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体向上,怎么就难住了这一届大学生?

500

文 / 刘金涛

编 / 李禄源

校园体育,再次成为了热点话题。

近日,新华视点在关于「部分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现象调查」的文章中指出,部分学生身体素质堪忧,做引体向上非常吃力,立定跳远跳不远,短跑爆发力不足,还存在长跑恐惧。

「很多男生一个引体向上都做不了。」

一时间,关于大学生体质问题不断被讨论,中小学「消失的课间10分钟」和「课间10分钟受约束」等现象,更是提高了社会对校园体育整体的关注。

01

从「做不了的引体向上」到「消失的课间10分钟」,校园体育缺失了?

近几年,国内校园体育赛事一片繁荣,今年在成都举办的大学生运动会,中国健儿同样成绩斐然。但分散在更广泛地域的亿万学子们,却展现出了校园体育的另一番模样。

新华视点指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逐年下滑,以大学男子组1000米为例,1989年60分及格是3分55秒,2014年是4分32秒,降低37秒——这相当于1989年长跑刚及格的学生已到终点,2014年的学生还在身后百米开外。

教育部学生体质健康抽样复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中国大学生的不及格率约为30%。而在2021年,教育部公布的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身体素质下滑问题严峻,肥胖、耐力不足等问题突出。

500

不过从专业角度讲,「引体向上」的成绩,并不能完全反映身体素质。引体向上这一上肢训练方式,优点是能够有效地锻炼背部、肩膀和手臂的肌肉,但长期训练对于肩膀和背部肌肉的负荷较大,过度练习可能会造成肌肉的疲劳和损伤。

「每一个健身动作,不仅看身体素质,更需要技巧,有很多人并不是拉不动,也有可能是不会拉。」健身教练王鑫表示,只要不是特殊体型,在考试前多加练习,考出成绩并不难——但这也反映出,部分学生连「临时抱佛脚」的考前练习都不愿意。

不仅是高校,在近几年「双减」与中考体育改革强调的中小学,同样存在着课间活动不到位的问题。此前,「消失的课间10分钟」「课间10分钟受约束」等现象,受到了社会关注,「课间圈养」已经成为当下校园的严重问题。

究其原因并不难理解。央视曾对话某教育部官员时指出:「怕学生一旦动起来就容易受伤,现在所有学校都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北京怀柔法院刑事审判庭、少年审判庭庭长张庆久曾表示,对近年来29件校园人身伤害类案件进行梳理发现,此类案件侵权者和被侵权人年龄层低,其中小学生的比例为65.5%;案件发生的时间段有91%在课间或放学期间。

数据还显示,牙齿和面部是受伤最多的两个身体部位,被侵权人伤情鉴定具有较大难度,而侵权者父母和学校作为共同被告偏多。从判决结果看,学校被判承担30%以上责任的占比50%,原因是「学校教育、管理不到位,安全隐患未排除和未能及时救助」。

因此,很多担心吃官司的学校干脆一刀切,严禁学生课间玩耍,甚至安排班主任「盯梢」,或凭借「拖堂」等方式来挤占课间10分钟,更加深了校园之中「课间圈养」的风气。

如果学生们连最基本的课间10分钟都难以保证,那么时间更长的大课间和体育课,或许更难得到满足。

这么来看,校园体育虽在近期频陷负面争议,但其持续受到社会关注无疑是件好事,当校园中的这种风气被社会察觉并得到重视,距离问题的解决,也就更近了一步。

02​

体育培训的新机会?校园体育需要更多落实

当家长们愈发重视孩子的身体成长,对运动的需求同样提升,尤其是希望得到专业的指导与教学,这也让市场的机遇降临到学校之外的培训机构身上。

家长雷云认为,在不同年龄段,孩子需要不同的运动指导才能帮助他们更好成长,挖掘运动天赋。

有这类思考的家长不在少数。来自成都的足球培训机构老板娄奔告诉氪体,「过去,我们需要在暑假摆摊做推广,来告诉家长体育培训的价值,但这两年,自发带着孩子来报名的家长比例不在少数。」

