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市场里的影视大佬们 I 创·事纪
作者 / 郑小玲
今晚,创造营的练习生们迎来了第二次舞台公演。来自创星力量的朱微之是首发出场的成员,一首《开门见山》得到了苏有朋投出的本场最佳表演票。
迪丽热巴介绍时称这一组为硬汉担当、荷尔蒙担当,而这些特质也恰巧是创星力量看中朱微之的点——痞帅。
经过了2018年的爆炸生长,偶像依然是今年最热门的词汇之一。300名练习生集体上线,尽管最终并没能有几人成功出线,偶像产业拥有的庞大市场都容不得被忽视。
为了持续填补“偶像资源”的供需缺口,2019年,平台容纳了更多类型的练习生,有不少“大佬”玩家入局,其中最为引人注意的是原本“重在参与”的影视制作公司们。他们开始计划性的进军偶像产业,渴望在粉推的世界里分得一杯羹。
喜天联合悦凯娱乐、灵河文化成立了创星力量,集三家之力,力图培养“偶像出道,走向演员”的新生代;慈文改慈文经纪为“星光社”,致力于打造技多不压身的全能明星。
同时,华策集团、新丽传媒、华谊浩瀚、嘉行传媒、功夫真言以及康曦影业等自带“资源”的影视大佬们纷纷增加偶像业务,加入了练习生招募大潮的竞争,如今纷纷将旗下练习生投入偶像养成市场。
从今年的局势来看,影视公司俨然已经成为了偶像经纪浪潮中的重要变量,他们影响着偶像综艺的属性和功能,甚至“偶像”的职业定位。
有人做明星:技多不压身
“你开心吗?
你忙不忙?
你知道自己明天、后天、大后天要干啥吗?”
UNINE顺利成团之后,慈文传媒的副总裁、首席品牌官赵斌常用这三个问题来确认陈宥维的状态。这三个看起来很简单的问题,涵盖了对艺人情绪、行程安排和详细工作规划的情况了解。
一个月前,《青春有你》收官,当晚,来自慈文传媒的陈宥维排名第八,立地成团,如今以UNINE组合活动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月零3天。
2018年之后,练习生招募大潮轰轰烈烈的开启。偶像公司们尝到了偶像市场的甜头,原本专攻于影视制作的各大公司也纷纷开展起偶像培养的业务,力图在今年的这一场偶像养成风暴中积极表现。
“我们不是在做茶杯、手机,我们是在运营人。”
去年的《偶像练习生》,有董岩磊凭借鲜明的“快乐瀑布”标签成功走入了大众的视线;今年的《青春有你》,有陈宥维成功成团出道,慈文不是晚入局者,也在这个庞大的市场分得了一杯羹。只是相对于多人组团参与的队伍,慈文的步伐显得缓慢许多。
“我们整个的思路就是压缩,我的想法是,我们没有能力运营太多的人,我们只能打定靶,看好一个人,就全力支持他。”
据娱sir了解,大部分影视公司目前的签约偶像艺人队伍规模都相差不多。创星力量13人,5个女生8个男生;慈文传媒签约艺人11人,有去年签约的新人,也有前年就签的,但其中只有两位是演员型艺人;康曦影业目前也是11人。
赵斌用“无心插柳柳成荫”来形容董岩磊的成功,原本的目的只是重在参与,但是到了第二年的陈宥维,慈文做了准备而来,除了集中培训之外,陈宥维还拥有“小灶”,为节目准备的时间超过3个月。
慈文的目的很明确,艺人经纪=偶像部门,慈文要做的是明星。
以前辈偶像鹿晗为例,“首先,鹿晗已经证明了他是一个成功的偶像,其次,通过鹿晗带动起来,也证明了经纪公司可以依托一个优质的偶像得到快速的发展,最后证明偶像产业实际上是可以获得巨大的市场回报的,这三点证明了此路可通。”
只是,问题在于,练习生制度并非一蹴而就,偶像与演员的标准有所不同,不少影视公司出身的练习生们,缺乏偶像基本的唱跳能力。相对于蛰伏多年的偶像经纪公司们,影视公司在经验上稍显不足,匆忙进入偶像市场供C端观众检验,显得有些急于求成。
“慈文做的不好,这是一件很坦率的事情。”在这件事情上,赵斌很坦诚“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对于传统影视公司来说,艺人经纪并非主力业务,旗下演员与自身项目资源匹配,赵斌认为转向做明星,是传统影视公司艺人经纪转型过程当中的一个思考,“因为对于传统的影视公司来讲经纪就是附属,并没有成为一个主体,慈文希望能把这块做成一个主体。”
