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主义泛滥的两大根源——频繁检查和过度问责
形式主义泛滥的两大根源——频繁检查和过度问责
(2023年12月7日)
形式主义这东西是一大公害,从上到下没有一个人待见的。基层干活的人早被它折腾的苦不堪言,提起来就想骂娘。上头的人也是三令五申,不准搞形式主义。中央从十八大以来,连续十几年狠刹“四风”,别的几风像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遭受持续打击,躲在阴沟里不敢出来了。可偏生形式主义这玩意,像癌细胞一样,生命力顽强无比,打不死,杀不灭,四处横行。这病根到底在哪儿呢?
说起来让人哭笑不得,形式主义这个怪胎活得这样滋润,完全是好心办坏事的结果,过多的检查和过度的问责,就是它得以生存的两大根源。
我们这个行政体系运转效率是非常高的,绝大多数国家望尘莫及。大家只要对比一下新冠疫情期间,各国政府的动员组织能力,就能了解一二,中国100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5天内就能完成全员核酸检测,要放在美国哪儿敢想啊。
这样高的效率,检查和问责功不可没。但是要把这两样东西过度使用,副作用也不小,形式主义泛滥就是其中之一。
做过扶贫驻村工作队员的人都知道,最头疼的就是应对没完没了的检查,省里的、市里的、县里的、乡里的,
不绝如缕。填写各种表册,建立各类档案 ,制作各种塑封的明白卡,挂在农户墙上,一家不落。每次入户调查,都要拍照片,留影像,做好记录,以备检查。检查组一来,就把这些东西从文件柜里搬出,一摞一摞摊开来,堆积如山。队员们的一大半精力都用来搞这些东西了。可不这样搞检查怎么过得了关。
扶贫工作是这样,别的工作也大同小异。前几天头条上有一张照片:一位领导去工地调研,端给工人一杯水,有两个机位在拍摄。发帖的人讽刺说这是作秀,一看就知道对体制內的事情了解不深。现在,很少有官员愚蠢到摆个架势拍个照片去媒体上发表,拍这些东西更多的是为了留存归档以备查验。这就是常说的“工作留痕”。
这种做法已是体制内的工作常态,你说形式主义怎能铲除?
再来聊聊问责。中国官场的问责也是搞得比较严的。新冠流行期间,因防疫不力被免职、处分的干部,就不是一个小数字。
被问责最多的领域是安全生产,因为事关人命。只要出了事,死了人,必定有人要被问责。你看每次煤矿透水,工厂爆炸,堤坝溃决,房屋失火……,只要死了人,当地政府的分管领导,一定是会被问责的,从大到小一串,轻则记过警告,重则丢了乌纱。但是安全这个事儿往往是百密一疏,不管如何尽心尽力,谁也不敢保证就不出事。于是要召开各种层次的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会议的文件、讲话、安排、部署全部要建档留痕,保存起来;开展各式各样的安全工作检查,每次检查的过程全程录像,检查手册、检查资料,都要好好的做上一套,保存起来。将来一旦有事,这些都是自己履行安全工作职责的证明,表明没有玩忽职守。挨板子也能打得轻一些。
其实还有一项工作,问责的机会比安全生产要多得多,但是却很难问责。这就是干部选拔任用。十八大以来,落马贪官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绝大多数都是一路腐败,一路提拔。他本就是个腐败分子,又被提拔到更重要的岗位上,这用人失察的错误不是明摆着吗?可就是没法追究。为什么呢?因为选拔任用干部的程序太严密了,民主推荐,组织考察,常委会集体研究决定,任前公示,环环相扣。
要追究用人失察?好吧,他首先是群众投票推荐出来的,之后组织对他进行考察,同所在单位人员逐一谈话,没有发现任何问题,向纪检监察等部门发函查询,也没有任何问题反映。任命是集体研究的,任前向社会公示15天,也没收到任何举报。你说该追究谁?所以尽管落马的贪官众多,但是因用人失察而被追究的领导极少。
大家有样学样,凡事结果如何倒是其次,程序是万万不可缺省的。能密则密,能细则细,前后衔接,首尾呼应,针插不进,水泼不进。这样一来,形式主义自然如鱼得水,大行其道,哪里能刹得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