疫情影响了很多家庭的收入,却让他们对体育培训更加重视,这也侧面说明,体育培训市场的圈层在不断扩大。即便在消费环境受阻的情况下,依然有不少家长「逆势」选择体育消费,也进一步印证了国人家庭健康观念的改变,以及「双减」和中考体育改革所带来的促进。

云南易门一中的张老师告诉我们,「之前,高考的体育补习培训很多,特别是面向体育专业的学生,但现在,培训业务也自然被中考和非专项的学生所接纳。」

据张老师透露,在新政推出近半年以来,当地已有多家体育培训机构推出了相关课程,中考催生的行业需求已经浮现,特别是在考试的带动下,家长们的确会心动。

不过,无论是出于兴趣、身体成长,还是应对考试等诉求,校外培训并不是所有学生们的必选项,校园体育的发展趋势,依然要聚焦「校内」。

500

11月22日,上海市发布了《上海市体育发展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实施,提出「保障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不少于一小时体育锻炼」「倡导学生每天参加校外体育锻炼一小时,家庭、学校应当创造条件予以支持和保障」,同时鼓励公共体育设施为学生体育锻炼提供时段、场地等便利。

近期,新华网在关于云南宣威市靖外明德小学实行「全员体育老师」的文章中指出,该校全校教职工都参与到体育教学和学生活动组织当中,经过多年实践发现,这所乡村小学成为当地的体育强校,足球、篮球校队在各类比赛中多次摘得桂冠,探索出一条体教融合的新路。

现实的情况是,无论是大学还是中小学,更多学校在体育教育中的脚步,还没有跟上「双减」与中考体育的节奏,更高质量的课间活动和校内体育课,还远远没有普及到位。

这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问题,但归根结底,都离不开学校和教师们的亲力亲为与因地制宜,并吸纳更多体育教学人才。只有真正带动学生们走向户外,并鼓励督促学生们找到兴趣所在,通过热爱来激发运动活力,才能找到校园体育的未来之道。

热门评论 5

  • 我娃从小学起都是每天一小时的体育课或者体锻课,每天都要跑圈,还要变着法的考体育,中学以后三大球三小球要各选一考试,为了通过考试,不得不花钱在外面给娃报了乒乓球课= =
    别说什么“乒乓球还要去外面花钱学”这种话,有没有一种可能有些家庭自己在家里是没空间摆乒乓球案的,学校的乒乓球案又不可能在统一的体育课时间同时给所有的孩子练球,而我作为家长又从小就是个体育渣,自己都打不好乒乓球别说教孩子打了。公共空间不够,我们只能花钱去外面专门学、练了。
    像上海市的学校,有些市区的学校根本没有操场,学生连做操都只能在教室里,我娃的学校有个160米跑道的操场,说出去简直让人笑掉大牙。既没有足球场也没有篮球场,这种面积的操场还要孩子每天去锻炼,两个班都站不下= =提供体育锻炼的硬件先解决好吧= =
  • 中国年轻人做不了引体向上?其实杞人忧天....论据:

    我作为早过生理巅峰的中年发福男....几个月前..也是突发奇想想练引体向上...(因为听说练引体能让上身体型变成倒三角)...然后...果然一个也做不了....

    但我不停地练习..从吊单杠开始,慢慢拉..终于,在不长的时间里(一个月?) 能一次拉一个,2个.一直到 6个.. 看了看已经是初中及格水平?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我又突然地对骑摩托车发生了兴趣..于是买过一辆春风450srs..由于没有任何摩托车经验...提车第一天,就原地倒车了两次...第二次把右手手腕拉伤了... 于是引体向上就练不了了(一拉手腕就疼)..直到现在也没完全好...

    如果我不玩摩托车...那么手腕就不会受伤..现在搞不好已经能连续拉10个以上引体向上?  所以,我认为引体向上不难...只要体育课让学生们练习拉个半个小时...一个学期后...肯定所有同学都能...至少拉一个以上😂
  • 理科刀疤男 搞艺术!
    中国年轻人做不了引体向上?其实杞人忧天....论据:

    我作为早过生理巅峰的中年发福男....几个月前..也是突发奇想想练引体向上...(因为听说练引体能让上身体型变成倒三角)...然后...果然一个也做不了....

