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北博士涌进中学,学历再次输给学区房
深圳“高考移民”事件余波未了,近日,深圳“四大名校”之一的深圳中学公布新聘教师的“超豪华”名单,又制造了一个舆论焦点:
该校2019年拟招聘35名教师,均为研究生以上学历,3人是博士(后);其中清华、北大毕业生有20人,还有1人毕业于哈佛。
上个月,深圳中学另有一份公告,展示了目前该校拥有的名校教师,博士硕士数量:
学校共有教师400余人,其中硕士200多人,博士29人。教授、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竞赛金牌教练、名教师等40余人。其中毕业于北大的26人、毕业于清华的13人,这39人中硕士25人、博士10人(博士后2人)
中学教师学历如此“高配”,是高校学历在贬值,还是教师职位在升值?
1清北硕博当中学老师,不是新闻
马前卒工作室搜索旧闻,发现三年前就有类似新闻。
2016年,北京市的人大附中发布公示,16位拟选聘的教师均为硕士及以上学历,其中博士9席;毕业院校集中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其中北大毕业生6名。
2017年,北京市十一学校招聘咨询师/心理咨询教师,第一条要求即是:海外留学博士,硕士博士均就读海外者优先考虑。
而该校官网显示,来自北大、清华、中科院等名校的中方博士已有84人。
再往前追溯, “最有天赋数学博士后当中学老师 导师心痛”的新闻发生于2013年。
普通人还在大惊小怪,但在上海教育界人士看来, “博士老师”根本称不上新闻。以浦东复旦附中分校为例,一个化学组就有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的3位博士。
深圳也是一线城市,深圳中学这次制造的新闻,自然是“历史进程的一部分”。但即便在深圳,深中也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
2017年创办的人大附中深圳学校,目前有特级教师7人,博士及博士后27人,毕业于北大、清华、北师大、北外、人大的教师共45人。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超过52%。可见硕士及以上学历正日益成为深圳重点中学的“标配”。
2为何要去中学?
深圳中学之所以能够吸引来这么多的人才,说明薪酬至少不会太差。
马前卒工作室找到了深圳中学的招聘条件:
深圳中学提供一流的教师薪酬和福利待遇(解决深圳市户口和事业编制、强力措施保障并帮助教师解决住房),更能提供施展才华、实现教育理想的平台。
薪酬虽然没有明说,但我们可以通过其他学校的待遇推断。
按照各种消息推算。深圳中学教师,本科学历年收入22万元,硕士学历平均年收入26万元。而根据国家统计局报告,2018年全国公办教师平均工资9.23万元,深圳的中学教师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多万的年薪在深圳不算坏,但是和互联网、商业界为同等学历开出的薪酬比,似乎又太少了一点。公办教师每年另有近两个月的额外假期,但晋升前景远不如政界和企业界,如果只求稳定,当公务员也可以有类似的效果,为什么这么多名校生挤进中学?
3阶级传承 求稳第一
以前一则报道的只言片语提供了线索:
在北京这类城市,中学教师大多能够解决北京户籍以及未来子女的入学问题,这在有些时候比高工资更具吸引力。
……尤其是现在在留京指标越来越少,做中学老师是获得北京户口的一个很不错的途径。
目前深圳落户门槛近乎于0,显然户口不是主要的吸引力。那么,就是子女入学待遇了?
深圳中学的官方网站下有这样一段内容:
http://www.shenzhong.net/news_78/2480.html
鄢志俊老师首先对学校为教工子弟们提供的优质学习资源表达了感谢……
朱校长认真听取老师们的发言后,发表了讲话。他表示,学校会尽力为本校教工子弟提供学习机会。但是,这样的学习机会,教工子弟有依赖之后变得没压力,可能会让好事变成坏事,让孩子们养成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不好管理。他希望老师们在教育好别人的孩子时,也能关心自己的孩子,抓好学习,最好是让他们都能考上高中部来。
如果我的阅读能力没出错的话,上面那段话显然意味着深圳中学的教工子弟可以免试入学,完全不需要为学区房或是考试成绩操心。
入读深圳中学意味着什么?
作为教师子女,家庭教育条件应该高于普通学生。所以,教师到深圳中学任教,等于为自己的子女预定了一张中山大学保底的大学门票,稍微努力一下,大学排名就不会低于自己的父母。
这份待遇很难用钱衡量吧!
其实还是可以的。
上图可见,深圳好一点的初中小学,学区房过去一年每平米的涨幅超过5000元,如果是100平方米的房子就是50万!相比之下,每年少赚个二三十万,就不算什么大事了吧……
而且,学区房只意味着入读较好的初中,并不能保证子女入读重点高中。现在深圳中学的朱校长亲口许诺“尽力为本校教工子弟提供学习机会”,对很多人来说,这份诱惑足以抵偿中学教师和其他职位的待遇差距。毕竟,在深圳,大学教授也得为学区房发愁:
这一社会现象早已被网民观察到了,知乎上有个2000回答的问题,热度达到480万。
深圳中学的教师身份隐含了不止一套学区房的溢价,清北毕业生当然愿意用自己的学历“现货”来换一个中学教师身份。
总之,大多数人上班攒钱,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保持自己的家庭阶级地位。而重点中学教师的隐形福利恰恰可以为下一代“保底”。
对于时刻担心滑落到无产阶级的中产阶层来说,这份安全感很值钱,甚至比自己同学的高薪、正处级待遇都值得追求,所以清北毕业生纷纷涌入重点中学,为阶级固化添砖加瓦,这是一个很理性的选择。
至于教师子弟免试入学是否合理,学区房被炒出天价是否应该,那就是另外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