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为什么普遍对中国反感?

日本驻华大使垂秀夫曾经在一次媒体交流会上发表了一个公开声明,他提到:在日本国内,有超过90%的日本国民对中国反感,建议中方对此要进行深刻反省。

这是一个十分奇怪的现象,要知道,中国在历史上并没有侵占他们的领土,掠夺他们的财富,在反侵略战争取得胜利后还主动免除了巨额战争赔款,很多中国人甚至在生活极度艰难的情况下自愿扶养日本的孤儿……但许多日本人仍然对中国抱有敌意。其反感程度大大超过在日本扔过两颗原子弹,在日本驻军,并出手遏制日本发展的美国。

很多人总是从道德层面来看待这个现象,引用北宋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对日本人的评价:“知小礼而无大义,拘小节而无大德,重末节而轻廉耻,畏威而不怀德,强必盗寇,弱必卑伏。”应该说,司马光对日本人的归纳还是很准确的,但这也只是在现象层面。更深层的原因只能用生存模式来解释。

日本作为孤悬海外的岛国,和英国一样,由于资源制有限,必须通过对外扩张扩大生存空间。在日本周边国家中,也只有中国的国土和资源才能够满足其对土地的渴望并消除其孤岛恐惧症。人的心理机制有一个误区,就是会在潜意识里会把符合自己欲望的行为“合理化”,让明显是不道德的行为变得“正义”。为了心安理得地掠夺一个从未伤害过自己的国家,日本人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在心理上将对方妖魔化,然后让自己的敌对行为看上去理所当然。只有从这个视角,才能解释日本官方对中国的一系列挑衅行为(插手台海、南海,参拜靖国神社……),以及日本民间对中国的反感心态。

对此,中国不要寄希望于单方面的示好来改变这种现状,只有在经济上将日本纳入中国的产业链,让日本的生存状况完全取决于中国的繁荣时,这种情况才有可能改变。在这之前,任何好心都会当成驴肝肺的。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