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来自信念

       我过去一同事,安徽池州农村出身,五兄弟加最小的一个妹妹。他1980年考上了华东工程,两年后,大弟弟考上了华东水利,再过两年,二弟考上了南工,又过了两年,三弟考上了南大,最小的弟弟后来考上了当时时髦的南邮,五兄弟全在南京上的大学。最厉害的是小妹,保送人大,后来又到中国政法读研,直到博士,在美国转了两年,回母校教书。前面两个哥哥因为要为后面的弟弟提供学费生活费,放弃考研,本科毕业即工作,后面三个弟弟,两个硕士一个公费留美博士。这家人,父母是大字不识几个的农民,培养了6个读书非常厉害的孩子,至今还是他们家乡津津乐道的话题。

      这个现象不止这一家。我注意到,出身农村,靠自己勤奋刻苦读书,老大跳出农门后,后面的弟弟也会一个接一个跳了出来;老大读书不行的,后面的弟妹,大多也不行。

      更奇怪的是:80-90年代读书厉害的,大多来自地主家庭。

      有人说是“基因遗传”起作用,但,这六兄妹的下一代,据我所知,考上985/211的,也只有一两个。再看看其它高知家庭,大多数孩子考一个211,都十分费劲。

      要承认:高考录取率如此之高的今天,智力平平的孩子,稍加努力,考一个一本,问题不大,考985,还是需要一定“天份”的。

      城里的学区(好的学校)当然重要,这要靠父母;基因和家庭气氛,对孩子来说,可遇不可求;“我只能靠读书、靠脑子、靠努力和勤奋来改变自己命运”这种信念,也许是一个人能走得更远、飞得更高的唯一、长久的动力。假若周围不少人“躺平”了,你仍然坚持这个信念,并付之行动,你大概率能走到你自身能力所能达到的边缘。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