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西香港行与彩礼纠纷

梅西在中国社媒发文:希望有机会回来,为香港地区的球迷朋友倾力献上比赛_风闻 (guancha.cn)

当你一厢情愿地把一件事提到它不配的高度,如果最终未能如愿,你就会歇斯底里的宣泄情绪而非诉诸讲道理或者用法律保障自己的权益。

这件事里,最一厢情愿地有两方面,一个是买了高价票没看到梅西极度不满的球迷,另一个就是特区政府。

球迷很好理解,他们的朴素理解就是“货不对板,要求退票”,但这种事在非实体商品的商业比赛里很常见,官司打不赢。

特区政府的行为就比较值得玩味了,作为所谓“法制明星”的香港,特区政府本次竟然也选择和普通球迷一样“无能狂怒”,而不是选择更有威慑力的“诉诸法律”。

原因恐怕很简单:梅西缺赛的行为肯定是不违反合同约定的,抠合同条款,特区政府打不赢官司。

而香港地区的法律体系也不掌控在特区手里,特区无法推动一项政治判决来抚慰民意(哪怕可以特区应该也不会做,很多跨国合同的仲裁地选在香港,本身就是看中其相对独立,少有政治判决的特点。为了这件芝麻小事污损了名声,显然是得不偿失的)

事实有利诉诸事实,事实不利诉诸情绪。2024年的普罗大众都已经熟谙这个招式了。

那么这个情绪如何合理化呢?——由于梅西过去对华表态污点满满,扣他个反华或者种族歧视的帽子可信度不会差的。

至于是主观恶意还是拉美人常见的那种“普遍而平庸的恶”,这不重要,没人想听也无法证实(除了过去的纳粹,现在的美国红脖子,谁会直接承认自己种族歧视)

以上并不是这件事最关键的地方,关键的地方在于香港球迷以及特区政府,为什么会把一个商业比赛捧到如此离谱的高度。

尤其是特区政府,直接上升到接待国家元首的排场,一厢情愿自以为:“我们超规格接待了,您也该回报我们以顶格履行商业合同。这样的互惠互利才是想长久做生意该有的默契吧。”

你真的有拉动本地旅游业的想法,为什么不把核心诉求,比如“梅西必须上场XX分钟写进合同里呢?”,这么多钱都花了,再加点钱换取特殊条款,确保营销效果有什么难的?

这就是一件鲜活的“彩礼纠纷案件”——男方给了高额彩礼,女方骗婚不退款或仅退一点点。

过去最高法早就三令五申说的嘴皮子都要破了:“没有法律意义上的彩礼,所谓社会上的‘彩礼’,在法律上都按‘赠予’处理,道理上也不能挂钩是否结婚。否则不是挑战了更底线的‘婚姻自由’原则了?”

女方要彩礼,你就别给,不给你怎么会受骗?你心甘情愿给了,女方又不结婚,你要求法院主持公道,法院也很为难。法院又不能明说:“要彩礼你就别结婚。”

但习俗么总是顽固的,彩礼又是如此地普遍,以至于到今天——“如果有确凿证据证明女方骗彩礼,法院应支持退还。”这种中国特色的例外条款被写进了法律,给赠予规则开了个矛盾的例外。

只要还有脑残粉,有饭圈经济,这种“广义彩礼纠纷”,就不会有断绝的哪一天。

从个人层面来说,这个问题永远不可能断绝。但像特区政府这样官方机构层面被套进去的事情,绝不能再有下次了,制度设计上应予以制止。

至于现在冲在最前面“为民请命”的霍启刚,他想用这件事给自己积攒人望的意图太明显了。从他过去的发言里,我也相信他本心里也是个爱国者,但这种不冷静迎合民粹的风格,应该不是组织部所期待的。

如果这件事还有什么未知的风险的话,就是要不要借沸腾的民意通过推动一次“政治判决”,为香港司法制度的改革凿出一条裂缝,先把光透进来。让中央干预香港司法先埋下一条草蛇灰线。如果真是如此,则其意义也许无比深远,足以写进政治学教科书的那种。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