有人做演员:
偶像出道,大面积缩短触电周期
对于影视公司来说,偶像领域相对陌生且竞争激烈,真正吸引其投入的并不一定是偶像的产出,而是巨大的曝光度。
善用流量的影视行业需要自带人气的演员,而偶像市场的不成熟,以及演戏能带来的巨大收益,也吸引着预备偶像们在成为现役之后,马不停蹄的转型为演员。
董岩磊就在结束《偶像练习生》之后接拍了与陈伟霆合作电视剧《风暴舞》、杨超越在《将夜2》中扮演“仙女”、 孟美岐搭档肖战出演《诛仙》、吴宣仪也拿下了《斗罗大陆》。
在这场偶像浪潮里,影视大佬们看到的是旗下艺人成名周期大幅度缩短的巨大可能性,即便旗下艺人没有成功出道,通过节目,这些新人能在短时间内获得的人气也是任何渠道都难以比拟的。
“说白了,现在影视公司要推个新人去演1号,很难。去年以来行业严冬,戏拍摄量小,而且有那么多的艺人在上面叠加着,那他怎么才能迅速能有些热度呢?”
一个月、三个月、一年,练习生的前期培训周期显然要短于演员的养成。
负责运营创星力量的张帆(喜天影视副总)表示对于影视公司来说,综艺节目是一个很好的曝光机会,但最终这些人(创星力量的艺人)还是要回归到演员的路线上去。
创星力量成立于2018年5月18日,喜天、悦凯以及灵河文化共同出资组成,由擅长艺人经纪的喜天负责运营。很明显,三家影视公司都有影视属性,有宣传公司撑腰又背靠着有资源优势的制作公司,大树底下好乘凉。
“我们更相信艺人出来之后会有一个持续发展的路线,包括影视剧、歌唱都会有一个延续性。”
康曦影业也打着同样的算盘,“(比起剧集)综艺养星更快速,它有效的缩短了艺人成长和成功的时间”康曦影业董事长、著名导演王小康直言“我们有很多青春系列的机会和资源,所以我们觉得应该要培养自己的新人。”
影视公司的入局,某种程度上来说促使了偶像“触电”周期的大幅度缩短。这些手握资源的大佬们,早早都就为自己练习生准备了影视、网剧等项目,就等着节目结束无缝接入。
“偶像我们希望做的长久,不希望它昙花一现。”张帆表示创星力量的方向是希望艺人能够从偶像出道,未来会走向演员。创星力量的做法则是“谁适合表演,谁适合唱跳节目,有靶向性的输送。”
因此把自家练习生送入偶像综艺也算是一种资源利用,节目的能让练习生在市场环境下迅速成长,如果能压中爆款练习生,甚至可以上演一场绝地反杀的戏码,满足粉丝的养成心理。
例如,致力于打造明星的慈文,从演员到偶像再到演员,在演员线已经有所露出的陈宥维发展偶像副本,实际上是在为自身打造全能标签。
近两年影视行业遭遇寒冬,“偶像”却不断突破圈层,粉丝经济一时之间风头无两,这是一场艺人储备战,反哺内容才是大部分影视公司的最终目的,但最终能否实现,目前还不好说。
“只有后果没有如果”
经历了一顿狂轰滥炸,偶像明显在降温,粉丝热情减退,“搞”不动了。
今年的爱奇艺显然吸取了去年的经验教训,UNINE在宣布成团那一刻起就迅速开始了组合的行程,当天宣布录《UNINE蹦吧》,第三天拍广告,第六天录新歌,第九天拍杂志,第十三天拍摄了第一张EP的封面,几乎无缝衔接。陈宥维说经常忙到半夜。
到了5月,品牌活动和粉丝见面会也都相继排上了行程,一顿操作猛如虎,可市场的反馈却慢了一拍。
(图片来自网络)
无论是对比出道当晚的成员票数,还是出道之后的声量,降温是肉眼可见的事实。跟大部分的综N代类似,偶像综艺开始进入疲乏期。
去年的火爆之后,粉丝经济事故频发,“卷款”成为社会新闻头版、饭圈被形容成“毒瘤”;艺人与公司经纪纠纷争执不下;平台方与经纪公司“刚”上台面以及无形之手的严格管控,偶像产业离成熟还有无数个韩国的距离。
“所谓的偶像乱相,给了行业一个机会,来理性的认知:我们到底需不需要偶像产业?我们到底要怎么做这个产业?”赵斌认为“让行业意识到偶像是可以产业化运作”才是偶像综艺的最大价值,这是一个有别于综艺,传统影视的产业。
