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突破:22nm制程256核心芯片问世,瞄准1600核心

500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成功研发出256核心芯片,名为“浙江”,采用先进的22nm制程技术。这一成就标志着中国在大型芯片设计和制造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展望未来,科学家们的目标是将核心数扩展到惊人的1600核心,为此将利用整个晶圆,创造出“晶圆级芯片”。

该芯片采用了流行的chiplet芯粒布局,分为16个芯粒,每个芯粒内有16个RISC-V架构核心,总计256核心。这些核心支持可编程和可重新配置的特性,通过网络芯片(Network-on-Chip)和同步多处理器(SMP)的方式相互连接,同时不同芯粒之间采用D2D(Die-to-Die)接口和芯粒间网络(Inter-chiplet Network)进行互连,最终共同连接到内存。这一设计还利用了2.5D中介层封装技术。

500

500

500

令人惊讶的是,尽管制造工艺仅为22nm,但该芯片在低延迟、整体性能和功耗方面均表现出色。虽然存在疑问22nm工艺是否足以支持1600核心,但由于中芯国际已经拥有更先进的工艺,因此科学家们对未来的拓展持有信心,认为这一挑战是可以克服的。

这一研发成果引起了行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半导体领域,对于中国在芯片制造方面的实力和潜力产生了新的期待。在全球半导体竞争中,中国正逐渐崭露头角,不仅在设计创新上取得进展,还在制造工艺上取得了一系列关键突破。

此前,2019年,Cerebras Systems发布了世界最大芯片“WSE”(Wafer Scale Engine),使用台积电16nm工艺,拥有惊人的面积、晶体管数量、AI核心数量以及内存和互连带宽。中国此次的256核心芯片成果,无疑在全球大规模并行处理领域引起了新一轮的瞩目。在技术不断演进的今天,芯片的创新设计和高性能制造正成为科技进步的关键推动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整理自网络,仅供交流学习之用。如有内容、版权问题,请留言与我们联系进行删除。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