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对中国母亲的发展回报无愧于心
观网上关于东北为什么没有发展起来,为什么落后有很多声音,我写的要对东北感恩的留言也引起了很多争论,虽然没读过多少书,但是我还要在这为东北打抱不平,虽然,我的祖籍也不是东北,我的曾爷爷也是从山东闯东北过来的,但我自认为,我永远都是东北人。我为东北自豪。
首先,我们都是中国人,全国人民,每个省都为中国的发展壮大崛起做出了贡献,这点我永远都承认。
其次,我的观点是,东北作为共和国的长子,它在祖国妈妈积贫积弱的时候,勇敢的站了出来,用自己的资源滋养了全国,支援了全国,它最早开发,最早当家,在计划经济时代,就耗干了自己,成全了其他弟弟妹妹,现在改革开放,特别是南方发展起来了,但是请你们记住,在你们啥也不是的时候,是东北默默哺育了你们。
东北人的家国情怀是最高的,人与人之间的情义也是最浓厚的,在全国各地还筚路蓝缕的时候,责任担当,一腔热血的东北人早就全力以赴,把整个自己最好的东西都献给了祖国大家庭里的弟弟妹妹。
东北亚经济研究院院长王洪章:东北对千疮百孔、百废待兴的新中国经济做出了的巨大贡献。这个贡献奠定了中国改革开放前30年的经济、科技、社会发展等各个方面的重要基础。东北在历史上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我国改革开放以后重要的工业基础、管理基础和精神基础,因而能够在此基础上,加快改革开放、参与全球竞争。
作为成立之初的新中国,需要根据国家财力和工业发展的轻重缓急安排工业项目。所以就产生了以资源配置为核心的计划经济,而东北则是计划经济调配的重点。我国在接触西方工业文明百余年之后,才开始建设自己的工业体系,而且是完全依靠自己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工业门类,成功地完成了全产业链条的国家工业化。东北对全国的贡献也奠定了共和国“长子”的地位。东北利用自己的工业基础和资源优势,支援全国的经济建设,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都为全国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创造的价值也是巨大的。可以说,东北在支援全国经济建设过程中,点燃了自己,照亮了全国。
东北三省上缴的税收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53—1988年,辽宁工业企业为国家提供的利税,相当于同期国家投资的4倍多。1953—1994年,辽宁共计上缴中央财政3 234亿元。1950—1952年,吉林的财政总收入7亿多元,向国家上缴了5亿多元,上缴比例达75%。 “一五”期间,黑龙江向国家上缴的利润高于国家给予的工业投资3倍多。1953—1987年的30多年间,黑龙江调出煤炭3亿多吨、木材2.69亿立方米、原油7.25亿吨、粮食6 475万吨、发电2 387万千瓦,同时还有大量的矿产、矿山设备、机床、钢材和车辆等工业制品,相当于上缴中央财政467.3亿元。东北三省对全国的价值贡献在当时是任何一个经济区域所不能比拟的。
东北落后,特别是人的思想观念落后,官僚主义严重,没有发展起来,好像还拉国家发展后腿了,这些我们东北人自己都承认,但是,如果你不是东北人,希望你对东北尊重些,东北不差你的,我在留言里面说了,在计划经济时代,东北的原油原粮原木原煤大量开采供应全国,也可以说是支援了全国,东北没有赚到钱(利润),这一点我希望你能清楚。东北目前遇到的困境与它长期的高额付出存在必然的联系。
事实上东北大部分资源都不是东北地方所有,比如石油,煤炭,森林,粮食都是央企不归地方所有,地方管不到他们。
大庆石油管理局,它的原油产出了多少?为国家贡献了外汇和税收(大庆油田从油气开采中获取丰厚利润,按照税法规定的税率缴纳资源税,将巨额资源税收入上交给国家,),有多少落在东北了。我想说,东北即使不发展工业,仅仅靠它的资源,它都会很富裕。
计划经济时期,东三省无偿调拨了大量资源,包括石油等国家稀缺但因为外汇储备不够而无法购买的重要工业资源。“调拨”是分税制改革之前,计划经济时代下中央统筹的一种方式,基本上你可以理解为“白送”,或者仅仅给予一些连生产成本都无法覆盖的“报酬”。
70年来,东北源源不断地为国家输送了大量钢铁、煤炭、石油、电力、木材、粮食等重要能源和原材料。仅黑龙江省,70年来就累计提供了占全国1/2的原油、1/3的木材、1/10的煤炭。
东北在贡献资源的同时,也造成了东北经济的不可承受之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调出去的矿产资源,包括生铁、粮食、钢铁、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主要是计划调拨,价格非常低,直到现在,东北三省每年仍然有大量的平价工业品要调出,这是东北在价格方面做出的贡献;二是东北大型国有企业的利润大部分都上缴国家,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很多大型国有企业都设在东北,这些大型企业贡献了大量的利润,这些利润上缴中央之后,中央才有更多的钱在全国进行工业规划和建设,在全国平衡经济布局,支持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均衡发展。
