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是我们的文化象征及瑰宝之一,但想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美学范式基本不可能
【本文来自《惊艳春晚的“古代时装大秀”是如何诞生的?专访春晚美术顾问》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千古独我风流
第一个问题,能不能举办中华美学服饰周,压倒巴黎时装周,用我们自己的定义成为全球顶级的美学标准?而不是让西方人用怪异打扮的几个中国女模特去定义中国人的美学?
第二个问题,节目中几个女明星穿的衣服,能不能规模化批量生产和市场化?让普通老百姓穿得起?能不能进一步改良适用于日常生活工作?
第三个问题,全国各类协会团体的优秀精英,能不能主动带头在日常生活穿我们自己的衣服,引领新的社会风气,展现民族古典美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
汉服的确是我们的文化象征及瑰宝之一,但想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美学范式基本不可能,除非我们能融合传统中华审美元素创造出了具有现代审美范式又被广泛接受的服饰。汉服虽然有独特性的,但其他种族的民族服饰也同样具有独特性;我们觉得自己的美,他们也觉得自己的美,比如“头顶一块布,天下我最富”的阿拉伯长袍,即在独特性上我们汉服没有优势。这些前现代的各民族服饰实际上是特定地理环境下农耕或游牧或鱼牧或商业贸易文明生存生活方式在衣着上的反映,在进入近现代后,随着商业贸易、工业、文化的全球化,各民族服饰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被符合现代社会生存生活审美的服饰所取代,这种取代可以说是非暴力普遍自觉自愿接受的,即现在“西化”审美的服饰是在竞争中潜移默化成功的,小到帽子、手套、袜子、内衣裤,大到衬衫、西装、连衣裙、风衣、夹克等等,都是现代社会生活的产物,这不是各民族传统服饰所能反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