慈文每年在艺人经纪上投入过千万,尽管目前已经基本实现了回本,但“急功急利的做法到底能做多久”依然是赵斌困惑已久的问题。
赵斌觉得真正的偶像培养需要至少:特色的发掘、市场的检阅、舞台的曝光、勾勒粉丝画像运营、共同成长。要完成这些步骤,时间成本是无法压缩的。
创星力量的张帆也指出国内缺少的是专业培训过的种子选手,“我觉得在两三年以后会出现一个断档,我们要考虑的问题是现在的培训时间速短到很少,等于是速成。”
影视公司对于偶像产业进军影响几何难以定论,但,无论是什么性质的公司都应该遵守偶像市场的基本原则,对旗下练习生进行前期的投入使其具备偶像的基本素养,才能更加良性的推动偶像产业的发展。
(慈文旗下演员型艺人赵茜)
但值得一提的是,比起垂直偶像公司的模式,影视公司似乎都有相对长线的规划,无论是打造明星还是演员,内容资源的确可以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毕竟擅长运作如杨天真也会苦恼没有天降资源。
张帆表示“各个公司都会有自己的想法”。至于成团是否能实现1+1>2 的效应,还需要市场来检验。
有朝一日,回过头来看,人们或许也会像惦记超女快男一样,念起2018年的偶像热潮以及《偶像练习生》《创造101》《青春有你》《创造营》所产生的爆炸式偶像效应。
斗兽场练兵的庐山中人
“经历过节目之后,最大的收获就是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明确的认知。”坐在娱sir对面的齐浩然描述自己“是很佛的”,这个带着台湾口音的男孩,在做练习生之前,打了十二年的花式篮球,曾在台湾和加拿大获得过花式篮球冠军。
(华策签约练习生齐浩然)
在签约华策之前,因为花式篮球,他就上过类似《天天向上》在内的不少节目,但《青春有你》对他来说,是全新的表演。
在刚开始接触唱跳表演时,齐浩然并没有那么快就从花式篮球的表演中转换过来“刚开始get不到”。但半年内,《青春有你》的经历让他有了360度的变化,“你不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相对于表演经验稍显丰富的齐浩然,同样签约了华策的田岛,更像是一张白纸,进入华策之前,他甚至已经开始了常规的职场实习生活。
“我记得很清楚,临进节目前,我写了一篇感受,内容是:这篇日记记载了现在的我,几个月后,从节目出来将会有一个新的我。”然后他开始止不住的哈哈大笑,“结果出来之后,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好吧,还是一样。”
但事实上,这也是一种成长——对自己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
(华策签约练习生田岛)
从节目离开之后,田岛形容目前的状态是“苦还未尽,甘还未来。”
“蔡徐坤和李汶翰的故事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他们中间也经历了很多年的空白期,很迷茫,你也不知道那段时间他们在干什么,因为还没有红。”
田岛和齐浩然都知道自己可能还得面对非常长的成长练习期,但他们还有坚持的勇气。这可能也是大部分没能在这一场偶像浪潮中突出重围的练习生们的状态——不甘心放弃。
影视公司初入偶像斗兽场,拥有着令人艳羡的内容优势,但同时,它们对于这个市场的把握、整体的唱跳培训体系确实也不如偶像公司那般熟稔,艺人与公司一起都在承受试错或者可能走弯路的过程。
但需要思考的是,公司可以一批又一批的换练习生,江山代有才人出,那么练习生们呢?
因此,对于这些身在庐山中的练习生而言,未来是投靠偶像经纪公司,还是选择影视公司,是坚守在传统偶像的方向上,还是随时准备转换赛道入局影视,这是一道需要认真思考的重要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