    但我不停地练习..从吊单杠开始,慢慢拉..终于,在不长的时间里(一个月?) 能一次拉一个,2个.一直到 6个.. 看了看已经是初中及格水平?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我又突然地对骑摩托车发生了兴趣..于是买过一辆春风450srs..由于没有任何摩托车经验...提车第一天,就原地倒车了两次...第二次把右手手腕拉伤了... 于是引体向上就练不了了(一拉手腕就疼)..直到现在也没完全好...

    如果我不玩摩托车...那么手腕就不会受伤..现在搞不好已经能连续拉10个以上引体向上?  所以,我认为引体向上不难...只要体育课让学生们练习拉个半个小时...一个学期后...肯定所有同学都能...至少拉一个以上😂
    体育锻炼不是这个样子的!并不是说每天练习半个小时的“引体向上”就能有效提高“引体向上”的成绩。说白了“引体向上”不行,就是手臂力量不足,胸部力量不足,这个时候应该是有意识的去锻炼手臂肌肉力量、胸部肌肉力量,简单的哑铃锻炼就能达到目标,大概需要1个多月的时间!当然正确的锻炼方法很重要!比如要配合呼吸,要有适合重量的哑铃等!
    同理,“仰卧起坐”或者是“俯卧撑”不达标同样是身体某个肌肉群的力量太弱,需要针对化的训练!
    基本一到两个月就可以恢复到正常年龄层的体育标准!
    建议在锻炼的同时要加强对身体消耗的所需能量的供给,一个是“热量”,一个是“蛋白质”!
    现代人,唯一所缺少的是“持之以恒”!
    就像我,道理我都懂,但让我做,对不起了!这才是现代人体质普遍下降的原因吧!
  • 单独用引体向上来衡量学生体质是不科学的,引体向上分为正握和反握,反握主要用的是手部肌肉,正握最难,用的是背部肩胛骨的肌肉,那一块肌肉普通运动基本是练不到的,如果是正常的有氧锻炼,比如跑步跳绳实心球之类的,其实也用不了手部的肌肉,可以看出,引体向上基本和传统的体育锻炼项目是没有什么交集的,你要提高引体向上的成绩,必须专门去练增肌减重,否则就算你平时运动再多,你拉不起来就是拉不起来,完全不能代表学生体质不好。
  • 把引体向上列入考试项目,一个星期下来人人都能拉上几个。这玩意儿得练,即使你每天跑步打球,不练也拉不了几个。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115
最热 最早 最新

  • 我们的青壮年,体质这么差了吗?

    最近北京一个地铁故障,摔倒了500名乘客,竟然100多位骨折。上下班高峰期,乘客以青壮年为主。冬天,个个裹得都挺厚实的。

    莫非都是骨质疏松症?

    抗美援朝志愿军说美军是少爷兵,那好歹是兵,体力不错,只是怕苦怕累怕死。

    我们这一届青壮年,能至少当得起这个“兵”字吗?
  • 插一句题外话,现在男装裤子都是直筒裤多,咱这种小腿肚子都是肌肉的,只能买加肥加大的,审美上就能看出来了,精神小伙哪个不是麻杆
  • 峡江狼

    难以置信,只要身体正常的人,做个引体向上不难,少数学生可能没做过,不知道怎么用力,锻炼太少。
    恰恰相反,引体非常难。

    我们说的前提是标准引体,即不借力不摆荡,下肢不动,正手宽握,下巴过杠。

    说实话能做1个标准引体已经超越至少80%的同龄人。能做8个标准引体超越至少95%同龄人。

    很多认为引体很简单的,大部分是年轻时瘦猴,连摆荡带蹬腿能做几个,岁数大了还以为自己是年轻那会,实际一个做不了。

    我年轻时也是瘦猴,初中时掌握摆荡技巧能做二三十个,三十多发现自己一个标准引体也做不了,才开始认真锻炼,目前也就能连续做7个标准引体,间歇的话可以做三组,第三组估计只有5、6个。

