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才知道,我当年以为理所当然的团建,居然是一个值得珍惜的特例

【本文来自《团建活动不受一些职工待见,问题出在哪儿?》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不知道团建的目的是什么。如果团建的目的是增强对单位的认同感,加深对单位共同目的的理解,增进对同事间的理解和团结之类的,那么,不一定得要找个非工作日跑出去。

如果以上述为目的进行团建的话,很多年前,当我还是一个中学老师的时候,我们学校每周三下午要政治学习。当时年纪轻,仅仅是把它当作每周例行的会议去听,没想到这已经是我在职场上遇到过的最好的团建了。

每到周三,我们拖着略为疲惫的身躯,坐到会议室,然后听校长轮流上台讲话。

往往是老校长先说。他首先把他一周来看到的理论、国家提出的新观点、新政策和由此产生的想法和我们分享。由于这是一个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把理论和他的实践结合后提出来的可行性比较高的东西,因此这个过程总能激起我们的新灵感,我由此还形成过几个课堂新玩法和教改课题。然后,就是校长把校长楼(我们学校最古老的一个小楼,外面有个大黑板,学生可以把意见写在上面)外黑板上引起他注意的意见给我们读一遍,有时会说说他自己的看法,有时会问我们有什么看法(如果我们有看法的话,来日饭堂遇到校长,会坐过去他那桌给他说)。

接着就是分管各片的副校长上台说他们的新想法,想出台的新措施,最好玩的就是管总务的校长的报账环节,说最近学校的大项支出,大家议论一通:哪里花多了,哪里坏了本来应该优先修的……反正这个环节是最吵的,虽然其实校长在台上只能听到嗡嗡一片,但老师们和附近同事聊起来,如果大家都有同感,自然会有人去找这位副校长。所以这个环节是让我们开始对这个学校慢慢产生归属感的主要环节。

最后就是颁奖环节,我们学校规定,只要有老师获奖,所有奖状要先交给学校,让校长在政治学习会上亲自颁发,老师上台领奖。如果是大奖,就是在全校师生面前领。这个环节是我们这些新老师认识各级、各科优秀老师,建立集体荣誉感和树立学习榜样的重要环节。我这样脸盲就是在这个环节慢慢熟悉了自己的同事们的。后来自己也有奖状可以给校长读了,就感觉特别光荣。

    开完大会,如果大会上有什么关系到本学科的教学与教师利益的,就会在我们自己学科的科组日拿出来讨论(各科每周会有一天,不上课,专门给老师集体备课、商量事情,所以各科的科组日不一样,以免忽然有一天全校没老师上课了)。这时也可以搞科组内的团建,一般是到外面听课,如果听完课又到饭点了,就会在外面吃完饭才回学校,下午就会集体备课。开小会一般比较轻松,某个知识点如何教才能让学生高兴、愿意自己学,某个难点如何突破才能让学生举一反三?各备课组商量来商量去。如果这些解决了,科组日过后,我们上课就更有把握了,想到学生们到上课时的表情,都想要笑出来;但如果这些还没解决,就心里一直憋着,总是恍惚着,感觉不踏实。记得有一次,我们在科组会上,我的一个教学难点,大家都想不出一个好点子,到晚上十一点多我都躺下了,一位教高三的老前辈,突然打电话到我家,跟我说她突然想到的一个方法, 这一下就说通了。两人都很高兴,而我也十分感动和愧疚。毕竟我一个教初中的小年青,教学问题没突破,自己反而睡了,而她还不是教我这一级的,还在为我这个问题一直放不下。

所以,感觉这样的团建真的很有效率,而且气氛很好。之前同学聚会,因为是师范生,大家都喜欢吐曹各自学校的种种是非,但我都无话可说。因为我的同事间是某种“战斗友谊”,只有相互扶持,没什么可埋怨的。

后来,经过各种变动,也看过其他单位的情况,我才知道,我当年以为理所当然的团建,居然是一个值得珍惜的特例。现在听说的那些团建,很多都让人身心俱疲,一是占用周末,二是团建的时候,大家都围着领导转,成为挖空心思拍马的现场,安排很多活动项目,只为掩盖同事间因为要处处提防而无话可说的冷场。所以怪不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参加。

全部专栏