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尼西林模仿不可耻,小乐装逼更烦人
来源 | 摇滚客
今日BGM,《雨夜曼彻斯特》,盘尼西林
前两天,看到坏蛋王师傅发了条关于盘尼西林视频:
盘尼西林抄袭这事,算是老生常谈了。
甭管在哪个平台,只要打上盘尼西林的关键词,后面百分百带着“抄袭”。
无非就是跟着盘尼西林代表作《Say it again》的伴奏,你能顺着唱下来整首Oasis的《don't look back in anger》。
,时长00:30或者是盘尼西林那首《雨夜曼彻斯特》的solo,听起来和Johnny Marr的《New town velocity》很像;
New Town Velocity,Johnny Marr - The Messenger乍一听只是小乐的重音弹的明显,Johnny Marr 的音色比较浅,同一个和弦走线、相似的节奏型,空耳听确实相似。
英伦只存在于那座岛上,盘尼西林只是“英伦搬运工”。
王师傅把《雨夜曼彻斯特》的谱子扒成了简谱,跟《New town velocity》进行对比:
五线谱难以辨识,简谱就容易多了,20来个音,几乎是没有重复的。
你要说像吧,那是真像。
但要说抄了没?那也是真没抄。
顶多算是借鉴和模仿,简单来说你就当他在cosplay。
毕竟对于国内的英摇乐队来说,盘尼西林算是屈指可数,也排得上号的年轻乐队了。
虽然从乐理上来说谈不上抄袭,但给人的感觉就像KFC和“KFG”。
从音乐上的编曲和情感表达,再到整支乐队呈现的状态,的确都精准的带着前人浓烈的色彩。
白岩松在《乐夏》上说过:“用盘尼西林过敏,听盘尼西林上瘾。”
而实际上大部分滚人对盘尼西林的感受跟他恰好相反:不仅不上瘾,还越来越过敏。
因为滚圈朋友们对乐队认可程度的价值观往往是最单纯的:
歌牛逼才是真牛逼,其次才是乐队和乐手。
简单来说,就是作品大于歌手。
那既然盘尼西林的作品没抄袭,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反感?
大概率是因为盘尼西林乐队的作品没洗白,乐手的个性也不讨喜。
某种程度上来说,主唱小乐多少有点接棒年轻时候的大张伟那意思。
如果说,以前北京孩子没打过大张伟就不算有个完整的童年;
那现在常混迹school的年轻人就以没笑话过小乐为耻。
不知从何时起,讨厌盘尼西林在圈内变成了一种“政治正确”。
一边嫌弃小乐,一边听盘尼西林的歌,是我很多朋友的真实写照。
装逼、干架、和女明星的恋情...自从走进公众视野后,盘尼西林就一直陷在舆论的漩涡里。
几年前,盘尼西林在第一季《乐队的夏天》里火出圈;
因为小乐表现的既锋利又不讨喜。
同间屋子坐着的摇滚老炮都尚在观望;
年轻的艺术家小乐已经按耐不住自己直言不讳的表达欲。
这么一出,老乐迷没想到他这么爱装逼,新乐迷觉得原来搞摇滚的都爱装逼。
而且从此以后每上一次节目,盘尼西林好像就多被讨厌一分。
在《天赐的声音》中,盘尼西林和张蔷将《柠檬树》和《路灯下的小姑娘》改编作为合作曲目;
上场之前,小乐就放狠话:
“说不好听的人,都是没有耳朵的人,祝他们好运吧。”
然而盘尼西林的自信程度并不能决定舞台的炸裂程度;
演出途中,小乐竟然在唱完自己的部分后直接丢下张蔷,离开了舞台。
谁都没想到盘尼西林会用这么直白、粗暴的方式,把张蔷一个人留在舞台上完成歌曲的中文部分。
表面上跟迪斯科女王张蔷合作曲目,实际上哥几个玩的是金曲串烧。
在观众无防备的情况下,盘尼西林中途离场并不是在成全演出,反而有些欠缺风度。
一场好好的合作舞台,最后却以闹剧结尾。
小乐这一下台,洒脱不足,装逼有余,难免不被人诟病。
我们喜欢那些个性鲜明的摇滚乐手,但他们的性格大多都通过音乐体现;
小乐这样拿叛逆性格当旗帜的乐手,还是头回见。
当这种性格没有足够厉害的作品支撑时,就很难不被反噬。
论反叛,没人反得过玩朋克的,但谁也没骂过Sex Pistols的哪个乐手装逼。
说到底,乐迷们对盘尼西林的反感,跟他们抄不抄袭关系不大;
而是因为小乐肚子里没几滴墨水,还爱装逼。
上个月底,郑钧带着盘尼西林一起参加了新节目《边走边唱》,短暂逃离现实生活。
在帕米尔高原上,以万物为观众,以大地为舞台;
没有紧张压迫的演播厅,更没有综艺的噱头和作秀。
当还音乐以自由时,小乐也显得没那么咄咄逼人。
如果没有走上综艺的舞台,盘尼西林还会遭到群嘲吗?
毕竟滚圈朋友都清楚,高度个性化的乐队与综艺节目本身是矛盾的。
个性是一个摇滚乐队的灵魂,乐队应该有不同的态度。而综艺本身就是通俗、大众化的,会刻意剪辑来制造噱头。当强调自我和个性的摇滚乐面对综艺,不协调感几乎是天生的。
搞摇滚的往往很难经受得住大众观众的审视,因为他们非常真实。真实到会在镜头面前展示自己“极差的脾气”,也随时可能会被骂“有道德瑕疵”。
更何况,我们也更希望乐手们始终保持这种“反叛”的态度。
恨不得他们一直是住在树村,主业卖打口碟,晚上去酒吧演出愤世嫉俗的穷小子,似乎只有对一切保持反叛态度的他们才能创作出更好的音乐作品。
但我们之所以还讨厌小乐,不仅是因为他身上体现了乐队主流化所产生的矛盾,更多的是因为他总在“有个性”和“没礼貌”的界限间反复横跳。
装逼不可耻,没实力还硬装逼才可耻。不管是流行音乐还是独立音乐,对舞台是万万不可缺乏敬畏心的。
作为摇滚乐迷,我们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对乐队的作品挑剔一点,而对乐手的个人言论,不必太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