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合作,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对买卖双方都是好事,客观理性看待即可

【本文由“愚樵耕读”推荐,来自《马克西姆·奥列什金:“欧洲市场对我们关闭了,我们靠什么生活?”》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家边多睡一小时
  • 就是把俄罗斯全部的石油天然气产量都销售给中国中国都吃得下,可惜俄罗斯人钟情于他们得不到得欧洲,舔狗终将被抛弃。

能源结构的调整不是敲敲键盘这么简单的事。油气管道的运力是一定的,如果不能新增俄中之间的油气管道,那俄罗斯输华油气的总量就是固定的。当然,原有天然气也可以用船运输,但有油气船的公司就这么几家,西方企业肯定不敢运,中国的企业敢运,但肯定会面临制裁风险,以后其他国家的生意就不用做了,而且配套的保险、再保险公司都是金融机构,受西方制裁影响更大,不一定愿意承保,这背后的因素非常复杂。

此外,原油并非拿过来就能用的,需要经过炼化,而炼化工艺对油源和油品质量是有要求的,炼中东轻油的设施炼不了委内瑞拉的重油,反过来也一样。所以,并不是俄罗斯对华输送的油气增加,中国就能马上消化,配套的炼化设施也得跟上。同样,俄罗斯要把原来出口欧洲的油气转向中国市场,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上面讲的都是经济方面的成本问题。

再讲安全问题,能源安全事关国家战略安全,对买方而言,来源单一势必危及国家安全,这跟芯片是一个道理,只有单一来源就会面临“卡脖子”风险。反过来,如果只有单一市场,卖方也会面临议价权被削弱的问题,就像加拿大的石油只有美国一个买家,所以国际油价每桶100美元的时候,它都只能卖70美元。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对买卖双方都是好事,客观理性看待即可,没必要上纲上线。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