还有人跟我说,苏联援助156项,是全国人民拿命换来的,其中有三分之一都落在东北。我仍然想告诉你,这些工业项目落在东北,是因为东北有人才,有成熟的配套,有矿产,有工业基础,是不得不落在东北,这不是东北之福,这是全国之福,这些工业项目落在东北,其实实行的是国家资本主义,最后生产出来的工业设备不也支援全国建设了吗?东北工人生活水平提高多少,创造的利润留在东北当地了吗?所以,请你记住,在计划经济时代,东北发展起来了,但它没有忘了自己共和国长子的身份,把发展的成果都贡献给了国家,有力的支援了全国的建设。国家对东北的投入,又通过东北来支援全国,形成了我国经济业态的良性循环,真正最大程度地改变了我国工业布局不合理的状况,也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东北的能源、原材料以及机械设备,源源不断地输入到全国其他区域。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支援国家建设,东北国有企业的设备折旧费都被当做利润,全部上缴国家了。它们本应该是用作给东北企业设备维护和技术升级更新换代的。(这也是有的网友留言说,东北国企生产效率低、设备老旧、产品良莠不齐、工艺落后、创新水平和产品竞争力低的原因,因为它没钱更新,更没钱创新。)
东北对国家更大的贡献是“三线建设”,1964年至1980年,在中国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这简直是东北产业和技术人才“掏空家底”式的对外输血。
那时没有技术转让和技术入股的概念,和东北被调拨的资源一样,这些宝贵的技术人才(精英),也是无偿“送给”各兄弟省市的。不仅如此,很多时候还要自带干粮,缺钱给钱,缺设备搬设备。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上面一篇文章《东北老工业基地对新中国的历史贡献》里面的一段话,
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历史贡献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新中国建设史上,东北地区具有突出的重要地位。
第一,在改革开放以前,东北老工业基地生产的众多生产资料如:石油、钢材、煤炭、水泥等,均是采用计划调拨的方式,以非常低的价格,调出东北三省。至今,东北三省每年仍有大量的平价工业品调出。
第二,在当时的计划经济条件下,众多的大型特大型企业的利润大部分都上缴国家了,而东北三省的大型特大型企业在东北工业经济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而,它对国家的贡献不言自明。
第三,建国后,东北三省的税赋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即使在20世纪80年代及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税赋仍远高于东部沿海地区。
东北老工业基地对新中国的历史贡献_国史网 (hprc.org.cn)
最后,我想说的是东北的价值和贡献不能用GDP来衡量,东北2021年东三省的粮食产量占到全国粮食产量的20%,是中国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东北三省创造的1.45亿吨的粮食产量,放在世界排名中,仅次于中国、美国和印度,比世界版图第一大国俄罗斯还高不少!我们熟悉的大国——巴西、阿根廷,出名的世界粮仓乌克兰、法国,统统比不上东北,世界版图第二大国加拿大粮食仅相当于东北的三分之一!其中黑龙江是全国产粮第一大省,黑龙江一省的粮食产量就占到全国总产量的11.5%,产量高达7867.7万吨。吉林排名第5,产量4039.2万吨,辽宁排名第12,产量为2538.7万吨。要知道在动荡年代,一两粮食一两金。只有保住了全国民众的饭碗,我们才能有底气面对各国的的压力。
亲爱的朋友,东北铮铮铁骨,赤子之心,一如既往地的热情,豪迈,无私贡献,东北一直很低调,请对东北多一些理解和包容,请多了解一下历史,不要有两个臭钱就当起师爷,动不动就问东北咋这么落后,东北人咋不思进取,思维僵化,如果你能深入了解东北当年要承担怎样的责任,必须做出怎样的牺牲和奉献,就会理解,这样的指责,是粗暴刻薄的,这样的认知,是不全面的。无论今天的东北经济怎么样,东北对中国的贡献不容磨灭,为国家所做出的巨大牺牲不容“诋毁”,任何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对东北说一声,感谢!
东北现在虽然落后了,发展差了些,却依然肩负着中国的“五大安全”使命(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
欢迎大家来东北旅游,欢迎各位关注东北,也给东北一点时间,东北永远是全国人民的大后方,永远是祖国最朴实无华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