    引体主要靠背阔肌发力,这块肌肉即便在健身爱好者里群体里也公认不太好练,漂亮的背阔肌是非常体现专业度的。
  • 全部楼层
    多特雷迪奥
    体育锻炼不是这个样子的!并不是说每天练习半个小时的“引体向上”就能有效提高“引体向上”的成绩。说白了“引体向上”不行,就是手臂力量不足,胸部力量不足,这个时候应该是有意识的去锻炼手臂肌肉力量、胸部肌肉力量,简单的哑铃锻炼就能达到目标,大概需要1个多月的时间!当然正确的锻炼方法很重要!比如要配合呼吸,要有适合重量的哑铃等!
    同理,“仰卧起坐”或者是“俯卧撑”不达标同样是身体某个肌肉群的力量太弱,需要针对化的训练!
    基本一到两个月就可以恢复到正常年龄层的体育标准!
    建议在锻炼的同时要加强对身体消耗的所需能量的供给,一个是“热量”,一个是“蛋白质”!
    现代人,唯一所缺少的是“持之以恒”!
    就像我,道理我都懂,但让我做,对不起了!这才是现代人体质普遍下降的原因吧!
    连引体向上练的是哪块肌肉都不知道,就别在这瞎指挥了。

    手臂力量就算沾点边,胸部力量是什么鬼?

    引体向上主要锻炼的是背阔肌,手臂力量提供的是抓握杠杆的基本力量,很多人吊在上边死活上不去、就是手臂力量够了,但是背阔肌缺乏锻炼。

    其实考引体向上并不是很合适,背阔肌在健身爱好者里也是不太好练的,更不用说普通人了。

    之所以考引体,仰卧起坐这些,感觉还是穷惯了,这些项目器械投入简单,比较好开展,几十年前就在中小学广泛开展。

    但是仰卧起坐对于颈椎的危害很大,引体向上需要不太常用的背阔肌发力,并不是很适合的锻炼及考核项目。

    随着中国出生人口下降和经济发展,应该投入更多资金在中小学体育设施上,比如游泳馆,游对于身体锻炼非常全面,适合各种人群,包括不适合其他项目的大体重人群,而且是很重要的生存技能。

    而现在国内不要说中小城市,大城市标准泳池的数量也是凤毛麟角,国家体育总局2020体育场地数据情况,游泳池(馆)数量在所有体育场地中数量最少,仅有2.92万个,人均游泳场地稀缺。这里边还有一多半是室外泳池,更有大量健身房自带的非标泳池,大部分只能泡一下。
  • 怪不得现在心里不正常
  • 给你添堵 让你抓狂
    高中时候16个满分,现在还能做两三个
  • 多特雷迪奥
    体育锻炼不是这个样子的!并不是说每天练习半个小时的“引体向上”就能有效提高“引体向上”的成绩。说白了“引体向上”不行,就是手臂力量不足,胸部力量不足,这个时候应该是有意识的去锻炼手臂肌肉力量、胸部肌肉力量,简单的哑铃锻炼就能达到目标,大概需要1个多月的时间!当然正确的锻炼方法很重要!比如要配合呼吸,要有适合重量的哑铃等!
    同理,“仰卧起坐”或者是“俯卧撑”不达标同样是身体某个肌肉群的力量太弱,需要针对化的训练!
    基本一到两个月就可以恢复到正常年龄层的体育标准!
    建议在锻炼的同时要加强对身体消耗的所需能量的供给,一个是“热量”,一个是“蛋白质”!
    现代人,唯一所缺少的是“持之以恒”!
    就像我,道理我都懂,但让我做,对不起了!这才是现代人体质普遍下降的原因吧!
    引体向上不是练练"简单的哑铃",练练俯卧撑, 练练仰卧起坐就能做的...不是这个样子... 因为引体向上用到一系列肌肉群...任何一处不行..都无法完成..哪怕你举哑铃练出小丘一样的肱二头肌.. 类似于水桶装水...水桶能装多少水,是由最短那块板决定, 而非最长那块板决定

    我不是毫无征兆就练引体向上的.而是之前就已经进行过一段时间健身,比如举哑铃,俯卧撑什么的..所以才会想尝试新练法(引体向上)..

