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邪的航天人:外国人能搞的,中国人一定能搞!

来源:央视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我国航天事业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

▲ 5月18日央视《新闻联播》头条——中国航天:飞向太空的壮丽征程

从1970年我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进入太空到如今,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突破300次发射,中国正在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

火箭专家龙乐豪院士已经81岁高龄了,但他依旧活跃在运载火箭研制的工作中。不久前,他又一次来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亲眼见证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突破300次。

龙乐豪

第一个一百次花了37年,第二个一百次花了7.5年,第三个一百次花了4.25年,这样的成绩还是很醒目的。中国航天主要是在包围与封锁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上世纪80年代初,把卫星送入距地面36000公里的太空轨道还是西方航天大国垄断的高技术。正是许许多多像龙乐豪这样的科学家,带领团队,历尽曲折,不断前进,才让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掌握这项技术的国家。由此,中国航天才有了发射通信卫星导航卫星月球探测器的能力。

500

龙乐豪

我们相信外国人能搞的,我们也应该能搞。尽管对我们封锁,无非是多吃点苦,把它搞成了。

外国人能搞的,中国人也一定能搞。这是很多像龙乐豪一样的老航天人常挂在嘴边的话。新中国成立之初,包括钱学森在内的一大批科学家,怀抱着让祖国富强的理想,辗转回国,成为中国航天第一批拓荒者。

钱学森

陈赓大将就问我,中国人搞导弹行不行?我说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中国人比他们矮一截?

就这样,新中国的航天事业从研制导弹起步了。尽管从今天的角度看,这是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路,但对于当时的新中国,这一步迈得无比艰难。1962年,中国人研制的“东风二号”导弹就要进行试验。

梁思礼

我准备凯旋而回,因为我充满信心,这发导弹要打成。结果导弹起来以后摇摇晃晃,最后掉到发射台前面大概300多米的地方,炸了一个十几米的大坑。

谁都不相信中国可以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把航天搞起来。但不信邪的中国航天人经过17项大型地面试验、105次发动机试车,终于在1964年6月29日让“东风二号”发射成功。这也使中国人认清了:搞航天,只有自力更生一条路

沿着这条艰难的道路,几代航天人不懈努力,留下了一个又一个让世界为之惊叹的科技丰碑。

1970年,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把我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太空,我国是世界第五个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

500

2003年,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我国成为世界第三个独立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500

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发射升空,我国成为世界第一个对月球背面进行着陆探测的国家。

500

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设计师胡炜正在为下一发火箭发射任务做准备。他说,老一辈航天人把接力棒交到了他们这辈手里,就不仅要做国外能做的事,而且要做得更好。今年中国航天的发射次数还将突破30次

胡 炜

运载火箭的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这也决定了我们的历史使命。我们要做好下一代运载火箭的规划和研制,做出更大、更好、更强的运载工具。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传承着这份精神,中国开启了迈向航天强国的新征程。今年,重型运载火箭已经展开关键技术攻关,中国航天未来更大更新的舞台,大幕已经拉开。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