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十大经典名菜之一的避风塘炒蟹,今天被我吃到了!
开埠初期,香港人大多以渔业谋生。不少渔民会以艇为家,他们被称为“水上人家”。
到了晚上,他们会把小艇停泊在铜锣湾的避风塘港口,提供别具特色的风味菜肴,形成了独特的水乡风情。
当中就有作为香港十大经典名菜之一的避风塘炒蟹。
很多来香港旅游的朋友都听说过桥底辣蟹。
其实除了桥底辣蟹,香港还有很多吃避风塘炒蟹的地方。
比如这家超多明星光顾过的“翠林辣蟹舫”。
港九的避风塘有铜锣湾、油麻地、香港仔西、官塘、鲤鱼门三家村等十多处。
以铜锣湾避风塘历史最久,也最有情调。
舫,船也。一字道破这家店的起源。
店面位于尖沙咀,门口挂着熟悉的“大众点评必吃榜”的招牌。
沿着台阶上二楼,餐厅正门挂着很多明星光顾这家店的照片。
我第一眼就看到了谢霆锋。
走到店内,窗边是沙发卡座,其他则是大圆桌。
落座后一个大姐拿来一个大塑料筐,对我们说:“要不要把蟹拿来介绍给你认识一下?”
我心想,难不成是下锅之前特意拎过来让它记住仇人的样子……
正觉得好笑的时候,大姐已经拎起里面最大的螃蟹说:“这一只最大,1888元,也有小一点的,688元。”
拎在手中的是1888元的螃蟹
在香港吃炒蟹,出售不问斤求两,而是分大、中、小计价。
螃蟹可以选择辣度,大辣中辣小辣。
据我经验,香港的小辣等于不辣,因此我们就选了中辣。
除了避风塘炒蟹,还想点点濑尿虾(也就是皮皮虾)。
我数数在座有四个人吃,服务员边记录边说:“好的,濑尿虾价格是500多一只。”
我赶忙喊:“等一下!……呃……还是要2只吧。”
事实证明我很明智,因为香港的濑尿虾真的很大。
以前我吃过香港的濑尿虾,一只虾就有一个盘子大小。
跟我在内地经常吃的那种论斤称的皮皮虾,不是一个重量级的。
鲜水果茶等店内特制饮料
选好螃蟹点好菜,我们就坐在那里聊天。
服务员端上一盘花生米,大家各取所需,倒也不觉得时间过得慢。
就这样闲聊着,第一道菜——浓汤大花胶鲜鸡汤就上来了。
浓浓的鸡汤正中躺着完整的鸡和花胶,拍照后服务员就端走单独盛出了鸡肉。
然后再把汤和花胶按比例给每个人分好端上来。
每人分一碗
我平时是不吃鸡肉的,但是这个鸡肉炖得非常嫩,没有平时吃鸡肉的那种怪味。
听说这个浓汤大花胶鲜鸡汤在OpenRice上有半价优惠。
不知道这个推广活动到何时,来这里吃饭的小伙伴别忘了看一下。
下一道上的菜是刚才差点要了4只的椒麻拆肉濑尿虾。
看这个弓起来的造型,真有点好笑。
这时服务员端来一盘素菜——上汤浸豆苗,适时地把濑尿虾的辣在嘴里中和了一下。
轮到重头戏——避风塘炒蟹上桌了!
看它这个虎视眈眈的神态,莫不是在说:好小子,刚才我在桶里的时候可记住你了……
说到避风塘炒蟹,其精髓就是蒜蓉的风味。
这种蒜蓉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甘口焦香,脆而不煳,蒜香味与辣味、豉味结合,达到口味的平衡。
中辣的避风塘炒蟹还是很辣的,蟹肉不辣,但是蒜蓉可是辣味十足。
虽辣但香,就是少不得多喝水。
钳子里的蟹肉非常饱满
下一道菜是蒜蓉粉丝元贝,每一只的肉都很大一坨。
紧接着上来一道水煮龙虾。
今天不管是虾还是蟹,统统都选择了中辣,每道菜都辣得各有特色。
这道水煮龙虾里除了龙虾之外还有一些底料,比如豆泡和藕片,水煮的味道竟然出乎意料的好吃。
甚至在我眼里虾都成了配角,直接把所有藕片都干掉了。
酥脆蠔仔饼,看着就香。
就在这时,一道接地气的菜来了——水蜜桃咕噜肉。
把熟悉的菠萝咕噜肉换成水蜜桃,不知道是不是本店特色?
强烈的求知欲让我迫不及待地点开蓝色的“饿了么”,选择内地城市后搜索“水蜜桃咕噜肉”……
没找到。
那这波创意我可以给它打4分。减1分不是怕它骄傲,而是因为我喜欢菠萝。
这道芝麻蜜烧香芋上得比较晚,正好可以当成甜点吃。
压轴主食——食神炒饭端上来。
刚好当天我参加了一场考试,先别说味道,这费尽心思的鲤鱼跃龙门造型,我就必须点个赞!
疫情这些年,附近餐厅都陆陆续续倒闭,只剩他们还在开着,实属不易。
听说疫情那会他们推出过688元的外卖套餐,里面什么都有特别划算。
现在当然是没有了,错过了好时机。
虽然铜锣湾避风塘昔日风光已经不在,海上厨房也纷纷上岸;
但这些避风塘独具水乡渔村风味的佳肴,依然在港九流传着……
*图像影音来自网络和作者,本文版权归香港体验官所有,转载请联系香港体验官微信公众号(ID:ExperiencehkGPQ)。
-END-
关注我,就不会错过每一次在香港的体验:戳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