    所以,中国学生引体向上不行,很大可能不是因为太弱.而是因为平时一般训练手段没法把引体向上所有相关肌肉群都练到..比如跑步....你就算跑成马拉松高手...不练引体向上很可能依然一个也做不了..
  • 大学里是两个项目二选一,一个是引体向上,一个是曲臂悬垂。
    曲臂悬垂能靠下巴多撑几分,选的人多。
  • 去看看学生自己的生活习惯吧,不要什么都扯上课间操、课间十分钟,他们通宵的打游戏、刷视频、做直播、抽烟、喝酒、熬夜吧~~~~~体质能好?~
  • 全部楼层
    beijingxyz
    引体向上是很容易短时间内练出来的,不像短跑100米很难快速明显提高成绩。  
    我高中时,开始只能做三五个,0分。为了考试,练习了1个月,掌握了技巧,成绩直线上升达到了15个满分。双手很快就能练习出茧子。
    而短跑100米,基本不可能练习一个月就从0分到100分,甚至如何练也没法练到100分。
    我的感觉是长跑1000米也很容易练习出成绩,耐力、呼吸节律什么的,很容易练习一两个月就出成绩大幅上升。
    也可能因为你高中时候体重轻,现在就没那么容易了。
  • 全部楼层
    斯宾格勒陷阱
    方法不对,引体向上是需要练的(正如上面有一位讲自己的情况),而且引体向上用力不仅仅是胳膊,还有手腕以及腹部力量
    用腹部就是投机取巧了,引体向上要求应该是全身一条直线直上直下的,腹部用力是保持身体直立 ,使用的肌肉最主要是背部肌肉,所以这个一般用来锻炼背肌
  • 有一个因素是年青人身高的增长。
    身高越高,拉引体越难。
  • 现在的人上肢缺乏锻炼,只要不断地锻炼上肢,拉几个引体向上,小凯斯。
  • 就像摸高是普测身高,引体向上也是对体重的大概衡量,我上学时也拉不了
  • 全部楼层
    多特雷迪奥
    体育锻炼不是这个样子的!并不是说每天练习半个小时的“引体向上”就能有效提高“引体向上”的成绩。说白了“引体向上”不行,就是手臂力量不足,胸部力量不足,这个时候应该是有意识的去锻炼手臂肌肉力量、胸部肌肉力量,简单的哑铃锻炼就能达到目标,大概需要1个多月的时间!当然正确的锻炼方法很重要!比如要配合呼吸,要有适合重量的哑铃等!
    同理,“仰卧起坐”或者是“俯卧撑”不达标同样是身体某个肌肉群的力量太弱,需要针对化的训练!
    基本一到两个月就可以恢复到正常年龄层的体育标准!
    建议在锻炼的同时要加强对身体消耗的所需能量的供给,一个是“热量”,一个是“蛋白质”!
    现代人,唯一所缺少的是“持之以恒”!
    就像我,道理我都懂,但让我做,对不起了!这才是现代人体质普遍下降的原因吧!
    “引体”最主要锻炼的是背部肌群,次则手臂,腰腹力量。
    现在年轻人做不了几个,原因是缺乏锻炼、体重增长过快,这是直接原因。
    但反对这项运动确实无厘头。
    可以这么说,尤其是现代人更需要多练练引体,腰背上肢等会从中获益太多。
  • 引体向上是一项非常好的运动,但如同所有单项运动一样,它当然代替不了全部的身体素质,这点毫无疑问。
    不过它成为热点话题倒是有点搞笑,许多人是那种做不了就是这个运动项目的错,人为自己找理由的精神看来是始终如一的。
  • 从出生到现在一个也没拉起来过。
  • 引体向上考核的不是肌肉绝对力量而是长期锻炼习惯。
  • 引体向上,跑步,篮球,足球,视力,,,全部纳入高考就解决问题了
  • 现在的单位都把人往死里用,学校都把学生往死里教。为啥?加班和吃饭一样,996/007不让人休息;学校要么没学生,要么没地方放学生。体育课被挤压得最狠,课间休息比看守所放风的时间还短,更别说以前的班级野营、班级旅游,早就消失不见了。 可见的未来里,疫情大流行的现象会经常出现。不是病毒厉害了,而是宿主体质全完蛋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