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为什么我们能成,越南朝鲜甚至印度差点意思

改革开放为什么我们能成,越南朝鲜甚至印度不行

你要知道,改革开放是两个词,改革和开放合为一体的缺一不可。光有改革没开放卵用没有,而开放的前提是人家愿意跟你打交道做生意;为什么恰恰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才会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呢?为啥建国初期, 原子弹已经引爆的时候没有进行改革开发呢?那就只有一个答案,唯物主义的思维就可以得到答案,因为那个时间点是最好的时机 !

500

时光机回到那个时间,如果选择那个时机我们看看发生了什么?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美国时任总统尼克松决定向以色列提供22亿美元的紧急军事援助,包括武器、弹药、飞机、坦克等。这一举动激怒了阿拉伯国家,尤其是石油输出国。石油输出国组织为了打击对手以色列及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宣布石油禁运,暂停出口,造成油价上涨。原油价格从1973年的每桶不到3美元涨到超过13美元,是20世纪下半叶三大石油危机之一。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引发了通货膨胀、经济衰退、失业、贸易逆差等问题。

500

西方各国普遍对扩大市场如饥似渴,急于甩出低端制造业压缩成本!

与此同时美国深陷越战泥潭国力大损,石油危机导致的油价上涨,使得苏联在七十年代实力大为增强,冷战局势变为苏攻美守。

美国为了对抗苏联寻求与中国合作。所以有了尼克松在第二年访问我国。在此之前日本的低成本优势占据美国大部分市场,此时日本不仅在石油危机中损失惨重,同时还遭到美国贸易战打压,经济发展遭遇瓶颈,如果找不到新的市场增量,那么日本失去的30年将大大提前,所以日本急需通过打开中国市场来寻求新的贸易增量,于是72年日本就跑来建交。

500

香港初级加工制造业在石油危机中遭受双重打击。一方面是石油原料价格高企,成本打不住;另一方面,全球展开贸易保护,客户搞不定。对于香港,还有第三重打击。

韩国,新加坡,台湾,现在都在拼命发展出口经济。曾经在各个行业全面领先的香港显出疲态。

在纺织、制鞋、塑料、五金、电子、机械行业,60年代初,韩新台的出口总额还不到香港的零头,但1975年,韩国和台湾已经超过香港。香港在纺织,塑料,金属这些支柱行业全面落后。剩下的优势,只体现在玩具和成衣。

香港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土地资源缺乏对产业发展的制约越来越严重,企业家们对利用大陆的人力和土地转移发展产业有极强的动力。

500

当然还有中国市场的庞大体量蕴含的广阔的消费和贸易机会,本身就是中国吸引对外合作最大的筹码和底气。

总的来说,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改革开放并不仅仅取决于中国自己,而是整个世界政治经济局势,包括石油危机,越南战争,美国联中抗苏,日美贸易战等种种因素作用下,天时地利人和全部具备情况下发生的一场中国和整个西方世界的双向奔赴。

所以在70年代和80年代基本就是中国一说要开放,香港,日本,西欧和美国的政治家和企业家们一个个兴高采烈争着抢着来谈合作,送资金送技术,生怕自己落了后,丢失了大好机会。

这么好的外部国际局势真的是只能说国运才能解释的通,内部30年的工业化发展,基本完成内部整合和基本的工业化。正好此时赶上了电子化工业革命的浪潮,内外联动,推着我们国家朝气逢勃!英明的领导,正向的激励政策带领我们发展进入新时代!

所以印度的改革开发,越南的革新开放甚至于朝鲜的改革开发,真的与我们没办法,内外因素完全没办法相提并论!所以更不用说发展这么久的预期结果!

所以我之前说过中国真得感谢阿拉伯兄弟,某种程度上中国的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很大程度都得感谢他们1973年决定对西方发动石油禁运的那天。

试问,越南、朝鲜和印度与我们相比还有什么胜算呢?所以国内国外对比一个国家的发展很重要,打铁还需自身硬!所以我们一如既往的拥抱开放,坚持改革,发展生产力!

500

与君共勉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