,有网友表示质疑,但也有网友对此理解和支持梅西的决定。他们都属于公众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因为前者的原因,赤水河相关产品全面下架,其他消费者的选择权被剥夺,这是一个合情合理的结果么?

中国社会历来强调和谐共处与宽容理解,但面对类似事件时,如何在维护公众情感和社会正义的同时,保持理性看待问题,对于梅西背后企业、消费者及整个市场环境的影响如何评估,亦是对社会治理智慧的考验。过度严苛的舆论环境不仅可能殃及无辜者利益,也不利于营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宽松营商环境和社会文化氛围。

也因此,梅西事件及其后续影响,无疑提供了一个多维度审视社会文化观念、市场经济逻辑以及企业社会责任的观察窗口。我们需要倡导建立更加公正、理性和包容的社会评判机制,以期在保障各方权益的基础上推动社会经济文化的健康发展。更重要的是,动辄“封杀’并且强迫其他人、企业一起这么做的口号,不该成为所谓的主流,每个喊着此类口号的人,应理解其背后所蕴含的市场经济原理,即企业是在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应对潜在危机,而非被外部压力强制封杀。只有当市场竞争规则得到充分尊重,消费者权益得到有效保护,企业才能在风波中不至付出远超合法合理范畴的代价,经济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毕竟, 从“不争论”到“不折腾”,是伟人明确提出的要求,也是2024年中国经济继续走向复苏、保持开放的基础所在。梅西和足球“事小”,经济兹事体大。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