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起摇太阳》:用生命作为承诺,完成一场高难度的命运舞蹈

文 | 星河

如今的春节档需要什么样的电影?或者说观众老爷们能接受什么样的电影?面对愈发挑剔和理智的市场,我觉得如何“敲”开观众的心灵并获得认可该是一门深邃的学问。如果需要举例说明的话,《我们一起摇太阳》大概就属于能让观众一边黯然神伤一边欢天喜地的好榜样。

500

春节档电影《我们一起摇太阳》,是档期内唯一的爱情片,导演为韩延,是“生命三部曲”的终章,影片由彭昱畅和李庚希主演,部分取材纪实报道,有生活根基,有细节,有一定比例的浪漫设计和理想化想象,当然,也包含必要的幽默元素,和此前不少人的期待一样,是部“笑中带泪”的作品。

怎么形容这部电影呢?它冷静而放肆,醇厚又绵长。在两个身患重症的年轻男女身上,我竟看到了一种对生活肆无忌惮的迎战,也看到了一种对生命发自肺腑的感动。

500

在此之前,韩延“生命三部曲”的前两部作品《滚蛋吧!肿瘤君》《送你一朵小红花》,除了为观众提供了欣赏功能之外,也让社会公众对于病症的认知,这两部电影在市场上也产生了一些深远的影响,属于要演技有演技,要故事有故事的值得回味的好电影。

它们的意义不止是唤醒人们对疾病患者平等以待的意识,更让人们思考如何拥有尊严勇敢生活,电影所承载的爱与善良、勇敢与希望等元素,被时间沉淀了下来,并渐渐深入公众意识,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温情柔和亦不乏力度有温度的影像记忆。

如今这部《我们一起摇太阳》延续了前作男女主角在悲观中前行、在无力后有力,在绝望后反击的精神力量,同时它也更为靠近苏珊·桑塔格对“疾病的罗曼蒂克看法”——它激活了意识……它能把人的意识带入一种阵发性的悟彻状态中。

或者再直白些理解:

生命万岁!咱们撒欢了地活!

500

彭昱畅在《我们一起摇太阳》中展现的看似不可理喻的情节,尤其以自己觉得可以与外星人联系为代表,完全符合桑塔格对“疾病浪漫化”的定义,这个人设是癫狂的,也是值得同情的。甚至在某种角度他的一些特质还契合了当下很多人的执着与无奈。因此极符合人们对悲情意味浓厚的主角的既定设计:

既然如此,索性放开,唯有装傻,可以使人摆脱沉重的现实生活,冲出生活设置的束缚,从而赢得更多、更大的自由。也正是这样的人生桎梏,反而绽放出生命不可复制的绚丽之花。

这也是韩延为什么敢于在他的电影里,大量使用浪漫与喜剧元素的理由,因为剧情愈是超脱现实生活经验,就愈会使观众尽快走出同情,继而将同情内化为羡慕与欣赏,最终变成对疾病的理解,对生活目标的追求。

《我们一起摇太阳》的一场高潮戏时是吕途(彭昱畅饰)带着外星信号接收设备走上屋顶,与留在屋内的凌敏(李庚希饰)通过对讲机对话,角色这么做,是想配合完成一次与外星人的交流,而编导如此处理,是希望把日常生活戏剧化,使得角色可以在类似舞台的场合中,被激发出更为感性的台词,继而加速两个人感情的升温,并直击电影主题:

我爱蓝天白云世间万物,更爱生活中遇到那迎面走来的你。

如此一来,男女主爱上了生活,我爱上了男女主。

500

我能懂吕途因为不小心伤害到凌敏,让她在透析瘘痛到哭泣时也跟着自责的感觉;也能懂凌敏变着法儿地劝吕途接受手术时“再来一瓶”的白色谎言……只因在生命中双向奔赴的妙人儿彼此治愈了对方。恰好这种方式在观众的理解中看似不可能,却在两个身患疾病的人眼中一切都合情合理。于是理论上应该发生的“悲悲切切”在电影里成了“可可爱爱”,于是我笑了,观众笑了,男女主也笑了。

与其说故事打动了我们,不如说是故事中潜藏的对生命的美好憧憬激活了我们对未来的向往和热爱的勇敢。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一起摇太阳》在处理男女角色情感进程时,有板有眼,循序渐进,如此自然的情感关系递进,同样是今年春节档献给观众的纯爱“补剂”。病患促进了角色性格的外向表达,促使他们更渴望与外界交流,但在内里,角色似乎更愿意停留在一个易防难攻的堡垒内,仿佛这么做,可以让自己变得更为强大,而这些在观众看来,两人之间的关系建立得如此坚决又如此迟缓,最终却让人坚信他们之间的忠贞,并……坚不可摧。

好久没看过这么纯爱的电影了。

500

至此,《我们一起摇太阳》中彭昱畅与李庚希的打情骂俏,互为进退,其实是他们在用生命作为承诺,完成一场高难度的命运舞蹈,无论结局怎样,过程注定精彩。

《我们一起摇太阳》的片名命名,“我们一起”要重要于“摇太阳”,前四个是现实主义,后三个字是浪漫主义,如果没有了现实主义作为注脚,浪漫主义未免陷入虚空的想象。

500

在人物与剧情设计方面,《我们一起摇太阳》也妥帖地迎合了主题,并没有一味强调男主角要牺牲自己为女主角留出健康的肾脏,而是不断叙述女主角的美丽与阳光是拯救男主角求生心切的良药,他们的互为拯救,或者用“双向奔赴”这一流行的说法去诠释二人之间彼此成就对方的自然而然与顺理成章,才是这个故事的核心表达。

爱情作为客观元素,是服务于“活着就是胜利”这一主观目标,再准确点说,人生除死无大事。既然我们还活着,那么有什么理由不感激、不互勉、不爱慕迎面走来的一起呢?影片的结局以及出字幕时间的彩蛋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最后我想说的是:

不要把这样的故事,当作他们改变命运的个例,他们的能量在银幕上显得很伟大,他们的真实遭际在现实中会让他们很弱小。当电影遭遇现实,我们对“他们”的主动关怀与帮助同样也是一场双向奔赴的美好故事。如果可以从家庭、社区、社会、国家等大大小小各个层面得到真切的尊重与关怀,相信这才是帮助他们,乃至我们走出困境,迎接未来的美好感召。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